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22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412篇
地质学   2262篇
海洋学   40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地应力环境与围岩力学属性是隧道工程中引发岩爆的两大决定性因素。为了研究黑石岭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岩爆灾害的潜在威胁及其表现规律,通过对岩爆里程段的现场采样、运用Kaiser效应法测量原岩应力和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探讨了工程区内白云岩的岩性特征及其破坏规律,并基于强度理论和冲击能指标分析了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及其发生方式。分析得知,该工程区内岩爆的潜在威胁较大,尤其是测点1和测点2处发生强岩爆的可能性最大,须在工程开挖过程中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02.
针对有应力反向与无应力反向两种循环应力条件,进行了k0固结饱和粘土不排水循环三轴压缩与拉伸强度试验。为了分析三轴压缩与三轴拉伸循环强度之间关系,依据3个围压下三轴压缩循环强度试验结果,确定了与不同循环破坏次数对应的Mohr-Coulomb循环强度指标。据此预测k0固结土样三轴拉伸循环强度,预测结果小于实测结果,当循环破坏次数为2 000时,两者之间相对偏差为13%左右。因此,可以依据Mohr-Coulomb强度理论建立k0固结饱和粘土不排水三轴压缩与拉伸循环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林建华 《华南地震》1993,13(1):1-10
本文通过考虑地震烈度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以及石结构强度破坏等级界限的模糊性,研究多层石结构抗震抗剪能力的可靠性问题.将地震地面运动模拟为含有模糊烈度参数的平稳过滤有色噪声的随机过程,引入抗剪强度破坏指数,建立了石结构抗震抗剪能力的模糊安全准则,为研究多层石结构的抗震抗剪能力可靠性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4.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与抗剪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孔隙土的存在状态出发,探讨了吸力的两种不同作用效果与非饱和形态的关系,从理论上论证了Bishop公式的正确性澄清了多年来一个基本概念上的误解。用新的观点阐述了非饱和土中抗剪强度分布不均匀及浸水湿陷的原因;同时还对Fredlund和卢肇钧提出的抗剪强度理论及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种抗剪强度理论在理论上都是相同的,其区别仅在于确定由吸力产生的那部分有效应力时采用的参数和测试 方法不同。为今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研究从理论转向实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5.
106.
Summary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discusses the adequacy of Weibull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nalyse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grani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trength variability is related with a specific origin of failure. This conclusion is based on analys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e condition (extrinsic defects) on the bending strength results treated by the Weibull statistics.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is study have been validated by analysing the results of the critical flaw dimension estimated by applying the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LEFM) formulae. Results obtained from fractographic examination also have been used to describe the loca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fracture and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efects; i.e., there is a unimodal distribution of defects (intrinsic defects), despite the fact that some outlier values are normally observed in the fractured surfaces. Correspndence: P. M. Amaral,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Instituto Superior Técnico,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Lisbon, Av. Rovisco Pais, 1049-001 Lisboa, Portugal  相似文献   
107.
The paper [Wang, J.-J., Zhu, J.-G., Chiu, C.F., Zhang, H., 2007. Experimental study on fracture tough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a clay. Engineering Geology 94, 64–75.] focuses on two important fracture parameters of soils: tensile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These parameters control the behaviour of soils in a wide range of situations, from the design of a simple footing to much complicated fracture behaviour of clay liners or covers. The authors have done extensive laboratory work to determine these two parameters and their laborious and complicated experimental program needs praise. However, some of the points raised in their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need to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8.
水泥土搅拌桩桩身质量的电阻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彬  刘松玉  经绯  曹德洪 《岩土力学》2008,29(Z1):625-630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试验段水泥土搅拌桩芯样强度与电阻率指标的分析发现,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质量与其施工工艺密切相关;在特定的施工工艺条件下,水泥掺入比与搅拌均匀性是影响桩身质量的2个重要因素;在相同深度处,桩身水泥土芯样的竖向电阻率高于其水平向电阻率;桩身水泥土芯样的电阻率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水泥体芯样水平向电阻率的标准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泥掺入量和搅拌均匀性。综上所述,利用水泥土的电阻率及其相关指标对大规模施工条件下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质量进行定量分析是一种经济、无损、简便和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单轴压缩下多裂隙类岩石材料强度试验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伺服控制单轴加载系统对预制多裂隙水泥砂浆试件进行加载试验,探索裂隙角度和分布密度对多裂隙类岩石材料断裂破坏强度的影响规律。对试验数据整理分析,应用FLAC3D建立应变软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数据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裂隙分布密度相同时,裂隙倾角对试件断裂破坏强度的影响比较显著,25°附近取得最小值;裂隙角度相同时,裂隙分布密度对试件断裂破坏强度的影响与裂隙倾角有关,角度较小时,影响比较显著,随着角度的增大,影响越来越弱。试验所得结论,对于预测地下工程中多裂隙情况下围岩强度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残余强度修正的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瑞琅  贺少辉  韦京  王芳 《岩土力学》2013,34(6):1652-1660
岩石随着围压的增大,残余强度的增加幅度比峰值强度大,残余强度逐渐成为影响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段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时,对残余强度进行修正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岩石应变强度理论以及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假设,考虑岩石峰后残余强度对损伤变量进行修正,在微元破坏符合Hoek-Brown屈服准则条件下,建立了能够反映岩石峰后软化特征的三维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依据岩石试验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几何特征,推导出本构模型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并基于花岗岩室内试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探讨,研究了Weibull分布参数与本构模型的关系,探讨了损伤修正系数的取值和岩石累积损伤的扩展过程;将建立的本构模型理论曲线与4种岩石(斑状二长花岗岩、细晶大理岩、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岩石破裂过程的全应力-应变关系和表征岩石残余强度特征。这对于岩石损伤软化问题以及岩石加固处理措施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