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Lateral force, response spectrum and step‐by‐step pushover analyses are perform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post‐earthquake survey of two Dieh‐Dou buildings seriously affected in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in Taiw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FE model with finite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 stiffness can successfully b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frames. The fundamental period of Dieh‐Dou structures is about 1.0 s higher than that calculated by the simplified approach of the codes for regular frames; a modal analysis is, therefore, essential for this typology of structure. The elastic analysis, either lateral force or response spectrum, is shown to be reliable to assess Dieh‐Dou frames when quick results are desired. However, a non‐linear step‐by‐step pushover analysis has the advantage of greater accuracy, as it allows mapping the failure trend and indicating the critical elements. The lateral drif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observed damage pattern and when the damage level is related to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on a vulnerability curve plot, it is shown that the joint failure combined with the lateral drift gives an indication of the global structural behaviour of this historic construction typology. Owing to the unique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the Dieh‐Dou, the joint failure represents also a critical criterion in terms of maximum retention for conservation. Based on a damage level approach, an assessment methodology is suggested that would allow optimizing a strengthening strategy, for protection of these precious structures from future earthquakes while avoiding unnecessary intervention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2.
基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现场对工业建筑的震害调查,列举了几种典型的震害现象:(1)主体结构破坏,主要表现为屋盖扭曲或坍塌、排架柱压溃或折断、支撑拉断或压曲;(2)非结构构件震害主要表现为围护墙震害明显,特别是纵墙端开间、高大山墙、高低跨悬墙的破坏;(3)地基基础等破坏.然后,分析了不同震害的原因与特征,并提出相应设计...  相似文献   
63.
对震后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是我国各级政府在汶川地震后给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西安地区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设计进行了论述.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依据抗震鉴定的结论及现场实地勘察,综合考虑施工进度、施工复杂程度、工期等因素,选用相应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案.根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工程建议,可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
非金属同径孔壁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遇复杂地层经常会碰到孔壁失稳问题,而采用传统的套管法支护孔壁会缩小孔径及导致下放和起拔套管困难等问题。为此,研究了一种简单高效、又不缩小孔径的非金属同径孔壁支护技术,对于干孔用热熔法,有水孔用聚氨酯法。阐述了这两种方法的工艺原理和室内试验情况。研究表明,这两种孔壁支护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同时不缩小钻孔直径,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甘肃典型夯土民房承重墙体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都是甘肃省典型夯土民房使用地区,研究其夯土民房的抗震性能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在试验中,使用武都当地常用土料,完全按照其施工工艺夯筑4片夯土墙体试件,利用伪静力方法研究了素土墙体与使用铁丝网加固墙体的抗剪强度。结果显示:①在竖向荷载10 kN条件下,加固墙体试件较素土墙体试件的水平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增长了73%和38%,在竖向荷载18 kN条件下,加固墙体试件素土墙体试件的水平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增长了76%和5%;②随着竖向荷载从10 kN增加到18 kN,素土墙体试件的水平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分别增长了217%和359%,加固墙体试件的水平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则增长了223%和249%;③在水平往复荷载的作用下,夯土墙体始终沿着夯土层间的水平和垂直接触裂缝产生破坏,最终碎裂成块体。  相似文献   
66.
土壤强固剂加固红土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红土样中加入土壤强固剂可以显著改善土体性能,提高强度,减小变形,其加固机理可用等效压力等效剪应变的概念来解释,加固实质就是增强了土颗粒之间的连接力和摩擦力,加固效果相当于提高了作用于试样的垂直压力和破坏剪应力,减少了破坏剪应变,可以用加固效果系数来衡量,各应力-应变特性参数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程度逐渐减小,强度加固效果系数和同水平剪应变加固效果系数与垂直压力呈反比,破坏剪应加固效果系数与垂直压力呈正比。  相似文献   
67.
桩基础非线性工作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单桩、带承台单桩和不同桩距群桩的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并与群桩试验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总结了群桩中桩体的荷载传递规律 ;描述了板底土体反力和板下土体附加应力分布特性 ;比较了不同桩距群桩的荷载分担状况。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 ,得出桩的遮拦作用提高了承台下土体极限承载力的结论 ,为理论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同时对桩的非线性工作状况进行分析 ,得出大桩距群桩受荷时桩先进入非线性然后承台下土体再进入非线性的结论。试验结果即验证了复合桩基非线性理论的若干假定 ,又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8.
软土性质及其地基加固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介绍了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变形与强度、触变性,基坑开挖及软土地基加固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预应力FRP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预应力FRP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涉及了FRP材料的物理性能及预应力FRP筋作为结构受力筋和预应力FRP片材加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最后对预应力FRP技术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0.
混凝土平面框架节点核心区不存在直交梁的影响,可以应用碳纤维布直接进行加固,以增强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根据足尺混凝土框架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对碳纤维布的增强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用的加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