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2篇
  免费   1253篇
  国内免费   1193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646篇
地球物理   2666篇
地质学   3772篇
海洋学   965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310篇
自然地理   114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曝气对人工湿地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不同的植物组合,分别在6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下行池、上行池种植金边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宽叶泽苔(Caldesia renif ormis);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 olia)、水葱(Scirpus validus);灯芯草(Juncus effuses)、梭鱼草(Po...  相似文献   
102.
温度是地下水的固有属性,地下水温度场和动态特征是地下水流系统的外在表现。为揭示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下西北内陆盆地浅层地下水温度场特征与地下水流系统的关系,基于多点位、长序列、高精度的地下水温度监测数据,在酒泉东盆地开展了地下水温度场及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酒泉东盆地浅层地下水温度9.33~20.77℃不等,平均水温为13.54℃,自地下水补给区至排泄区,沿地下水径流方向,浅层地下水温度逐渐升高;循环深度相近的不同地下水流系统对比表明,浅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动力条件呈负相关,地表水入渗补给大、水动力条件强的水流系统地下水平均温度低,入渗补给小、水动力条件弱的地下水平均温度高;浅层地下水温度动态受自然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从山前地下水补给区到中游绿洲区再到下游排泄区,浅部地下水温度动态可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依次分别为河流补给型、水温稳定型、开采相关型、正弦波动型。  相似文献   
103.
土地是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基础,作为自然物的土地具有价值属性.土地储备涉及市土地开发中心前期部、征地部、出让部、工程部、合同部、计财部等内部职能部门,涉及测绘、规划、房管、农业、城市更新、发改、人民政府等外部单位,交互业务较多,因此土地的规划、审批、征收、出让、工程等流程复杂、管理困难.本文介绍了土...  相似文献   
104.
根据1∶10 000图库一体化数据成果,对图库一体化数据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体化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5.
3D spatial data model and simulating are the core of 3D GIS can be adopted in different domains. A data model based on Quasi Tri-Prism Volume (QTPV) has been proposed. QTPV definition and its special cases have been discussed. Using QTPV and its special cases, irregular natural geological bodies and regular subsurface engineering can be described efficiently. The proposed model is composed of five primitives and six objects. Data structures and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fives primitives and three objects describing stratigraphy are designed in detail Some schemes are designed for the QTPV modelling of stratigraphy and subsurface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modelling data. The model manipulation method of QTPV cutting by an arbitrary plane is discussed. Using VC 6.0 programming language integrated with SQL database and OpenGL graphic library under windows environment, a system prototype 3DGeoMV has been developed. 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at the QTPV model is feasible and efficient in modelling subsurfac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06.
中山站至A冰穹考察及沿线GPS复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极中山站至A冰穹(Dome-A)考察沿线布设有GPS高精度定位点,通过用高精度GPS静态定位处理软件GAMIT/GLOBK对三期观测数据的处理可知,考察沿线的GPS点以8~25m/a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冰盖边缘方向)流动,越接近冰盖边缘,运动速度越快,最快达到100m/a;而且,冰川整体上以1~5m/a2的加速度流动。同时,由于冰盖的流动,引起了垂直方向0.2~1m/a的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107.
Numerical modelling of deep sea air-lif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 Pougatch  M. Salcudean   《Ocean Engineering》2008,35(11-12):1173-1182
Deep sea air-lifting of solid particles from depth of 1600 m is simulated with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three-phase flow in an upward pipe. The computations are carried out for an axisymmetric domain in a transient way. Phase distributions, pressure and velocity profiles together with flow rates for all phases are presented and analysed. The influence of the pipe diameter on the air-lift efficiency was studied for air-lift pipes of different lengths and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The lifting efficienc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ipe diameter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wall friction influence on the flow. In addition, the efficiency also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olid particles volume fraction at the inlet. The presented numerical model can be utilized during various stages of the design of the air-lift pumps to help answer fundamental questions on the process, and during their operation to select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and to address possibl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08.
黄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分形结构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秉根 《冰川冻土》1998,20(2):180-182
黄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分维值介于2708~2735之间,非常接近古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组成的典型分维值275.结合沉积特征,表明该沉积物属第四纪间冰缘环境下的稀性泥石流沉积,其形成过程与季风型冰缘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地区断裂构造系统的特征及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关系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断裂构造系统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虽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复杂的联合作用的结果,但断裂构造系统及其活动性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种作用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之分。西秦岭地区典型的滑坡、泥石流等的形成大多与断裂构造及其活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1)断裂构造发育的区域一般是滑坡、泥石流高发区;(2)断裂带活动为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源和结构条件;(3)断裂的地震活动是诱发滑坡的关键因素;(4)断裂带的长期活动形成的构造破碎带和地形高差易于为流水的侵蚀而形成泥石流沟和陡坡地形。因此在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研究中,不应孤立的认识单个滑坡、泥石流的形成与发展,而应把其放在区域地质环境演化中去认识,尤其是把区域断层格架、断层带结构和断层活动性研究作为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从而为科学认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制定科学的灾害的防御和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济南地区岩溶大泉是集供水、旅游、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自然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增强,各岩溶大泉受到水质劣化、流量衰减的威胁。为了明确济南四大泉群附近主要补给路径,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泉水资源,文章采用流速流向定量分析、地下水流场分析、水化学同位素分析、聚类分析、三端元混合比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济南四大泉群主要补给路径,定量计算了各泉群补给路径贡献比例。研究表明,四大泉群的主要补给路径可划分为西部、南部、东南部补给路径,每个泉群受到不同补给路径的混合补给作用,其中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泉群的主要补给来源分别为南部补给路径(流量占比40.21%)、东南部补给路径(流量占比47.42%)、西部补给路径(流量占比47.13%)、南部补给路径(流量占比51.04%),研究工作可为我国北方岩溶大泉成因机制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