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A sediment trap was deployed 3 m from the bottom at a water depth of 62 m on the southern flank of Georges Bank (41°02·2′N, 67°33·5′W) from 30 September 1978 to 10 March 1979 to qualitatively determine the size of sediments resuspended from the bottom by winter storms and to determine if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phytoplankton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trapped sediment.Bulk X-ray analyses of the trapped sediment showed layers of distinctly different textures preserved in the collection vessel. The median grain size of sampled layers ranged from 2·7 to 6·5 φ (fine sand to silt), but all layers contained a pronounced mode in the 3 φ (fine sand) range. Nine layers containing relatively large amounts of sand were present. The sand content was 75% in the coarest layers and about 32% in the fine layers. The median grain size of bottom sediments at the deployment site was considerably coarser than the trap samples, although the dominant grain size was also 3 φ.Average bottom-current speeds during the deployment period were about 30 cm s?1 with a range of 10 to 50 cm s?1. Bottom stress, computed from the observed currents and waves, suggest that 11 storms caused sufficient stress to resuspend 3 φ-sized sediment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nine layers of relatively coarse sediments collected in the trap. Surface waves had to be includ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bottom stress because the bottom currents alone were insufficient to cause the resuspension of 3 φ-sized sediment.The trapped sediments contain numerous diatoms and coccoliths that are typical of late fall and winter assemblages. No clear seasonal difference in the flora was noted among sampled layers, probably due to the large influx of resuspended material and a reduced primary flux during this period. An undescribed species of Thalassiosira (G. Fryxell,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siliceous scales of unknown systematic position were observed at all levels.  相似文献   
72.
李宇平 《地质与勘探》2015,51(4):789-796
伦坡拉盆地为西藏地区唯一发现工业油流的古近系断拗型陆相残留盆地。勘探实践表明,早期对该盆地构造-沉积模式与油气成藏关系认识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勘探,为理清二者关系并落实有利勘探方向,本文对该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盆地南北向可划分为缓坡带、深凹带、陡岸带3个构造带;识别出河流-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水下扇4种沉积体系,其中在缓坡带发育河流-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深凹带发育湖相沉积体系,陡岸带发育水下扇沉积体系;盆地存在2种沉积体系组合:缓坡带(河流)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体系组合,陡岸带水下扇-半深湖(深湖)-滨浅湖相沉积体系组合;可用"双向物源、缓坡扇三角洲、陡坡水下扇"构造-沉积模式解释。在缓坡带,应寻找扇三角洲前缘岩性隐蔽性油藏;在陡岸带,有可能发现构造-岩性复合型隐蔽性油藏。盆地具有多种潜在有利勘探目标类型,展现出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3.
塔南凹陷南屯组现今的复合箕状断陷结构,是由盆地内部的多个断块、翘倾掀斜分割改造的缓坡—沉积中心—沉降中心—陡坡组成大型断陷盆地后形成的。通过构造、沉积、反演和试油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区内油气藏类型及其展布受沉积过程、同生断层及后期构造的控制,与普通的陆相箕状断陷盆地明显不同。缓坡一侧的翘倾掀斜部位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发育断层分割或遮挡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沉积中心的储集砂体主要为远岸扇和三角洲前缘成因,多发育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在沉积和沉降中心之间的翘倾掀斜部位为远岸扇储集砂体,多发育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背斜-岩性油气藏;陡坡一侧的沉降中心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储集砂体,以透镜状岩性油气藏为主,也可见到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74.
隐蔽油气藏研究的难点和前沿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隐蔽油气藏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隐蔽油气藏勘探向复杂条件拓展,深层隐蔽油气藏发育与保存、不整合面结构与隐蔽油气藏分布、调整改造型隐蔽油气藏形成和保存机理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和成藏机理研究的难点和前沿。深部存在活跃源岩和具有较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储层是深层隐蔽油气藏成藏的基础。超压环境生烃作用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提高了预测深层源岩生烃潜力的能力,已知的深层高孔隙度储层保存机理可成为预测深部储层孔渗条件的基础。不整合面结构特别是古土壤层的厚度及封闭能力、古土壤层之下半风化岩层的厚度及渗透率是研究与不整合面有关的隐蔽油气藏的关键。由于多期构造叠加、多期生烃和多期成藏,叠合盆地很多隐蔽油气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形成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调整改造型隐蔽油气藏,研究晚期构造与早期构造的叠加方式是预测调整改造型隐蔽油气藏的基础。准噶尔盆地中部,隐蔽油气藏同时具有埋藏深、不整合面结构复杂、多期成藏多期调整改造的特点,是建立复杂隐蔽油气藏成藏与勘探理论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75.
谱分解技术在W区河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发展,薄储层预测及特殊地质体的识别在岩性油气藏中越来越重要,频谱分解技术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次在w区在常规方法无法对储层进行有效识别的情况下,通过WVD时频分解技术,在该区准确的找到了河道沉积体.  相似文献   
76.
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长测线多排列数据连接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中的长测线多排列数据进行连接处理,实现了同一测线采用同一套参数的规范化处理,克服了因不同排列采用不同参数处理而导致假异常和信息丢失等弊端,同时解决了在成像时,因各个电性剖面的色标值不一致,剖面坐标与实际桩号对应不直观,导致对整个区域的电性趋势认识产生误导的问题.从实例处理来看,能为整个勘探区提取更丰富的电性信息,不但突出了整条测线的地下电性趋势,更客观、更全面地把握和认识勘探地区的电性分布规律,而且从宏观上把握了一些比较隐蔽的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77.
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构造坡折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金华  袁波 《世界地质》2009,28(3):284-290
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果表明, 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构造坡折带的主要类型是断裂坡折带, 平面组合样式以树枝状和网状组合为主。其形成是构造活动、基底形态差异、沉积不均衡和差异压实共同控制的结果, 其中构造作用是主控因素。依据构造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区带( Ⅰ-Ⅴ) 。区内油气藏类型多以复合型岩性- 构造油气藏为主, 且紧邻构造坡折带, 呈串珠状北东向分布。  相似文献   
78.
付广  王有功 《地球科学》2008,33(3):342-348
通过研究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山岩气藏3个主要成藏要素——沙河子组气源岩、火山岩圈闭和断裂输导通道的时空匹配关系, 得到该区火山岩圈闭与沙河子组气源岩在空间上可以直接接触, 也可以在空间上相距一定距离, 但均由断裂沟通连接.沙河子组气源岩、火山岩圈闭和断裂输导通道在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中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末期三者时间匹配关系最好, 有利于天然气在火山岩中大规模富集成藏.通过3个主要成藏要素时空分布与火山岩气藏分布之间关系研究得到, 沙河子组气源岩区、Ⅰ、Ⅱ类火山岩储集圈闭和断裂分布在空间上共同控制着火山岩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末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末期应是该区火山岩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 3个主要成藏要素良好的时空匹配关系是造成该区深层火山岩中能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9.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斜坡带发育一套厚度大、粒级粗和相变快的砾岩体,根据岩心观察、岩电组合特征和地震相分析等手段,结合岩矿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该套砾岩体属具补给水道的湖底扇相沉积。砾岩体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发育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的沉积构造,内扇、中扇和外扇等相带发育齐全,并具有多期发育的特点。物源区具有的线物源或多物源特征,以及极粗的粒级造成补给水道的稳定性较差、规模较小、迁移性较强,沿斜坡带形成了纵向上由南向北依次叠置、横向上叠加连片的多个湖底扇相砾岩体。坡度很陡的斜坡,特别是构造坡折带的存在控制了湖底扇的形成和发育,使湖底扇相砾岩体主要沿构造坡折带下部分布,具有很好的隐蔽油藏成藏条件,以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区最为有利,已有多口井发现厚油层并获工业油流,实现了隐蔽油藏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新兴的各种储层预测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测井约束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在廊固凹陷琥珀营油田泉44断块河流相隐蔽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开发中做了有益的尝试。针对下第三系沙二段纵向上呈多套砂泥岩互层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大、油气成藏规律复杂的地质条件,对薄砂体储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测井约束地震反演预测,定量描述了油砂体的分布范围,拓展了新的含油层系并落实了有利的含油气圈闭,为琥珀营油田泉44断块的滚动突破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也为今后勘探开发柳泉构造带薄砂体隐蔽油气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