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36篇 |
免费 | 1059篇 |
国内免费 | 17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802篇 |
地质学 | 5554篇 |
海洋学 | 267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354篇 |
自然地理 | 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205篇 |
2021年 | 211篇 |
2020年 | 209篇 |
2019年 | 258篇 |
2018年 | 207篇 |
2017年 | 225篇 |
2016年 | 275篇 |
2015年 | 279篇 |
2014年 | 313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380篇 |
2011年 | 303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93篇 |
2008年 | 247篇 |
2007年 | 256篇 |
2006年 | 295篇 |
2005年 | 215篇 |
2004年 | 244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188篇 |
2001年 | 218篇 |
2000年 | 236篇 |
1999年 | 198篇 |
1998年 | 188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91.
以叶尔羌河山区流域为研究对象, 利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工具获得1357个集水区的面积-高程积分(HI)值, 定量化研究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缘叶尔羌河山区流域的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1)叶尔羌河山区流域的1357个集水区面积与HI均值的相关性较差(R2=0.0936), 表明集水区面积对HI均值的影响较小; 2)HI值介于0.0717~0.6485, 均值为0.4056, 整体处于地貌发展的壮年期, 是构造、岩性和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HI均值排序为断裂带区域(0.4148)>整个流域(0.4056)>非断裂带区域(0.4004), 表明构造活动是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断裂带的规模和活动性; 4)非断裂带区域不同岩性的HI均值排序为: 变质岩(0.491353)>冰、雪及现代冰川(0.491351)>花岗岩(0.4426)>海相沉积岩(0.4098)>陆相沉积岩(0.3890)>海陆交互相沉积岩(0.3813)>第四系沉积物(0.3598), 表明岩性是地貌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且岩石的抗侵蚀能力差异是影响岩性与地貌的关系的重要因素; 5)气候主要通过降水和气温控制河流径流量来影响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进而影响流域内地貌发育, 多年平均年降水对流域的地貌发育的影响较小, 多年平均年气温对流域的地貌发育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是气候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892.
根据西秦岭构造带及其周边地区11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高质量波形数据, 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的H-k叠加方法, 求得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 通过分析地壳厚度、 波速比及其关系和接收函数CCP叠加剖面, 研究了该区域的地壳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地壳结构差异大, 呈过渡带特征. 地壳厚度总体上呈北北西向分布, 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 羌塘块体地壳厚度为72 km, 渭河盆地附近为39 km. 西秦岭构造带的地壳厚度为42—56 km, 南北向莫霍界面平坦. 研究区域P波与S波波速比平均为1.74, 其中西秦岭构造带平均为1.72. 较低的波速比主要分布在西秦岭构造带、 祁连山块体、 松潘—甘孜地块北部以及香山—天景山断裂区域, 这可能是由于含长英质酸性岩组分的上地壳叠置增厚而导致的. 该区域缺少超高波速比, 表明这一区域发生岩浆底侵或上地壳熔融的可能性很小. 综合分析表明, 西秦岭构造带及邻区的地壳结构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隆升并在向东北向扩张中受到周边块体的阻挡而引起的地壳构造变形所致. 西秦岭构造带的莫霍界面变化和波速比分布与该构造带经历碰撞地壳增厚后的伸展走滑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893.
通过对祁连山东段童子坝河各级阶地的年代和变形程度进行测定,得到了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和过程,推算出民乐—大马营逆断裂的活动强度和速率,并分析了阶地形成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童子坝河5级阶地(年龄分别为16.70±1.81 cal,ka BP、 10 092.5±27.5 cal a BP、8127.5±72.5 cal a BP、2900±60 cal a BP、282.5±17.5 cal a BP)均形成于气候由冷转暖的阶段,属于气候成因阶地。基于断裂两侧阶地面的平面几何形态并结合上、下盘阶地横剖面同级阶地的高差,得到T4、T3、T2和T1阶地在民乐—大马营断裂处的垂直位错分别为10.6±3.1,m、5.0±2.6 m、2.0±1.9 m和1.9±1.3 m,推算出全新世以来民乐—大马营断裂的垂直滑动速率为1.05±0.31 mm/a,水平缩短速率为1.02±0.60 mm/a。 相似文献
894.
西秦岭造山带印支早期的构造环境仍存在较多争论,选择西秦岭将其那梁杂岩体进行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以期对该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其那梁杂岩体由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组成,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0.0±1.5) 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属于早印支期。将其那梁杂岩体具有富钾(K2O=3.09%~3.54%)、富碱(K2O+Na2O=6.44%~7.20%)和过铝质(A/CNK=1.05~1.56)特征,Mg#值(54~67)较高,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将其那梁杂岩体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8.19~14.63),呈右倾特征,显示无或弱负Eu异常(δEu=0.87~1.03),具有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和富集Ba、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将其那梁杂岩体主要源于下地壳高钾变基性岩的部分熔融,且有幔源物质参与其中。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将其那梁杂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可能与中—晚三叠世阿尼玛卿—勉略洋向北俯冲有关,反映了中—晚三叠世西秦岭地区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属性。 相似文献
895.
东海南海构造交接带及其邻近海区(简称交接带)位于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东邻俯冲板块边界。台湾以北是琉球海沟俯冲带,台湾以南为马尼拉海沟俯冲构造带。区域重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东海陆架区存在3条重力高和2条重力低,重力高分别对应于闽浙隆起带、渔山低凸起和陆架外缘隆起,最大值高达50×10-5m·s-2;重力低对应于沉积盆地,最低值在台西南盆地,约为-20×10-5m·s-2。重磁特征表明东海盆地外缘台湾 钓鱼岛构造带具有明显的自由空间异常,磁场为平缓负异常,由古近系、白垩系或更老的变质岩及中新世的侵入岩组成,向南延伸至澎湖隆起。因为澎湖隆起具有高重力异常,放射性年龄表明这些碱性玄武岩形成于17 8~8MaBP,其特征同现在的琉球岛弧一样,可能是残留的古琉球岛弧。台西南盆地南侧(上陆坡)的凸起具有类似的幅度异常,呈ENE—WSW向,并消失在台西南盆地南段。新生代以来,盆地张裂活动具有不同时性,并向陆架边缘变得年轻。东海大陆边缘盆地属弧后残留盆地成因,多因岛弧的迁移而新生,但珠江口盆地则是被动大陆边缘裂陷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896.
新疆西南天山金矿床主要类型、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西南天山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和基本特征。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将西南天山的金矿划分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包括斑岩型)、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和矽卡岩型金矿床5类,其中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是最重要的矿床类型。探讨了西南天山金矿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提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和海相碳酸盐岩,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或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混合少量岩浆水。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容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沉积建造水。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和矽卡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二叠纪—三叠纪,形成于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岛弧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897.
898.
XU Shaokang XIA Xuehui YUAN Congjian WANG Bingquan YAN Fei YAN Shengxian ZHENG Xingquan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8,82(4)
The new type hot water sedimentary rock - magnetite-fluorite rock occurs as quasi-layers inflat parts of contact zones between rock body and strata in Bamiaushan of Changshan County,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he main mineral assemblage is fluorite magnetite cassiterite. The rockshows typical laminated structure and obvious mosaic texture. Its formation temperature is between123℃-160℃, averaging at 142℃. The maj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rock includes CaF2, SiO2,Al2O3, FeO, and Fe2O3; the high-content microelement association includes W, Sn, Be, Rb, Sr, S, andCl; and the total content of REE is low (∑REE between 35.34x10-6-38.35x10-6), showing LREEenrichment type of distribution pattern. Diagenesis: driven by the tectonic stress, the formation waterheated in the deep strata had moved along the fissures or fractures in strata and had extractedcomponents from the strata on the way, and finally stagnated in the flat parts of contact zones betweenrock body and strata. With drop in temperature, magnetite and fluorite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hotwater and precipitated alternately, forming this hot water sedimentary rock with new type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typical laminated structure, obvious mosaic texture and sub-horizontaloccurr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ype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sedimentary tectonicenvironment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ell-known traditionalhydrothermai sedimentary rocks. 相似文献
899.
小秦岭地区金矿床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小秦岭地区金矿床与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方向的断裂中元素富集规律不同 ,构造带中流体是十分活跃的。构造动力成矿作用主要有动热退变质作用、剪切 -扭动裂隙成矿作用、构造带内岩石与流体交换作用、构造扩容带成矿作用 ,这些成矿成晕作用均发生在特定的构造动力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