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2044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合肥盆地钻井地层的同位素测年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肥盆地内部中、新界地层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其地层的时代与划分主要依赖已有的6口深井地层资料。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记录,这6口深井地层时代与划分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制约了对该盆地的油气勘探与远景评价。本文利用这6口深井泥岩类岩屑中自生伊利石,在其结晶度分析基础上,进行了K-Ar同位素测年,成功地获得了不同深度上的地层形成时代。据此地层年龄,文中对这6口深井所钻遇的地层进行了重新的划分。  相似文献   
73.
Succeeding to multiply collisions of different blocks in Late Paleozoic[1―5], complex intracontinental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ccurred in the Tianshan area during Mesozoic-Cenozoic[6―16], which controlled coeval basin-range evolution and resulted in intensive modi- fic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Paleozoic oil-gas reser- voirs[17―19]. The Kuqa Depression is a secendary struc- tural unit of the Tarim basin, in which Mesozoic- Ce- nozoic deposits occur in thickness of 6000―7000 m. The Kuq…  相似文献   
74.
INTRODUCTION Theinteractionofcomplextectonicphasesinthe IndusbasinduringtheCretaceoushasimpartedascal lopedoutlineinthesedimentarysequences.Thedevel opmentofdiversifiedsedimentaryformationsduringthe Cretaceousensuresexcellentsources(SembarandGoru formations)andreservoirs(MoghalKotandPabfor mations)forhydrocarbons.Numerousplaysandpros pectsofhydrocarbonareassociatedwiththeCretaceous system,consequentlytheIndusbasinisattractiveto petroleumexplorationcompaniesinPakistan(Sheikh andNa…  相似文献   
75.
The interpretation of fluvial styles from the rock record is based for a significant part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fluvial bars, characterized by 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s indicative of palaeocurrent and surfaces interpreted as indicative of bar form and bar accretion direction. These surfaces of bar accretion are the boundaries of flood‐related bar increment elements, which are typically less abundant in outcrops than what would be desirable, particularly in large river deposits in which each flood mobilizes large volumes of sediment, causing flood‐increment boundary surfaces to be widely spaced. Cross‐strata set boundaries, on the other hand, are abundant and indirectly reflect the process of unit bar accretion, inclined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unit bar surface inclin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bedform climbing angle, in turn controlled by changes in flow structure caused by local bar‐scale morphology. This work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deduce the geometry of unit bar surfaces from measured pairs of cross‐strata and cross‐strata set boundaries. The method can be used in the absence of abundant flood‐increment bounding surfaces; the study of real cases shows that, for both downstream and laterally accreting bars, the reconstructed planes are very similar to measured bar increment surfaces.  相似文献   
76.
国内外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条带状铁建造(BIFs)主要发育于早前寒武纪时期(3.8~1.8Ga),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且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BIF相关领域的研究认识及存在问题:1统计对比显示,BIF沉积事件与地幔柱、地壳增生等重大地质事件相关;2稀土元素及Nd同位素示踪表明,Fe来源于海水与海底高温热液的混合溶液,其中高温热液与海水比例为1:1000;3 BIFs缺乏负Ce异常且富集重Fe同位素,暗示沉积时古海洋整体处于缺氧环境以避免Fe~(2+)发生氧化;4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尚未解决,例如Si的主要来源、沉淀机制及条带成因等;5华北克拉通BIFs多形成于约2.54Ga,BIF类型、形成时代与富矿成因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加强国内外典型BIFs的对比研究并适当应用现代先进测试技术,有利于探索BIF沉积的精细过程及古老克拉通的早期演化。  相似文献   
77.
伊犁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样式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奋雄 《地质与勘探》2016,52(3):480-488
伊犁盆地是我国最早发现砂岩型铀矿的地区,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不断突破,盆地南缘自西向东查明了一系列砂岩型铀矿床,这些铀矿床的分布与盆地南缘构造关系密切。本文总结了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样式类型,分析了不同构造样式下氧化流体补给、运移规律,并结合铀矿体的空间分布,指出构造样式差异是造成砂岩型铀矿体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从氧化流体补给窗的开启、流体的汇聚和还原性气体聚集的控制等方面讨论了构造样式对铀矿体空间定位的机制,指出单斜稳定地层中纵弯背斜是控制铀空间分布的主要构造,要注意不同构造样式约束下成矿区域的稳定型和地下水补给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伊犁盆地南缘铀矿的找矿方向及主要矿物类型。  相似文献   
78.
川西回龙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混合沉积,结合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和显微组构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该研究区混积岩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认为,回龙地区大安寨段属湖泊混合沉积相,分为滨浅湖混合沉积和半深湖混合沉积两个亚相,并划分了五个沉积微相,分别为高能介壳滩混合沉积微相,低能介壳滩混合沉积微相,砂质浅滩混合沉积微相,浅湖混合沉积微相以及半深湖混合沉积微相。基于所划分的混合沉积相的特征和四川盆地以及研究区回龙大安寨段在侏罗纪的沉积相演变过程,分析了该区混积岩的成因及混合沉积演化模式。得出结论:研究区湖相混合沉积主要受物源供给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在五种不同混合沉积微相控制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混积岩。  相似文献   
79.
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沉积特征与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盆内及其周缘钻孔取芯和露头剖面资料,结合区域背景和龙王庙组地层充填厚度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周缘龙王庙期北邻摩天岭微古陆和汉南古陆、西接康滇古陆,东南和东北分别为威信-黔江、石阡-秀山-龙山和镇巴-巫溪-巴东水下古隆起环抱;盆内呈近北东向展布的川中古隆起和阆中-通江坳陷、江津-奉节坳陷构成“一隆两坳”,南部泸州-筠连-昭通继承性坳陷依然存在;盆地及周缘向东北隅和东南隅分别接入秦岭洋和江南盆地。受此影响,龙王庙期发育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沉积体系,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构成沉积主体,可识别出混积潮坪、局限-蒸发台地、半局限-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沉积相类型;进一步通过碎屑岩含量与陆源方向、石灰岩、白云岩和膏盐岩含量与海域局限性和台地边缘相对位置、颗粒岩含量等分析,阐明了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展布样式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潮坪向海侧、水下古隆起、泸州-筠连-昭通坳陷周缘是颗粒滩有利发育区,乐山和资阳地区经由早寒武世早期的充填拼合作用已形成统一古隆起,震旦纪末期-早寒武世的南北向桐梓-筠连裂陷槽演变为泸州-筠连-昭通台内坳陷,研究成果对拓宽龙王庙组滩控岩溶型储层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0.
东海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凯棣  李安春  董江  张晋 《沉积学报》2016,34(5):902-911
为进一步明确东海陆架区的沉积物物源及水动力环境,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进行了鉴定分析。研究区共鉴定出49种重矿物、8种轻矿物。根据碎屑矿物的组合分布结合矿物形态特征,将东海陆架区划分为三个矿物区,内陆架矿物区、外陆架矿物区及虎皮礁矿物区。内陆架矿物区,动力分选是影响碎屑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物质来源相对单一,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现代长江物质,闽浙沿岸近岸河流的输入,人类活动也对该区的矿物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外陆架矿物区,重矿物分布的主控因素是长期的分选作用,主要是长江物质经后期改造形成,现代长江物质可从内陆架中北部扩散至124.5°E左右,此外外陆架东南部地形的变化也对碎屑矿物的分布起到一定控制作用;虎皮礁矿物区,有来自黄河、长江、火山物质的多重影响,且水动力环境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