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24篇
地质学   490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dustrial archaeology has developed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onservation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re have been great opportunities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since 1989 on account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importance given to 'niche' tourism. While the core interest lies with machines and industrial buildings, attention is also given to transport systems and the social context, with respect to relations between owners, managers and workers. Moreover, the desirability of maintaining old industrial installations within their traditional landscape settings enables industrial archaeology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spects for Romani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Reşiţa area of the Banat Carpathians. The mineral resources of this region gave rise to a metallurgical industry which was established under Habsburg administratio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continues today. In addition to the principal factories in Anina and Reşiţa, the mining installations, transport systems and power stations contribute to a diverse industrial region in a distinctive physical and cultural set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lex is summarised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conservation are evaluated. The tourist infrastructure of the area is also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the range of accommodation availabl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介绍渤海辽东湾实验区AI平台丛式定向井最后钻完的3口侧钻绕障井。在有邻井和本井套管磁干扰情况下,特别是与邻井间距最小仅为0.6m,采用陀螺定向侧钻以及导向钻井技术相结合,安全顺利的钻完了这3口井。总结和介绍了侧钻、防碰的工艺特声,以及安全措施。研究和分析了使用陀螺定向侧钻,钻速与造斜率,井眼轨迹合理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3.
郑玉辉 《探矿工程》2007,34(8):4-5,12
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观测孔工程中,采用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结合双动力头钻机成功地解决了普通气动潜孔锤及常规钻进工艺在厚度达50 m渣石层成孔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李斌 《探矿工程》2007,34(11):49-50
介绍了偏心跟管成孔施工技术在破碎地层边坡的预应力锚固处理中的应用,该技术的成功运用,保证了复杂地层中的锚索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个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率以及混凝土强度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剪跨比、不同配箍率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其中,剪跨比大于2.0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由大、小偏心界限破坏时力的平衡条件并结合试验结果确定,而剪跨比小于2.0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则通过与剪跨比大于2.0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延性对比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66.
通过改造格尔谢万诺夫打桩公式,提供了夯扩桩沉管控制贯入度计算表达式,在此 ,介绍了沉积控制贯入度在夯扩桩设计和施工中的用途,并举例验证。  相似文献   
67.
在东北严寒季节,在松花江上施工水下爆破孔。介绍了施工设备及施工平台,根据不同地层分别采用静压振动下套管护壁及潜孔锤钻进方法,设计了风路系统,改进了套管妆方法,并采取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产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周期性往复试验,研究了钢管高混凝土叠合柱柱的破坏形态,耗能能力、延性、承载力以及各种组成部分共同工作等内容,并与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进行了对比;随后通过计算,讨论了叠合柱中有关参数对其极限承载力和影响;最后给出了叠合柱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9.
中原油田高压注水诱发的油水井套管损坏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油田高压注水开发35年,套管损坏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据研究,油田水井套管损坏主要有错断、变形及破漏等三类,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层发育区、高地层水矿化度区、泥岩层和盐膏层发育区,剖面上主要分布在盐膏层段和主力生产井段。提出断层活动、地应力非均质演化、盐岩蠕变、油田开发历程和开采方式及油气流场、化学场演化是中原油田套损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油田油藏油井多参数动态模式,优选与油藏模式匹配的开采方式及增产措施,改造套管动力学环境和化学环境将能防治套损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基于“S”规律的中国钢需求预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高芯蕊  王安建 《地球学报》2010,31(5):645-652
本文基于人均钢消费量与人均GDP“S”形规律, 对典型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钢消费量峰值年份进行截面分析, 并依据我国经济增长发展目标厘定高、参考及低三种方案, 解析中国未来钢需求, 结论是: 按高增长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5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80~500千克, 消费总量6.7~7亿吨; 按参考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5-2016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30~470千克, 消费总量为6~6.5亿吨; 按低增长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7-2018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00~440千克, 消费总量为5.6~6.1亿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