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0篇 |
免费 | 507篇 |
国内免费 | 8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0篇 |
大气科学 | 1069篇 |
地球物理 | 472篇 |
地质学 | 746篇 |
海洋学 | 458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66篇 |
自然地理 | 2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40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130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203.
为了揭示长约2500 km的天山山脉中新生代隆升特征,本文系统梳理分析了已发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和本次野外采样测得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约460个,岩性以花岗岩和砂岩为主。结果显示整个天山山脉隆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白垩纪以前记录的径迹数据约占14%,白垩纪以来的数据约占86%,晚古生代末天山已有径迹年龄记录,到晚侏罗世天山部分地区发生隆升,整体隆升不明显,早白垩世以来整个天山普遍隆升,且存在多期隆升事件,但隆升剥蚀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南北方向上,自南向北径迹年龄有减小的趋势,揭示山脉隆升自南天山向北天山扩展;东西方向上,西天山隆升时限较东天山隆升早,但白垩纪以来东、西天山均有隆升记录。天山山脉差异性隆升是不同陆块对亚洲板块南缘碰撞增生作用的共同结果,其内部块体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质是差异隆升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4.
205.
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IPCC(1995)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了极端气象事件变化研究的重要意义[1].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往往是我国暴雨洪涝的多发区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暴雨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取了长江下游地区52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EOF分析将其分为3个分区,采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趋势系数法等分析方法研究各分区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汛期同为暴雨降水的集中时期,但各分区暴雨降水在汛期降水中所占比重略有差异,暴雨降水量、频次所占比例的空间分布为西区较大、东区和北区略小,暴雨平均强度则西区和北区东部强、其他区域小.同一区域中降水量与频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区域间仅暴雨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暴雨降水量44 a中呈现了增加的趋势.各区汛期暴雨具有多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周期在西区与全区的较为一致,主要是6~9 a的周期振荡.东区和北区有着不同尺度的振荡周期.各区的暴雨降水强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3 a的周期振荡.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降水量除北区外,全区及其他分区的突变时刻均发生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这一时期,暴雨降水量在19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增长的过程,北区趋势并不显著.全区暴雨平均强度在突变时刻之后有一个减弱的过程,而西区和北区的暴雨平均强度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6.
将1996—2015年太阳黑子数、强磁暴和M_S≥7.0亚洲浅源地震,按Dst指数大小对磁暴进行分类和统计,按震级大小对地震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在1996—2015年太阳活动周下降年易发生大磁暴,且M_S≥7.0地震年发生率明显高于太阳活动周上升年、极大年和极小年。 相似文献
207.
基于城市内涝仿真模型,根据天津沿海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排水系统等对城市内涝仿真模型进行改进,在沿海边界和河口设置时变水位,使得模型拓展到既能模拟暴雨产生的内涝,也能模拟由于风暴潮侵袭造成的淹没情景。该模型对天津沿海地区历史上典型风暴潮个例以及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重现期风暴潮产生的积水范围和积水深度进行了模拟,并对2012年8月3日台风达维 (1210) 造成的天津沿海风暴潮进行了业务试应用。将历史风暴潮个例模拟结果以及2012年8月3日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可应用于风暴潮灾害的评估和预估业务中,为相关部门和行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8.
2017年6月下旬至7月初,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中游区域性大洪水。以实时报汛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江"2017·07"暴雨洪水特性,依据洪峰水位判断,强降雨导致洞庭湖水系湘江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资水、沅江发生超保证水位大洪水,洞庭湖超过保证水位;鄱阳湖水系乐安河上游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昌江、乐安河中下游、修水发生10a一遇较大洪水,鄱阳湖超过警戒水位;长江干流莲花塘以下江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在应对此次洪水过程中,长江上中游重点水库防洪效益十分明显,有效避免中游干流莲花塘至螺山江段超保,缩短洞庭湖城陵矶站超保时间6d左右。 相似文献
209.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1—2005年的39次大磁暴事件(Dst-100nT)期间TIEGCM模式和CHAMP卫星大气密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模式结果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大气密度及增量与SYM-H指数相关性较好,并且随纬度、光照条件和地磁活动水平变化.模式低估了磁暴期间大气密度的增幅,特别是在地磁活动水平较强时模式与实测的偏差较大.模式的偏差在高纬地区高于低纬地区,日侧高于夜侧.Dst指数越低,偏差越大,而当Dst指数低于-150nT以后,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10.
N. Segovia S. de la Cruz-Reyna M. Mena E. Ramos M. Monnin J. L. Seidel 《Natural Hazards》1989,1(4):319-329
A radon anomaly in a nuclear track detector placed on a fault was detected prior to the destructive (Ms = 8.1) Mexican earthquake of 19 September 1985. The fault is a structural feature of the geothermal field Los Azufres, 260 km NE of the epicentral area. Since no other phenomenon can be found as a possible cause for the radon anomaly, it is proposed that preseismic regional stress perturbations may produce changes in the fluid transport patterns at the fault, suggesting that radon measurements in similar conditions could provide a good precursor in high seismic risk area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