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3篇
  免费   1052篇
  国内免费   1523篇
测绘学   223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848篇
地质学   5082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99篇
自然地理   25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个旧地区拉丁尼克期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期玄武岩的岩石类型为杏仁状斑状纤闪石化玄武岩,属于硅不饱和、富碱、高钛,镁、铁偏高,铝偏低,具有大陆碱性橄榄玄武岩的组分特征.该玄武岩为陆内拉张环境下基性程度高、分异程度低的幔源岩浆分异的产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并与拉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2.
系统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中北部地带,空间上从东至西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渐次减小,时间上从早至晚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总体由弱到强。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从早到晚岛弧造山作用经历了初始岛弧→早期岛弧→成熟岛弧的发展演变过程,火山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原始岩浆在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有俯冲洋壳及随带的深海沉积物和再循环进人地慢的地壳物质组分的强烈混染,明显不同于受地壳物质组分强烈混染的喜马拉雅带二叠纪陆缘裂陷型火山岩。综合研究冈底斯带及其邻区近年来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从北向南拟建了石炭纪—二叠纪冈底斯岛弧→雅鲁藏布江弧后裂谷盆地→喜马拉雅陆缘裂陷盆地的弧盆系时空结构演化模式,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纪—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造山作用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冈底斯带松多乡榴辉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3.
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我国首条大型电力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动化监测在超大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对工程进行有效管理,逐渐将对工程的安全、预判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为工程节约大量资金情况下,提高预判安全施工的能力,是提高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胶东牟平—乳山热液脉状金,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控制规律的研究,说明了建立热液成矿反应体系的方法,并得出以下认识:(1)区域断裂构造活动,通过影响成矿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条件,控制元素的富集和分散。(2)热液成矿过程中容矿断裂活动可划分为两种作用方式:脆性破裂和韧—脆性张开,构成热液成矿的两种构造动力学环境。(3)热液成矿反应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热力学体系。断裂的脆性破裂阶段,使体系处于强烈的过饱和状态,矿质在远离平衡状态下快速结晶,加剧物质分异;在脆—韧性张开阶段,矿质在接近平衡态体系中缓慢晶出。(4)热液演化晚期,金在残余溶液中富集;当断裂再次发生构造脉动震颤时,早期形成的块状黄铁矿矿石碎裂,富金溶液充填其中,形成含裂隙金和晶隙金的富矿石。成矿体系热力学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条件有利的匹配控制着富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55.
毛景文  宋世伟  刘敏  孟健寅 《地质学报》2022,96(11):3675-3697
本文介绍了全球稀土资源供需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从矿床成因视角切入,将稀土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型,其中内生稀土矿床包括碳酸岩型、碱性岩型、碱性岩型- 碳酸岩型、氧化铁铜金型、热液脉型,外生稀土矿床包括风化壳离子吸附型、沉积岩型、沉积矿产(煤矿、铝土矿和沉积磷矿)伴生型、砂矿和现代海洋底部含稀土的锰结核、结壳和软泥型。归纳总结了主要类型矿床的基本特点和时空分布;认为内生稀土矿床产出于四类构造环境,包括裂谷环境、碰撞后伸展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后俯冲伸展环境;从构造演化入手,探讨了在外生与内生地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建立了涵盖主要矿床类型的构造- 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盆地形成过程中沉积充填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依据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接触关系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属性;综合分析年代学、沉积物性和盆地内部填充单元的差异划分出与柴达木岛弧带和祁连山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相关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认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中期,南部遭受俯冲作用持续向北挤压推覆导致盆地挠曲沉降;中三叠世中期-晚三叠世中期发生弧(东昆仑-柴北缘)-陆(巴颜喀拉地块)碰撞,祁连山南部盆地挠曲沉降增大,其间形成区域性断裂和不整合等盆地记录的地质事件;晚三叠世晚期祁连山南部盆地发生过补偿陆相填充,弧后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57.
In southern Rocky Mountains, catchments characterized by acidic, metalliferous waters that are relatively un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y usually occur within areas that have active or historical mining activity.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has utilized these mineralized but unmined catchments to constrain geochemical processes that control the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chemistry associated with near surface acid weathering as well as to estimate premining conditions. Study areas include the upper Animas River watershed, Lake City, Mt. Emmons, and Montezuma in Colorado and Questa in New Mexico. Although host-rock lithologies range from Precambrian gneisses to Cretaceous sedimentary units to Tertiary volcanic complexes, mineralization is Tertiary in age and associated with intermediate to felsic composition, porphyritic plutons. Pyrite is ubiquitous. Variability of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is caused by two main factors: mineralogy and hydrology. Parameters that potentially affect water chemistry include: host-rock lithology, intensity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sulfide mineralogy and chemistry, gangue mineralogy, length of flow path,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redox conditions. Springs and headwater streams have pH values as low as 2.5, sulfate up to 3700 mg/L and high dissolved metal concentrations (for example: Al up to 170 mg/L; Fe up to 250 mg/L; Cu up to 3.5 mg/L and Zn up to 14 mg/L). With the exception of evaporative waters, the lowest pH values and highest Fe and Al concentrations occur in water draining the most intense hydrothermally altered areas consisting of the mineral assemblage quartz-sericite-pyrite. Stream beds tend to be coated with iron floc, and some reaches are underlain by ferricrete. When iron-rich ground water interacts with oxygenated waters in the stream or hyporheic zone, ferrous iron is oxidized to ferric iron, which is less soluble, leading to the precipitation of iron oxyhydroxides.  相似文献   
58.
59.
60.
张家口地热资源丰富,通过对区内地热成矿机制,成矿规律的分析认为,以祁吕系为主的多构造体系复合部位控制了本区地下热水的形成与分布,本区地下热水是大气降水经深循环而成,经计算深循环的深度达为2600m,张家口南部地区有很多个热水异常点,是具有远景意义的地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