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8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645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浙江新昌地幔岩捕虏体中的硫化物包裹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徐九华  储雪蕾 《地质论评》1999,45(6):640-645
浙江新昌一带晚第三纪碱性玄武岩中地幔岩(二辉橄榄岩)捕虏体内存在大量硫化物熔体包裹体。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硫化物相成分主要为镍黄铁矿,次为磁共铁矿。硫化物包裹体的Ni/Fe值与寄主地幔岩的橄榄石含量呈正相关。同一包裹体的硫化物相成分不均一,自中心至边缘硫化物的Ni/Fe、(Fe+Ni)/S值和Ni呈均呈增加趋势。通过与中国汉诺坝、德国WestEifel东欧Nograd-Gomor地区资料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2.
黄典豪 《矿床地质》1999,18(3):244-252
通过对热液脉型的铅-锌-银矿床(3个)和银矿床(1个)和闪锌矿中硫化物包囊体的特征研究表明,石英-硫化物阶段富铁闪锌矿(主矿物)的硫化物包裹体十分发育:沿生长带产出的乳滴状黄铜矿与主矿物为共同沉淀成因;沿穿切主矿物的黄铜矿或石英细脉两侧,和受粗粒黄铜矿溶蚀的富铁闪锌矿近接触部位发育的乳滴状黄铜矿为渗透-交代产物;沿解理(裂隙)或粒间、粒内产出的各种形态磁黄铁矿是充填-交代的结果;沿解理分布的脉状毒  相似文献   
123.
吉林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时代讨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1号含矿超镁铁质岩体和8号不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进行单矿物40Ar-39Ar法测年,得到与铜镍硫化物矿床相关的角闪石与黑云母结晶年龄分别为250 Ma和225 Ma,这一结果与前人所报道的K-Ar法年龄有明显的差异.结合与热液矿化相关的斜长伟晶岩锆石SHRIMP法年龄216 Ma,认为镁铁-超镁铁质岩形成于250 Ma左右的印支早期,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时间晚于含矿岩体,大约为225 Ma前后的印支中期.216 Ma前后的岩浆期后热液叠加对成矿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4.
滇西腾冲大硐厂铜-铅-锌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环绕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东构造结波密—腾冲弧形构造带中,发育一组含锡铅_锌_铜多金属矿床,但一直没有准确的成矿年龄数据。文章通过对大硐厂铅_锌矿区红沟岩铜矿体中辉钼矿的Re_Os同位素测试,获得精确的成矿等时线年龄为(118.0±2.4)Ma。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斑岩成岩年龄在143~112Ma,认为斑岩成岩与成矿同期,同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25.
采用ICP—MS方法分析了煎茶岭和金川硫化镍矿床岩石、矿石的铂族元素含量,煎茶岭岩体蛇纹岩的Cu/Pd比值低于原生地幔岩浆,说明岩浆熔离作用较弱,矿石的Pd/Ir比值较小,指示其多数矿石属于岩浆型,以岩浆成矿作用为主;而金川岩体的平均Cu/Pd比值远大于原生地幔岩浆,表明岩浆熔离作用强,矿石的Pd/Ir比值较大,体现了钯族元素矿化及成矿物质以幔源为主的特征。煎茶岭在成矿过程中有壳源物质的混染,整体上岩石、矿石铂族元素含量较低,这与岩浆熔离作用弱、铂族元素成矿作用不发育等因素有关;金川在成岩成矿过程中也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但岩石、矿石铂族元素含量较高,反映了以岩浆深部熔离成矿作用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6.
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研究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文章简述了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现状,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机制,认为其成矿的首要条件是岩浆中硫达到饱和而使硅酸盐岩浆与硫化物熔体发生熔离。综述了如何利用同位素方法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介绍了如何判别硫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7.
针对我国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热液硫化物矿快速、有效以及便捷地质勘探装备的要求,研发了由甲板控制系统、万米光电复合缆、仪器舱拖体和天线拖体组成的深海6000 m拖曳式瞬变电磁系统.为了便于拖体布放和快速发现异常,选择重叠回线收发装置类型;采用理论数值计算确定了在拖曳高度不大于50 m的前提下,观测1~100ms窗范围内的二次场响应,可以发现近海底深海热液硫化物矿堆;另外,通过不同拖延深度海上试验,研究了拖曳深度对瞬变电磁的影响规律及仪器性能.大洋第30航次第二航段在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区,应用该系统发现了明显的瞬变电磁异常.印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8.
129.
水草腐烂引发的黑臭水体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草腐烂加速水体耗氧和水体还原性物质的溶出进程,在夏、秋季高温条件下极易引发局部水体黑臭.以太湖沉水植物优势种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及浮叶植物优势种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为受试材料,利用太湖原位底泥培养模拟水草腐烂形成的黑臭水体,考察不同的环境材料处置方式(壳聚糖(CTS)、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CTS+PAC和PAC+PAM)对黑臭水体浊度、溶解氧浓度、挥发性硫化物等黑臭水体特征污染物的絮凝沉降规律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1)絮凝处理24 h后,CTS+PAC组合对黑臭水体的浊度去除效果最佳,浊度去除率达70.3%,上覆水溶解氧浓度明显提高,增加率为261.5%;(2)加石英砂悬浊液加速絮体沉淀,形成絮体之后加石英砂使水体浊度稳步下降,4 h之后,浊度去除率达74.9%,显著高于与絮凝剂一起加入的处理组(29.8%);(3)植物腐烂释放的含硫特征嗅味物质主要为硫化氢(H_2S)、甲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不同植物体腐烂释放的含硫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差异显著,马来眼子菜释放的4种含硫有机物总和分别为莕菜和苦草释放的319.8%和252.2%;(4)CTS+PAC处理后苦草及马来眼子菜腐烂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8.6%和44.5%.PAC+PAM组合絮凝处理组对莕菜腐烂水体中H2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52.4%.CTS+PAC絮凝剂组合处理的H2S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苦草、马来眼子菜和莕菜腐烂后黑臭水体中H2S浓度分别降低了27.4%、41.0%和28.6%.CTS+PAC组合对H2S和二甲基硫醚类物质等致臭物释放的抑制效果优于PAC+PAM组合絮凝处理.  相似文献   
130.
邓浩  刘晓霞  赵莹 《江苏地质》2016,40(3):395-402
金川铜镍矿床是世界第三大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现有研究表明其成矿模式为岩浆通道成矿,但是对于金川超基性岩体的侵位过程存在较大争议。为探索岩体的侵位过程,将岩浆侵位描述为马尔可夫(Markov)过程,提出一种基于Markov链的岩体侵位模拟算法,实现对金川超基性岩体侵位过程的模拟。以金川Ⅱ矿区为例,探讨了侵位过程与矿化的关联及岩浆通道骨架,为在矿床深部寻找第二成矿空间提供方向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