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3篇
  免费   1007篇
  国内免费   158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63篇
地质学   5139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42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NW向扭动构造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西部并向中国东部延伸,且呈多字型特征,但在中国东部规模等级较小,断续相循,成生活动时期很新(晚白垩世末至早第三纪以来),由NW向褶皱、NWW向压扭性走滑、NNW向扭压性走滑和NEE向张扭性走滑组成。偏共轭剪切形成之NWW向扭动构造向中西部延伸并复合叠加在西域系(古河西系)之上。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在中国大陆板内碰撞效应的产物,与中国东部和中国西部已经厘定的其他构造体系有着完全不同的应力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992.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芳深9井区火山岩储层裂缝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芳深9井区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及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对早白垩世嫩江组末期、晚白垩世明水组末期和现今三个构造时期在营城组火山岩地层中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而分析了三维构造应力场在裂缝预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结果与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分析结论相一致,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白云鄂博地区构造格局与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白云鄂博及周边地区地质和构造形迹的系统调研,综合分析了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单元、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组合特征。白云鄂博群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组合,它们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白云鄂博地区由陆内裂谷向陆缘裂谷转化到活动大陆边缘裂谷的沉积过程。白云鄂博地区以白银角拉克-宽沟断裂为界,南北两侧存在重大地质差异。断裂南侧的该群岩石不整合覆盖在相当于五台群的巴尔腾山群之上,是在华北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陆缘沉积。局部碳酸盐岩和页岩层位在加里东期遭受了强烈的地幔流体改造,形成大规模稀土矿化;在海西期又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改造。断裂北侧的白云鄂博群以发育蛇绿混杂岩-叠瓦状况断层-紧闭同斜褶皱为特征,具有古板块俯冲形成的加积杂岩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演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994.
区域性南北向构造带和全球性经向构造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中简述了我国及其邻区区域性规模的南北向构造带的现位展布及其表现形式,讨论了它们可能的成因类型和构造性质,分析了全球经向构造体系和区域性南北向构造带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995.
全球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局与古大陆再造问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王鸿祯  张世红 《地球科学》2002,27(5):467-481
全球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架与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古大陆再造和泛大陆拼合的重要基础.本文整理了基底构造单元的级别体系, 以晋宁期和印支期为准, 提出了一级构造域、二级陆台及地区和三级陆核、地块等3级划分.分出了5个一级、14个二级和若干个三级单元, 并予以系统编号, 以便查询和增修.认为超大陆是泛大陆的组成部分, 现在重点研究的罗迪尼亚超大陆已经涉及全球, 进入了泛大陆-850的研究范围.论证了中国3个陆台和华夏地区在新元古代晋宁期的位置关系, 认为它们相距不远, 并部分相互碰撞, 构成亚洲中轴(大华夏)构造域.讨论了罗迪尼亚的流行模式及SWEAT连接问题.指出新元古代Chuaria Tawuia宏观藻组合在东亚和北美西部的分布, 认为大华夏构造域应作为一个松散的整体与劳伦古大陆相邻, 并概略讨论了泛大陆-850的再造格局特征.提出了经过改进的泛大陆-250在中二叠世(280257 Ma)的再造模式, 讨论了古植物和海生动物生物地理分区在古大陆再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和形成时的构造背景涉及南蒙古-兴蒙造山带的后期构造演化及区内众多的铜、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因而对其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工作基础上,对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为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及粗面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及粗面岩的常量元素以富集SiO2,Na2O,K2O和亏损Fe2O3,FeO,MgO,CaO等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亲石元素和亏损铁族元素及Nb,Ta为特征;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87Sr/^86Sr).为0.7045~0.7077,且主要集中在0.7045~0.7055的区间内,εNd(t)多数为正值。火山岩是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张性构造环境,它们是天山一兴安造山带后造山期软流圈或地幔柱上涌所引起的岩石圈伸展作用、内蒙古-吉黑印支造山带造山期后的伸展作用和蒙古-鄂霍茨克残余洋“剪刀式”闭合所形成的拉张作用等综合效应的响应事件。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①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②盆地类型多样;③多期盆地叠合和盆地复合现象普遍;④陆相沉积盆地的复杂性;⑤断层数量众多,活动强烈;⑥后期改造强烈;⑦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⑧充填速率较快,沉积中心多有迁移;⑨地热场空间不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指出中国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陆块面积小、稳定性差,活动带规模大、活动性强,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是造成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并造成了中国沉积盆地与众不同的油气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998.
赣东北地区不同时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赣东北地区硅质岩各时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各时代硅质岩的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74.90%~97.19%,Si/Al为10.84~93.21,与Al2O3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硅质岩样品的Al2O3/(Al2O3+F2O3)=0.60~0.99,Ce/Ce=0.99~1.22,(La/Ce)N=0.91~1.83,V/Y<5.78,Ti/V>17。上述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而与大洋盆地及洋中脊构造环境无关。自古生代以来,该地区没有出现深海大洋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999.
云南白秧坪-华昌山矿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云南白秧坪-华昌山成矿带位于兰坪-思茅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成矿带的北段,成矿以中生代海相过渡到陆相的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建造夹火山岩建造为基础,喜马拉雅期构造推覆及热液改造为主导作用。对矿带内矿田地质和控矿构造的调查表明,本区的层控加热液改造型矿床与成矿构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00.
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断陷盆地是典型的构造活动型盆地, 盆地中各种类型的坡折带均有其发育的构造背景和控制机制.以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研究为基础, 提出了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的分类方案, 描述了各类构造坡折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的构造机制, 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发育的综合模式.断陷盆地中的构造坡折带可分为断坡带、弯折带、挠曲带和枢纽带4种类型.断坡带受控于断陷盆地内各种类型的同生断裂作用, 弯折带则与主控边界断层的几何学形态密切相关, 形成于铲式正断层控制的断层上盘内, 而挠曲带与基底正断层的隐伏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上述3种类型的构造坡折带都是由盆地上盘的变形作用所产生的, 而枢纽带的发育则是盆地上盘的旋转掀斜作用引起的变位所致, 同时这类坡折带发育于主边界断层为陡倾平面状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内.构造坡折带的发育特征、空间分布、演化过程和组合样式决定了盆地的可容空间和物源系统, 因而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的分布样式.揭示构造坡折带与沉积相的展布关系, 将有助于阐明盆地内部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有效地进行砂体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