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1篇
  免费   6593篇
  国内免费   3735篇
测绘学   2403篇
大气科学   2404篇
地球物理   5972篇
地质学   14141篇
海洋学   3845篇
天文学   146篇
综合类   1569篇
自然地理   3319篇
  2025年   22篇
  2024年   556篇
  2023年   581篇
  2022年   857篇
  2021年   1064篇
  2020年   1039篇
  2019年   1170篇
  2018年   951篇
  2017年   1056篇
  2016年   1003篇
  2015年   1089篇
  2014年   1432篇
  2013年   1694篇
  2012年   1616篇
  2011年   1533篇
  2010年   1439篇
  2009年   1454篇
  2008年   1472篇
  2007年   1623篇
  2006年   1562篇
  2005年   1344篇
  2004年   1268篇
  2003年   1152篇
  2002年   984篇
  2001年   866篇
  2000年   778篇
  1999年   687篇
  1998年   631篇
  1997年   532篇
  1996年   447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Dacitic magma, a mixture of high-temperature (T) aphyric magma and low-T crystal-rich magma, was erupted during the 1991–1995 Mount Unzen eruptive cycle. Here,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es of the low-T magma were examined on the basis of melt inclusion analysis and phase relationships. Variation in water content of the melt inclusions (5.1–7.2 wt% H2O) reflected the degassing history of the low-T magma ascending from deeper levels (250 MPa) to a shallow magma chamber (140 MPa). The ascent rate of the low-T magma decreased markedly towards the emplacement level as crystal content increased. Cooling of magma as well as degassing-induced undercooling drove crystallization. With the decreasing ascent rate, degassing-induced undercooling decreased in importance, and cooling became more instrumental in crystallization, causing local and rapid crystallization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magma body. Some crystals contain scores of melt inclusions, whereas there are some crystals without any inclusions. This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suggests the variation in the crystallization rate within the magma body; it also suggests that cooling was dominant cause for melt entrapment. Numer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cooling magma body suggest that cooling caused rapid crystal growth and enhanced melt entrapment once the magma became a crystal-rich mush with evolved interstitial melt. The rhyolitic composition of melt inclusions is consistent with this model.Editorial responsibility: H Shinohara  相似文献   
142.
There are about 46298 glaciers in the High Asiain China, the total glacial area is about 59406 km , andtotal glacial volume about 5590 km3. These glaciersmainly concentrate around the Himalayas Mountains,Nyainqentanglha Mountains, Kunlun Mountains,Karakoram Mountains and Tianshan Mountains. Theglacier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glaciers in the High Asia in China. Theseglaciers extend north to the arid and desert regions,and become the main water resource in …  相似文献   
143.
中国湖泊营养物水平和富营养化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分异特征,开展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研究,是实现湖泊分区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云贵高原亚热带湿润区为案例区,通过遥感反演得到研究区域湖泊水体的叶绿素a(Chl-a)、总氮(TP)和总磷(TN)含量,从自然地理要素、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3 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根据研究区域 DEM数据划分小流域,将各指标因子投影到小流域;在小流域尺度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分析各指标分别对 Chl-a/P 与Chl-a/N 的作用,计算两种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评价分值;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算法对小流域尺度上两种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评价分值共同进行聚类,形成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结果。研究发现:①通过遥感反演模型可以将少数呈点状分布的监测数据推演到面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限的野外监测数据量难以支撑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不足;②通过构建各指标因子分别与湖泊水体中Chl-a/P、Chl-a/N 的定量关系,实现了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中湖泊水体微观指标与湖泊流域宏观指标的有机结合;③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进行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保证了分区结果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评价分值上的接近性;④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不同,将云贵高原亚热带湿润区分为4 个区:北云南高原湖区、滇南河谷山原湖区、桂西-滇东-黔南岩溶湖区、贵州高原东北部湖区。本文提出的基于双约束空间聚类的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方法也可以作为其它地区乃至国家尺度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4.
滚石是边坡工程中一种常见的动力地质灾害.正确估算滚石运动轨迹是经济合理地进行防护结构设计的基础.滚石运动轨迹受多种参数的影响,准确把握各运动学参数对防护结构设计控制指标的敏感性,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滚石灾害防治工作.因此,将正交试验设计与基于运动学的滚石运动轨迹数值计算方法相结合,以景(德镇)鹰(潭)高速公路DK27+120里程附近边坡滚石灾害为例,将3类防护结构设计控制指标作为试验指标,将5种影响滚石运动轨迹的参数作为试验因素,应用正交试验表安排滚石运动轨迹数值计算试验,进行3指标5因素正交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对滚石运动学参数的敏感性以及显著性进行分析和检验,确定影响防护结构设计控制指标的主要参数,为滚石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5.
采用浮游植物指示法评价了福州省山仔水库2005年不同季节水体的富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冬、春季库区水体处于中—富营养水平,夏季发生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水华”,水体处于富营养水平,秋季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由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对整个水体的富营养状态做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6.
拟建黑山峡水库不必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我国是个贫水大国, 北方严重缺水。黄河的水资源也同样如此, 一方面开发利用过度, 另一方面上游来水量持续减少, 造成了目前黄河水资源配置中的关键矛盾是水资源总量不足, 拟建大柳树灌区属严重缺水区, 需借"南水北调"西线调水解决, 而年分配量仅2亿m3, 对开发40.0~66.67万hm2耕地是"杯水车薪"; 此外, 黑山峡水库原规划设计的功能和作用已被上、下游水库替代, 显而易见, 没有理由兴建黑山峡水库。  相似文献   
147.
文章将绿色金融纳入环境规制的分析框架,以2016-2019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雾霾污染为例,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金融、环境规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雾霾治理的影响,侧重分析了绿色金融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绿色金融可以降低周边地区雾霾污染;绿色金融能够与环境规制协同互补,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的方式促成雾霾治理。绿色金融的结构效应弱于环境规制,在中部地区并不显著;绿色金融的技术效应强于环境规制,能够激励不同地区技术创新。文章启示,绿色金融与环境规制能够相互增益,应建立区域间绿色金融合作机制,增强绿色金融的普惠性,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和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48.
本文基于多种资料,梳理了1912—1949年中国地理学者姓名、生卒年、籍贯、领域、教育与工作经历等数据,从来源、增长、结构3个层面讨论当时中国地理学者发展进程。研究发现1912—1949年间:① 地理学者在来源层面可分舆地学者、外聘地理学者、现代学制培养地理学者(含有交集关系的国内培养学者、留学培养学者、跨学科学者)3种类型,不同类型群体对地理学者发展的影响差异明显;② 地理学者数量发展可分1912—1927年波动增长,1928—1939年持续增长,1940—1941年急速增长和1942—1949年放缓增长4个时期;③ 中国地理学者学科结构、领域结构、学缘结构、地域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均表现为失衡但失衡程度趋于降低的态势;④ 地理学者发展与地理教学、研究机构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高等地理教学机构对地理学者发展有多重影响。1912—1949年中国地理学者的发展为中国科学地理学的持续进步奠定了人才基础,其过程同时是中国近现代地理学转型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9.
Vietnam's low‐lying areas of the Lower Mekong Basin are prone to floods, salt water inundation, and riparian competition with upstream neighbours. Vietnam's opening to the global economy, accompanied by industrialization and a rapidly growing population, impose multiscale (global, regional, local) stresses on urban and rural water systems resulting in water contamination and groundwater overdraft. Water vulnerability is a function of both natural and social hazards and depends on the scope of capital investment,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institutions, managerial capacity and governance. Water distribution and riparian ecosystem health are also hydropolitical issues related to dam‐building activity by Vietnam and its transboundary neighbours, Laos, Cambodia and particularly China, whose territory contains the source of the Mekong River. A multiscale assessment of Vietnam's interlinked water vulnerabilities indicates that the resilience of the country's social‐ecological water system rests on peaceful resolution of regional transboundary conflicts based on shared economic interests and on improved managerial practices of local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150.
第四纪冰期大型山岳冰川运动遗留下的大型冰水堆积体是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地区一类重要的第四系堆积物.本世纪以来,随着该地区大型基础工程的陆续上马,这种大型冰水堆积体的存在常常成为工程建设必须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这些冰水堆积体因其形成演化过程的特殊性,使得其在结构、物质组成、力学特性、水理特性等诸多方面与一般松散堆积体存在显著差别,因而研究其结构特征、形成演化过程以及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澜沧江某电站坝前冰水堆积体为例,在调查分析其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冰水堆积体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冰水堆积体的工程特性,以及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冰水堆积体的工程特性明显好于其他第四系松散堆积体,电站蓄水后整体失稳的可能性较小,但其前缘仍存在局部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