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07篇 |
免费 | 2419篇 |
国内免费 | 40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22篇 |
大气科学 | 723篇 |
地球物理 | 3256篇 |
地质学 | 10510篇 |
海洋学 | 752篇 |
天文学 | 54篇 |
综合类 | 1300篇 |
自然地理 | 10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289篇 |
2022年 | 468篇 |
2021年 | 537篇 |
2020年 | 558篇 |
2019年 | 659篇 |
2018年 | 554篇 |
2017年 | 612篇 |
2016年 | 652篇 |
2015年 | 716篇 |
2014年 | 829篇 |
2013年 | 736篇 |
2012年 | 888篇 |
2011年 | 843篇 |
2010年 | 672篇 |
2009年 | 882篇 |
2008年 | 770篇 |
2007年 | 780篇 |
2006年 | 832篇 |
2005年 | 657篇 |
2004年 | 709篇 |
2003年 | 639篇 |
2002年 | 554篇 |
2001年 | 524篇 |
2000年 | 509篇 |
1999年 | 433篇 |
1998年 | 431篇 |
1997年 | 377篇 |
1996年 | 344篇 |
1995年 | 309篇 |
1994年 | 242篇 |
1993年 | 219篇 |
1992年 | 175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50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完全Q矢量的引入及其诊断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30
参照准地转Q矢量推导,考虑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非绝热加热作用,引出考虑非绝热效应的完全Q矢量的概念,并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完全Q矢量能较清楚地揭示暴雨天气系统的演变;考虑了湿过程的完全Q矢量在暴雨的诊断过程中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定性而言,完全Q矢量散度的辐合中心或辐合线、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有助于确定暴雨的落区,暴雨区正好落在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之间;定量而言,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大小对暴雨强度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而在暴雨的诊断和预报过程中完全Q矢量散度和锋生函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42.
三工河流域新老绿洲发育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景观单元之一。人工绿洲是在干旱条件下经长期人类活动改造而形成的特殊景观。随着人类对绿洲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绿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天然绿洲到人工绿洲,是人类适应和改造干旱区自然环境的历程。在这一人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绿洲显示出明显的发育演化特征。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提出绿洲发育度的概念,并从灌溉体系的建设状况、水资源的利用水平、植被与生态建设、农业发展程度、社会经济水平和绿洲景观结构等7个方面提出了绿洲发育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天山北坡2个人工绿洲为例,从空间上定量比较2个绿洲的发育程度,其中阜康市绿洲发育度高于222团绿洲(阜北农场)。 相似文献
43.
澜沧江中游某崩塌堆积体变形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某崩塌堆积体范围内布置有公路、缆机平台、电站进水口等重要建筑物。其变形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安全以及电站的运行。因此,文章在对其环境地质条件、物质结构、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变形空间效应作系统的地质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应用FLAC-3D快速拉各朗日差分程序对其空间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收口转向及变形收敛特征使得堆积体下部形成一个“支撑拱”,从而阻碍了上部堆积体向下部的变形与位移,利于堆积体的稳定;同时,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堆积体的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其位移矢量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且变形主要分布在1360~1650m高程;变形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分区特征,表现出后缘压缩固结,中部滑移,前缘受阻压缩的位移特征。纵向具有明显的收口效应;横向上比较来看,也存在变形受阻的收口特征;收口范围主要集中在1330~1440m高程范围。 相似文献
44.
在塔里木地台北缘库鲁克塔格断隆上,发现晚元古宙帕尔岗群与其下伏兴地塔格群之间为角度不整合。进一步研究了中元古宙兴地塔格群和晚元古宙帕尔岗塔格群在沉积建造、变质作用、构造样式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差异,证明中元古宙末期曾发生强烈构造运动——兴地运动。它在1.3~1.4Ga达到高潮,0.95~1Ga时结束,形成塔里木地台基底。根据构造要素的叠加关系和变形特征,将这次构造运动划分为三个变形幕。 相似文献
45.
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编制相关构造图件揭示了海塔盆地塔南凹陷的断裂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了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以及对烃源岩发育、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影响。塔南凹陷白垩纪经历了叠合断陷期(铜钵庙组—南屯组沉积时期)、叠合断拗期(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和反转拗陷期(伊敏组—青元岗组沉积时期)共3期演化,发育伸展和走滑—伸展两套断裂系统。受断裂活动影响,不同时期各次凹的沉降中心发生了明显的分异与迁移。断陷期沉降中心沿断陷边界断层上盘分布,断拗期沉降中心向凹陷中心迁移。断陷期结构样式及主干断裂活动强度控制着沉积相的分布,也影响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46.
47.
48.
49.
50.
西天山特克斯达坂晚古生代若干不整合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运动时期的重要依据。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天山特克斯达坂一带晚古生代地层中厘定出6个不整合面,证实区内乃至天山地区曾有过至少6幕褶皱运动,丰富了研究区的幕式褶皱内容。新确立了特克斯运动(东图津河组与科古琴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证实了天山主褶皱幕是鄯善运动,是记录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缝合的重要构造运动。特克斯运动等6幕褶皱运动为天山地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幕式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