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5篇
  免费   1068篇
  国内免费   172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02篇
地质学   5547篇
海洋学   26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54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声发射作为一种地应力测试的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应用岩石对经受应力历史具有"记忆"功能,作者利用声发射法对东营凹陷的岩样进行了测试,获得了该地区岩样的地应力记忆值和记忆出现率,从而来揭示本区所经历的构造期次和强度。测试结果证明,古应力记忆值与构造旋回中的应力历史是相吻合的。同时,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声发射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2.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自渐新世以来,不断发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从而对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流域的环境,尤其是水系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南北向河流的阶地高差自北东向南西逐渐降低;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使水系同步发生异常弯曲;主河道向西南方向迁移,紧逼西南岸;河道两岸水系和河谷地貌发育不对称;现代地壳形变资料表明,阿尔泰山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仍在继续,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认为由北东向南西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是欧亚大陆阿尔泰山脉西南麓隆升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3.
INTRODUCTIONRecentgeologicalstudiesshowthattheErlangpingophi-olitefragmentwasformedinback-arcbasin(Sunetal.,1996;Wangetal.,19...  相似文献   
144.
山东胶莱盆地东北缘郭城牧牛山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牧牛山花岗岩为古元古代(2 138±15 Ma)岩浆侵入产物,是一套钾玄岩系列岩石,A/CNK为1.07~1.13。稀土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模式,轻稀土和重稀土分异明显,Eu/Eu*值为0.59~0.71。蛛网图表明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h、U、Nb、Ta、Ti、P)。岩石10 000 Ga/Al值(2.73~2.85),为A型花岗岩。岩石的Mg~#值为12~28,Nd/Th值为1.62~1.96,Rb/Sr值为4.70~9.71,显示壳源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古元古代胶辽地块向西俯冲引发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牧牛山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5.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和多旋回的油气成藏作用,研究叠合盆地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和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叠合盆地指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或地层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叠加和复合,具有地层沉积不连续、地层构造不连续、地层应力应变作用不连续等三大标志性特征,依据构造剖面上地层年代的关联性,将叠合盆地分为五种类型,即连续沉积型叠合盆地、中晚期地层叠合盆地、早晚期地层叠合盆地、早中期地层叠合盆地、长期暴露型叠合盆地。叠合盆地普遍发育复杂油气藏,三种作用(剥蚀作用、断裂作用、褶皱作用)六种机制(渗漏、扩散、溢散、氧化、降解和裂解)形成复杂油气藏,依据成因特征分为五类,原成型油气藏,圈闭调整型油气藏,组分变异型油气藏,相态转换型油气藏,规模改造型油气藏。研究表明,复杂油气藏中天然气的地下产状特征和分布特征与地表产状特征和分布特征有很大差异。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烃源灶、古隆起、沉积相、断裂带、构造变动和区域盖层等六大因素的控制。其中烃源灶(S)、古隆起(M)、沉积相(D)和盖层(C)等四大要素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形成和分布,并建立了多要素匹配(T-CDMS)成藏模式,用以预测有利成藏领域。油气藏形成之后,多期的构造变动对早成的油气藏进行调整、改造和破坏,主要受构造变动强度、构造变动时间、构造变动次数、构造变动时盖层的封油气性能等四大要素控制,并以此建立了多期构造变动破坏油气藏后剩余潜力评价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预测出有利勘探区带并评价出有利勘探区带中的剩余资源潜力。油气藏经过改造,表现出晚期成藏效应,并受相势耦合作用的控制最后定位,利用晚期成藏效应和相势耦合理论可以预测有利勘探目标,并指出潜在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6.
永安盆地发育在前泥盆纪基底之上,位于华夏块体南缘,沿NE向政和—大埔断裂带展布.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辅之以野外调查,研究了永安盆地的地层序列和岩石组合:①对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地层格架及柱状剖面的分析表明,伴随海平面的升降,海相沉积序列具有阶段性,不同沉积相在盆地东、中、西区段分布不均,盆地沉积沉降中心大致位于龙岩和梅县地区;②对横贯盆区的地质剖面及盆内辅助剖面的研究表明,中—新生代,盆内以断块作用为主,改造了晚古生代地层,代之以断褶复合地层;③有机碳质层为盆地的海陆变迁作了时域界定,并且其赋存部位和形态也在空间上表征了盆地构造演化的力学机制.通过分析构造事件、古地理及物源区、深部构造、边界构造等盆地要素,研究了盆地的沉积构造环境演化及其应力机制,结果表明:①晚古生代,海进海退的快慢受控于不同时期构造事件的强弱变化,由此产生的沿岸隆起区的剥蚀以及拉张背景的山体风化剥蚀为盆地提供了物源,存在北、南两个物源区;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为火山活动背景下的山前及河湖相沉积环境.②盆地具有隆起—伸展构造发育的特点,主要经历了华力西期海陆交互相巨厚沉积阶段,印支期稳定的台地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变阶段并伴随挤压隆升,以及印支期后中—新生代由挤压向拉张机制转换的构造改造阶段.以上认识为中国东南部盆地的薄弱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7.
青藏高原南羌塘基性岩墙群U-Pb和Sm-Nd同位素定年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羌塘地区是青藏高原古特提斯研究的关键地区,羌塘南部地区基性岩墙群的侵位时代与构造背景对确定古特提斯阶段联合古陆解体的具体时间和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选择单颗粒锆石U-Pb法和全岩Sm-Nd等时线法对基性岩墙进行定年研究,获得了(312±4)Ma单颗锆石U—Pb谐合线年龄和(299±13)Ma和(314±5)Ma两个Sm-Nd全岩等时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认为,基性岩墙群为羌塘地块裂离作用的产物,所获得的同位素年龄代表了基性岩墙群的侵位时间,为羌塘地块裂解提供了构造事件年龄,为重塑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8.
杨锡铭  孙丰月  赵拓飞  刘金龙  彭勃 《地质通报》2018,37(10):1842-1852
东昆仑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石的研究较薄弱,缺乏对东昆仑幔源岩浆活动及岩浆演化的整体认识。对阿克楚克塞辉长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岩石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219.3±1.1Ma,MSWD=0.80);岩石SiO2含量为49.03%~57.26%,Mg#值为49~57,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εHf(t)=-1.81~3.25,锆石Hf模式年龄大于锆石结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克楚克塞辉长岩岩浆源区应为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阿克楚克塞辉长岩形成于印支期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继承了早期板片俯冲改造的地幔源区特征。  相似文献   
149.
青海都兰地区控矿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划分了青海都兰地区构造体系,讨论了其成生发展和演化历史。指出区域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和西域系是成矿前构造体系。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体系是青藏歹字型(头部外围褶带)和河西系,并确定了主要控矿构造型式。文中还讨论了构造体系对区内沉积建造、岩浆建造,矿产分布规律的多级控制作用和构造体系复合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50.
大陆内部弥散性的变形表明经典板块构造理论未能阐述大陆构造。矿物变形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岩石流变学性质随深度改变和地震测深剖面资料都提示大陆岩石圈具有三明治式的强度包络面。任纪舜、张国伟和钟大赉分别把岩石圈不同深度层次的三维交切构造称为立交桥式构造或多向层架构造。它们的出现提示岩石圈发生了构造解耦,新的变形体制在拆离面以上发展起来。前苏联地质学家把它称为岩石圈的构造成层作用。本文列举了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和秦岭造山带可能出露于地表的三维交切构造实例,呼吁重视这类代表大陆岩石圈不同深度层次的构造堆叠体,并把它作为揭示岩石圈构造变形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