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北极拥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同时也是全球变暖最关键的敏感区,世界各国针对北极地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计划,并开展了多年的北极海洋科学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7年SCIE文章,采用文献计量与引文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分析了13784篇北极海洋科学研究的整体态势与热点前沿,结果表明:①全球北极海洋科学研究呈现出加快增长趋势,近5年的发文已经翻了一番,年均发文在689篇以上; ②环北极八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美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挪威、丹麦研究基底深厚但近年发展稍缓,英国、德国是主要的非北极研究国,瑞典、法国的论文质量均衡,中国、波兰、格陵兰和荷兰则是该领域的后起之秀; ③俄罗斯科学院在本领域发文最多但文章质量良莠不齐,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丹麦&格陵兰地质调查机构与挪威海洋研究所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研究占比高,哥本哈根大学、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在该领域科研影响力较大; ④全球海洋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地质学、海洋学、环境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以及气象学与大气科学等领域,研究热点包括北极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冰川消融与海平面上升、北极生态系统特征结构、北极海洋酸化与污染防治等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冰上丝绸之路”和《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的发布,建议我国针对本国情况制定综合性北极科研计划,并注重科研机构间跨部门、跨领域的研究合作,加强与环北极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并开展国际规模的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122.
南岭萤石矿床成矿规律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岭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萤石矿聚集区之一。本文从矿床类型、空间分布格局、成岩成矿时代、稀土元素组成、成矿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对区内萤石矿床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南岭萤石矿床的数量东多西少,储量则是"中间大,两头小",矿床类型中亚带以伴生型为主,东亚带和西亚带主要为单一型。成矿时限介于160~100 Ma之间,集中在160~135 Ma,由中亚带向西亚带和向东亚带有变年轻的趋势。单一萤石矿床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成矿热液沿破碎带循环、淋滤,使花岗岩中的F以及地层中的Ca再次活化、富集、重结晶成矿,成矿相对于成岩具有较为明显的滞后性,时差为10~20 Ma。伴生型萤石矿床首先经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由花岗岩浆的F与地层的Ca结合形成,成岩与成矿作用近于同步,后期又经历了大气降水改造和重结晶。  相似文献   
123.
莫宣学 《地学前缘》2020,27(2):13-19
大型-超大型矿床是地球成矿元素超常富集的产物,发现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是满足国家对矿产需求的关键。实践证明,将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成矿过程研究与定量勘查评价“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是卓有成效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条件从宏观层次影响和控制着成矿,主要包括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结构与深部过程、成矿的岩石系统、区域热-流体条件等4个基本方面。要从根本上探明我国矿产的分布格局与资源潜力,从深层次上揭示区域成矿规律和金属巨量堆积过程,开辟新的找矿空间和深度,预测找矿战略新区,尤其要深入揭示地球深部物质、结构和各圈层间物质-能量交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4.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框架与战略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研究是冰冻圈科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 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研究的典型代表。文章阐述了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的内容框架, 分析了目前国际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的现状、 动态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两方面, 详细介绍了中国冰冻圈变化的适应研究。在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 中国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2007年起步至今, 已建立了由冰冻圈变化影响(冰冻圈服务和冰冻圈灾害)-风险-恢复力-适应构成的中国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 在实践研究方面, 从致利与致害两条线, 开展了冰冻圈服务与冰冻圈灾害风险研究; 从冰冻圈与人类圈交互视角, 开展了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 恢复力与适应典型案例研究。未来, 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现有理论体系, 尤其是冰冻圈与人类圈相耦合的灾害风险、 脆弱性与适应定量评估方法; 另一方面, 既要针对不同冰冻圈问题, 加强案例研究, 又要拓展尺度, 深入宏观研究,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5.
文章在简述驻马店市区地下水环境背景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该市地下水开采现状及无序开采后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由此建议该市要调整供水结构 ,积极引进客水 ,封闭市区中深层开采井 ,限制污水排放 ,节约用水 ,加强地下水环境的动态监控 ,以保护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6.
基于经济区背景下城市区域竞争单元的思考,分析了福建城市发展的现状特点,探讨了在海峡西岸经济崛起过程中福建城市集群化的战略构想;最后,指出城市集群化战略在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7.
关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毅哲 《吉林地质》2001,20(4):50-5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利用现在的大好机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着重探讨了跨越式发展理论提出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阐明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几大途径;要划清跨越式发展与“大跃进”的区别;要利用好和平与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机遇;努力发展高科技;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建立配套机制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创新观念等等。  相似文献   
128.
围绕天气预报业务工作的中心,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主题,概括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动态,并提出了新世纪中预报业务发展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9.
世界核电发展趋势与我国核电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世界核电发展的阶段及趋势 ,针对我国核电发展现状指出 ,应抓住世界 ,特别是亚洲地区新一轮核电发展高潮的有利时机 ,全国统筹 ,突出重点 ,加速核电建设。并就发展资金、核电建设国产化及堆型的选择等问题提出了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0.
A variety of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s monitor the Earth and provide petabytes of geospatial data to decision-makers and scientists on a daily basis. However, few studies utiliz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f the Big Data. This article reports a new indexing mechanism with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integrated to support Big Earth Observation (EO) metadata indexing for global user access. Specifically, the predefined multiple indices mechanism (PMIM) categorizes heterogeneous user queries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multiple indices are predefined for various user categories. A new indexing structure, the Access Possibility R-tree (APR-tree), is proposed to build an R-tree-based index using spatiotemporal query patterns. The proposed indexing mechanism was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 R*-tree index in a number of scenario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indexing mechanism generally outperforms a regular R*-tree and supports better operation of 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GEOSS) Clearingho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