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8篇 |
免费 | 925篇 |
国内免费 | 11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4篇 |
大气科学 | 170篇 |
地球物理 | 493篇 |
地质学 | 2958篇 |
海洋学 | 464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237篇 |
自然地理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212篇 |
2021年 | 278篇 |
2020年 | 220篇 |
2019年 | 240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51篇 |
2016年 | 147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191篇 |
2013年 | 219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252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267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34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通过钻探等手段发现小阳沟铁矿为埋藏较深、厚度较大、层位较多、倾斜中等的层状矿体,探获(332)+(333)磁铁矿及低品位矿量1.4×108 t.矿体埋深标高-100~+838 m,平均垂厚86 m,呈单斜层状产出,厚度变化稳定,矿化连续,品位均匀.矿石成分简单,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矿物粒度呈中细粒-微细粒不均匀嵌布.矿石结构为粒状变晶结构、氧化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为细条带状构造、柔皱状构造或角砾状构造.矿床类型为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根据研究分析,总结出深部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4.
35.
36.
介绍了在老矿区深部进行找煤所采用的工艺与方法,即在采空煤层井段采用风动潜孔锤钻进方法进行施工,在钻穿采空煤层后在深部采用绳索取心钻进方法施工。对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7.
京津唐地区的深部挤压带轴线沿宁河、香河、昌平一线呈南东—北西走向,在通过该带的北东向M和C面上均有一向北西弯曲的弧形。地壳下部和上地幔顶部层位呈透镜状增厚,浅部的北东向断裂也向北西弯曲。应力测量表明现今该带的应力场为向北西挤压。深部挤压作用是由渤海底部的扩张所产生的。该挤压带控制着地震的发生,特别其北东侧是一个强地震区 相似文献
38.
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初期老龙沟深槽的地形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1992、1997、2006年的测深资料,对比分析了横切老龙沟深槽口门处的地形横剖面和大致沿老龙沟深槽轴线的地形纵剖面,可知在此期间深槽内的水深有变浅和淤积的趋势。总体看来,老龙沟深槽的淤积厚度在0.61~4.8 m之间,并且老龙沟深槽轴线也有自东向西迁移的趋势。自2004年曹妃甸填海工程的通岛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使老龙沟深槽内的潮流流量和流速减小,是引起老龙沟深槽内的水深变浅和淤积的主要原因。淤积可能主要发生在通岛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即2004-2006年期间。该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我们阻断浅滩潮道会引起老龙沟深槽淤积的推断。 相似文献
39.
天山起源于古生代的陆-陆碰撞作用,又经历了中新生代的典型陆内造山过程,其深浅构造结构和活动性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文中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探测和综合地质构造分析, 以地学断面形式对其深浅构造进行填图,揭示了天山中段复杂的深浅构造特色。结果表明:沿古生代的陆-陆碰撞缝合带两侧分别呈现出主要构造地质单元由老到新的对称性,并伴有相应深部结构的复杂性,反映了碰撞过程及后期的构造演化特点;天山中部的上地幔顶部存在厚近 10km、宽近 200km、几乎涵盖整个天山的低速高导层,可能是中新生代以来天山的陆内再造山作用引起的壳幔拆沉作用形成的残留下地壳 相似文献
40.
论文在提出海洋和“新海洋”广度、深度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了作为新的海洋权益的控制权,及其在未来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由于海洋蕴藏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论文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视角分析了开发利用海洋深度空间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对解决我国海洋争端,开发海洋新能源及综合践行海洋深度空间权战略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