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33篇 |
免费 | 5843篇 |
国内免费 | 34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66篇 |
大气科学 | 2560篇 |
地球物理 | 3187篇 |
地质学 | 11734篇 |
海洋学 | 2699篇 |
天文学 | 2576篇 |
综合类 | 1671篇 |
自然地理 | 34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503篇 |
2023年 | 522篇 |
2022年 | 834篇 |
2021年 | 908篇 |
2020年 | 968篇 |
2019年 | 1006篇 |
2018年 | 790篇 |
2017年 | 921篇 |
2016年 | 867篇 |
2015年 | 998篇 |
2014年 | 1142篇 |
2013年 | 1216篇 |
2012年 | 1293篇 |
2011年 | 1376篇 |
2010年 | 1140篇 |
2009年 | 1426篇 |
2008年 | 1340篇 |
2007年 | 1564篇 |
2006年 | 1556篇 |
2005年 | 1376篇 |
2004年 | 1301篇 |
2003年 | 1212篇 |
2002年 | 1128篇 |
2001年 | 885篇 |
2000年 | 873篇 |
1999年 | 713篇 |
1998年 | 730篇 |
1997年 | 568篇 |
1996年 | 475篇 |
1995年 | 413篇 |
1994年 | 402篇 |
1993年 | 278篇 |
1992年 | 228篇 |
1991年 | 153篇 |
1990年 | 133篇 |
1989年 | 108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2008年6月11~30日在金塔开展的"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期间第一阶段戈壁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资料,用混合对流方法和自由对流方法分别计算了戈壁感热通量。结果表明,对于利用LAS资料计算地表感热通量的方法中,混合对流方法相对于自由对流方法更加适用,且混合对流方法中Andreas给出的参数相对于DeBruin的参数更加适用于戈壁下垫面。此外,LAS测得的感热通量相对涡动相关方法的值较大,提高了地表能量闭合度。 相似文献
82.
83.
本文以灯光密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效率,采取KDE、ESDA、SDE等方法对中国县域尺度2000-2015年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总体特征、时空演变以及方向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 夜间灯光总亮度与建设用地出产出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说明可用灯光总亮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以灯光密度反映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②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东高西低,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西高东低,中部居中,但区域间年均增长率最大相差0.56%,整体较为均衡。③ 虽然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由2000年的0.008单位灯光/km2持续上升至2015年的0.025单位灯光/km2,但其核密度曲线始终处于中低水平且右侧区间不断扩大,说明中国建设用地产出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中低水平俱乐部收敛的特征。④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全局 Moran's I指数都大于0,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存在正向空间分布特征,且其局部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存在稳中有动,强中有弱,弱中有强的特点。⑤ 方向分布上,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方位角始终在72.420o与81.066o之间,说明东北-西南方向为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且标准差椭圆的主轴与辅轴标准差都有所增加,说明在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上都发生了分散现象。 相似文献
84.
流域编码是以子流域划分进行流域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Pfafstetter 流域编码以编码唯一、顾及流域拓扑关系及编码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在流域相关研究的分析范围不断增大、数据精度越来越高的需求背景下,以Pfafstetter 编码为基础,对流域编码并行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Pfafstetter 编码不全面和码位不一致的问题,改进了Pfafstetter 编码规则;然后,从数据并行的角度,讨论了并行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划分及并行化策略,进而设计了流域编码并行算法;最后,利用长江中上游流域SRTM数据,在集群系统上对流域编码并行算法的正确性和并行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实现的流域编码并行算法可获取与实际较为一致的计算结果,且提高了编码计算效率,可为基于子流域划分的流域分析并行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基于地名志的东北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探讨了地名志等历史资料在确定东北地区大规模开发利用初始年限研究中的应用,并结合重分类、重心转移分析、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镇赉县地名志等史料记载的土地开发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康熙年间和1853年,镇赉县先后有过有记载的定居后小范围开垦活动,而直到1875年开始持续的土地开垦利用,此前镇赉县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在技术手段不发达的早期,村屯的演变过程与土地开发利用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村屯演变特征来看,1907-1912年期间土地开发利用最为突出;到1975年时,镇赉县村屯格局基本形成,而此时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已由个人行为转变为集体的机械化。在开禁等政策、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影响下,镇赉县土地开发呈由东部和中部的平坦地区向西部地势较高地区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6.
歧口凹陷古近纪东营期古物源体系重建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沉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中急待解决的古物源体系分析为切入点, 以歧口凹陷东营组研究为例, 阐述了古物源体系研究的途径、方法与技术路线; 初步总结出应用轻-重矿物时空配置关系、地震前积反射结构特征、古地貌恢复与沟谷展布特征、盆地内部骨架砂体形态与时空配置以及盆地边缘及内部层序界面上大型下切谷的空间展布特征, 即“五位合一”法来判断沉积盆地的古物源体系.该分析方法可为同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7.
88.
We evaluated controls on locations of channel incision, variation in channel evolution pathways and the time required to reconnect incised channels to their historical floodplains in the Walla Walla and Tucannon River basins, northwestern USA. Controls on incision locations are hierarchically nested. A first‐order geological control defines locations of channels prone to incision, and a second‐order control determines which of these channels are incised. Channels prone to incision are reaches with silt‐dominated valley fills, which have sediment source areas dominated by loess deposits and channel slopes less than 0·1(area)?0·45. Among channels prone to incision, channels below a second slope–area threshold (slope = 0·15(area)?0·8) did not incise. Once incised, channels follow two different evolution models. Small, deeply incised channels follow Model I,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a significant widening phase following incision. Widening is limited by accumulation of bank failure deposits at the base of banks, which reduces lateral channel migration. Larger channels follow Model II, in which widening is followed by development of an inset floodplain and aggradation. In contrast to patterns observed elsewhere, we found the widest incised channels upstream of narrower reaches, which reflects a downstream decrease in bed load supply. Based on literature values of floodplain aggradation rates, we estimate recovery times for incised channels (the time required to reconnect to the historical floodplain) between 60 and 275 years. Restoration actions such as allowing modest beaver recolonization can decrease recovery time by 17–33 per cent. Published in 200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9.
在系统收集山东已完成的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编制山东省1∶25万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1∶50万大地构造相五要素工作底图和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全面介绍了大地构造相的定义、研究内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编图程序。采用大地构造相编图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揭示不同陆块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研究山东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和具体表达形式。进而对山东大地构造相进行了划分,共划出华北陆块区、秦祁昆造山系和中国东部陆缘弧盆系相系3大相系,鲁西陆块、渤海陆块、大别苏鲁结合带、威海弧盆系、胶辽岩浆弧和华北裂谷盆地6个大相以及20个相和59个亚相,明确了其鉴别标志。对陆块区、造山系和陆缘弧盆系相系以及大相、相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简要总结了大地构造相与成矿尤其是金矿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矿床与大地构造相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0.
在中国北方主要盆地铀矿地质调查工作中,煤田自然伽马异常作为主要矿化信息和找矿线索,为一系列铀矿床(点)的快速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高煤田资料铀矿二次开发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运用水成铀矿理论,以中国二连盆地ZS煤矿区典型铀矿点的发现为例,初步探讨了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技术,提出了"异常筛选与选区分析、原位验证与环境判别、等时地层格架建立与沉积体系分析、综合分析与靶区定位"四位一体的煤矿区铀矿地质调查模式。这对中国北方含煤盆地铀矿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新的找矿思路和技术路线,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