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31篇
地球物理   1920篇
地质学   371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3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研究了安宁河——则木河一小江断裂带的强震构造环境和展源力学机制;据该带历史强震计算分析了地震短张量年速率;据该带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断裂带水平和垂直形变年速率;并就潜在地展危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分区讨论了河南及邻区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系统计算了M≥5.0级地震前的ZL值,结果表明:开始出现活跃(平静)异常的时间集中在地震前1—2年,结束异常的时间在地震前一年内,集中于0—4个月。同时提出了异常的定量指标以及发震类型。  相似文献   
45.
邯郸磁山井水氡异常与华北两次中强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6.1级和张北6.2级地震前,邯郸磁山井水氧值都出现趋势性高值异常变化。应用水氧异常的滑动平均值和从属函数的判定方法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磁山井水氧值的中期异常与华北地区的这两次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出现这种对应关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分析了近年沿安宁河一则木河一小江断裂带和大凉山断裂带出现的突出地震活动性、跨断层地壳形变和宏、微观异常现象。根据这些异常依据分析了强震趋势及预测应用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中国及邻区地震目录数据库的开发状况,从历史强震、近代强震及强震震源深度等几个方面,结合我国及邻区板块构造以及应力状态、壳幔结构的东西部差异对我国强震的空间格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公元1900年以前我国华北地区的强震呈现出大梯形格局,而公元1900年之后我国强震则以西部的巨大扇形为主要特征,其中震源深度最深的区域分别位于大扇形的2个顶点处,即兴都库什-帕米尔以及缅印交界地区.就我国强震所特有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我国强震的线性以及区域性迁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中线性迁移模式又可细分为前进跳跃式和钟摆式.对文中涉及的强震迁移机制分别利用断层破裂、弹簧-滑块、壳幔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等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48.
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强震活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青海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新生性特征的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在 190 0年以来的 10 0多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活动过程。在该强震活动过程中 ,地震沿整个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分段破裂 ,强震的破裂长度和震级之间大致满足对数线性的统计关系 ,强震活动呈现指数型时间分布的加速特征。这种强震加速活动特征可以用含多个震源体的孕震系统的强震成组活动模型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49.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活动地块假说出发 ,在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指出 ,主要构造变形和强烈地震大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在占总面积 17%的活动地块边界上 ,集中了全部的 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 86 %的 7级以上大地震 ,其释放能量占全部总能量的 95 %以上 ,表明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强地震。从活动地块的整体来看 ,强震活动不仅显示出显著的韵律性特征 ,而且其高、低起伏基本上与中国大陆地区一致 ,只是强震活跃时段有时稍长于中国大陆。各轮回强震活动都有各自活动的主体地区 ,反映了不同活跃期内地块的不同活动方式。文中还从现今地壳运动角度 ,讨论了活动地块运动速率与强地震活动水平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50.
Pn arrivals from mining-induced earthquakes on the edge of the Witwatersrand basin show that the P wavespeeds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are almost constant throughout most of the Kaapvaal craton. The presence of only small wavespeed variations allows the use of a simple method of estimating crustal thicknesses below the stations of the Kaapvaal broad-band network using Pn times that has been compared with results from receiver functions. One thousand three hundred thirty-seven Pn arrivals were used to derive crustal thicknesses at 46 stations on the Kaapvaal craton. The average crustal thicknesses for 19 centrally located stations on each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craton that yielded well-constrained thicknesses were 50.52±0.88 km and 38.07±0.85 km,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thicknesses determined from receiver functions were 43.58±0.57 km and 37.58±0.70 km, respectively. The systematically lower values for receiver function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Kaapvaal craton that was affected by the Bushveld magmatism at 2.05 Ga, suggest that the receiver functions do not enable the petrological crust mantle boundary to be reliably resolved due to variations in composition and metamorphic grade in a mafic lower crust. The Pn times also suggest pervasive azimuthal anisotropy with maximum wavespeeds of about 8.40 km/s at azimuths of about 15° and 217°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craton, respectively, and minimum wavespeeds of about 8.25 k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