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篇 |
免费 | 148篇 |
国内免费 | 46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大气科学 | 755篇 |
地球物理 | 37篇 |
地质学 | 25篇 |
海洋学 | 117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8篇 |
自然地理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豫西南区晚白垩世古气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豫西南区分布的一系列拉分槽盆内,沉积了一套以红色碎屑为主的砂、砾、泥与灰质混杂的上白垩统地层,时代相当于赛诺曼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综合区内沉积学、岩石矿物学、古生物学等古气候标志性特征,认为该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我国华南亚热带-热带古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恐龙的古生态特征、绝灭问题及秦岭造山带后造山阶段与古地理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2.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FY-2G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重庆局地强风暴过程进行了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演变,抬升触发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重庆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2)此次局地风暴抬升触发的关键因子是地面附近浅薄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辐合线由川渝盆地中西部MCS的雷暴高压与重庆地面热低压共同作用形成;(3)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的对流风暴形成小范围冷池出流与环境风场形成新的辐合线,加强对流风暴发展,并再次触发新的对流单体。承载层平均风为偏南风,使得对流单体向北缓慢移动,冷池出流和边界层辐合线共同作用使得风暴单体向西向北传播和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943.
广州春季降水的变化及其前兆信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广州春季降水存在以准2年为主的年际变化和以30年为主的年代际变化,目前处于年代际尺度上的少雨时段。Nino3区的海温异常是广州春季降水最强的前兆信号,它与广州春季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在前一年的11月份就已出现,并且一直稳定维持到4月份。前冬Nino3区海温异常对广州春季降水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春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低层风场异常实现的。前冬Nino3区海温正异常时,春季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华南处于副高边缘垂直运动的上升区,菲律宾以东的低层反气旋环流增加了向华南的水汽输送,从而使得广州春季降水偏多;前冬Nino3区海温负异常时,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华南地区远离副高、处于垂直运动的下沉区,菲律宾以东低层为气旋环流控制,华南地区盛行偏北气流,不利于水汽的向北输送,从而使得广州春季降水偏少,造成春旱。 相似文献
944.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20,自引:32,他引:120
本文利用1978-1989年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表层与次表?层海温、高云量与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增暖时,从菲律宾周围经南海到中印半岛上空的对流活动将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北,我国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反之,则菲律宾周围的对流活动减弱,副热带高压偏南,江淮流域的降水偏多,黄河流域的降水偏少,易发生干旱。观测事实还表明,当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的对流增强后,从东南亚、经东亚到北美西海岸上空大气环流的异常呈现出一个遥相关型—东亚太平洋型。 相似文献
945.
2015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为单极型,中高纬地区为3波型分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且断裂,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2.4 mm,比常年同期(65.3 mm)偏多14.0%;全国9月平均气温为16.9℃,较常年同期(16.6℃)偏高0.3℃。 月内共有6次强降水过程,24站出现了极端日降水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4个台风生成,1517号台风基洛从中太平洋移入,1521号台风杜鹃两次登陆我国并带来大范围降水。西北东部及内蒙古中部等地气象干旱缓解,黄淮大部及辽宁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全国多地遭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946.
2023年8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强度略偏强,500 hPa上亚洲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高空槽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段脊线的平均位置较历史同期偏南。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9℃,较常年同期(21.1℃)偏高0.8℃,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0.9 mm,较常年同期(107.1 mm)偏多3.5%。月内,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区域高温过程持续影响我国,西北、东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我国出现6次暴雨过程。8月共有6个台风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生成个数较常年偏多,登陆个数较常年偏少。强对流天气多发,局地受灾严重,江苏盐城大丰区出现龙卷风。 相似文献
947.
基于1979—2019年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数据和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的陆面逐月降水数据,分析夏季北非副热带高压(北非副高)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非副高的脊线指数和东伸脊点指数变化与中亚夏季降水联系紧密。在2个指数的单独变化和协同变化下,中亚夏季降水和大尺度环流异常分布存在很大不同。副高脊线主要导致中亚夏季降水南北反相变化,副高东伸脊点位置对中亚中南部降水存在重要影响。当副高位置偏东偏北时,里海和咸海上空受异常气旋控制,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新疆受蒙古异常反气旋控制,降水偏少;当副高位置偏西偏南时,中亚地区主要受异常反气旋控制,其东北部存在异常气旋切变,对应中亚东北部降水偏多,其余区域降水偏少;当副高位置偏西偏北时,中亚上空受异常反气旋控制,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当副高位置东偏南时,中亚上空受异常气旋控制,热带印度洋水汽通过两步输送的方式,进入中亚上空,形成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导致中亚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948.
2014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为单极型,中高纬地区呈6波型分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同期相当,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0.7 mm,比常年同期(65.3 mm)偏多23.6%;全国9月平均气温为17.1℃,较常年同期(16.6℃)偏高0.5℃。 月内共有6次强降水过程,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等地共有113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陕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四川东北部等地共有96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量事件。月内,台风海鸥和凤凰先后登陆我国;华西地区、黄淮大部、华北西南部等地出现持续降雨过程;甘肃、陕西及河南等地前期气象干旱得到解除。 相似文献
949.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waters of the Pacific Ocean during October–November, 1995,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high-temperature combustion method. The DOC in the surface mixed-layer was approximately homogeneous with a concentration
between 55 and 89 μmol C l−1. This homogeneity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ntrol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OC by mixing processes. The DOC
concentrations in the mixed-layer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were up to 27 μmol C l−1 higher than in the tropical region. This difference reflects the subtropical accumulation and the tropical export of DOC.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OC an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in the mixed-layer of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region, suggesting that phytoplankton is the primary source
of DOC accumulated in this region. Calculations using simple box models suggest that DOC export in the tropical region (0–50
m depth, 10°N-10°S, along 160°W) occurs primarily by poleward advection at a rate of 0.5–3 mmol C m−2day−1. A comparison with estimates of the export rate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ublished in previous studies leads us to conclude
that DOC export may contribute less to the carbon budget in the tropical region than has recently been suppos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50.
2017年夏季山东平均降水量为453.0 mm,较常年(400.3 mm)偏多13.2%,降雨过程较多,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夏季北半球极涡为单极型分布,中高纬整体以纬向环流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强度偏强,西伸脊点较常年偏西。6月降水主要由华北、东北冷涡偏强造成,7月和8月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为山东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导致7、8月降水偏多。此外,进一步分析了历史上相似年份确定和客观预测方法对山东夏季降水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