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4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270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650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4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针对研究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并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识别出了三级层序边界,并对各层序进行了体系域划分,建立了研究区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岩芯和测井相的综合分析,以体系域为单位进行了沉积相的划分,建立了研究区的精细沉积相模型,并对沉积相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2.
在对钻井、录井、测井、地震和各种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沙三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并在各三级层序内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认为深凹及控凹断裂边缘3个体系域发育完整,而板桥及歧北次凹斜坡带仅发育退积型湖扩体系域和进积型高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歧深地区层序地层发育模式——陆相单斜断坡带型(西断东缓超)地层格架,为研究区有利储集体的预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黄蓉 《甘肃地质》2010,(4):75-78
骨架砂体是沉积盆地内发育的同沉积输导体系。通过重点解剖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三段中、上亚段三角洲骨架砂体及沙二段河流相骨架砂体各静态地质要素发育特征,与油气显示特征相结合,发现砂体厚度、顶面形态与油气显示关系不明显;而砂体产状、物性与油气显示关系较好,砂体的产状和油气运移动力之一的浮力有关,而物性则与油气运移的毛细管阻力有关。倾角越大、物性越好,油气显示越丰富。因此确定产状、物性是影响砂体输导性能的主控因素,产状和物性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优势运移路径。  相似文献   
94.
赵宏  夏军 《安徽地质》2010,20(4):244-250
华北地台南缘,主要出露青白口纪—早古生代地层,属被动大陆稳定克拉通盆地发育过程,以台地碳酸盐沉积为主。通过对十余条实测剖面及主干、辅助路线的观察研究,青白口纪—早古生代奥陶纪早期,测区可区分出二个巨层序、十二个三级层序。本文通过三级层序的划分,建立了华北地台南缘青白口纪—早古生代奥陶纪早期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5.
内蒙古中西部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万荣 《地质与勘探》2010,46(5):751-764
本文首次对内蒙古中西部白乃庙铜-钼-金矿床、大苏计钼矿床、西沙德盖钼矿床、柳坝沟金-钼矿床、哈达门沟金-钼矿床、查干花钼-钨矿床和流沙山钼-金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对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概略性论述。柳坝沟、哈达门沟和白乃庙矿床均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中产出,大苏计、查干花、西沙德盖和流沙山矿床直接产于海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中,尽管上述矿床在产出环境和地理位置上存在有一定差别,但是它们均与花岗岩类侵入岩体(或岩脉)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属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钼多金属矿床。另外,根据矿床(点)的空间分布特点,可划分出5个钼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即大苏计-明星沟钼矿化集中区、白乃庙-谷那乌苏铜-钼-金矿化集中区、哈达门沟-沙德盖金-钼矿化集中区、马尼图-查干花钼-铋-钨矿化集中区和流沙山-黑鹰山钼-金-铁矿化集中区。研究结果表明,成矿作用与板块消减、碰撞和缝合过程中所诱发的构造-岩浆事件密切相关,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
运用露头、钻井岩心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蹬槽剖面的晚古生代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8个三级层序界面,把本研究区域晚古生代地层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S1大致相当于本溪组;S2大致相当于太原组;S3大致相当于山西组;S4和S5分别对应下石盒子组的上下部分;S6对应上石盒子组;S7对应石千峰组。在这些层序中,低位体系域往往以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砾岩、或残积相风化壳、或滨湖相中细砂岩为特征,而水进体系域多障壁岛-潟湖相泥岩和粉砂岩、三角洲前缘相砂泥层以及浅湖相细砂岩为主,高位体系域则主要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前三角洲相泥岩及富泥质的浅湖相沉积序列。层序S1~层序S2物源不丰富,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海侵初期或海退时期;层序S3~层序S6物源相对丰富,聚煤作用主要出现在最大海泛附近。  相似文献   
97.
张允平  李景春 《中国地质》2010,37(4):916-930
从全球尺度对原大西洋与古亚洲洋构造域大地构造旋回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巨型构造域内的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性。建立古大陆构造单元属性"动态行为"的理念,将复合造山区与毗邻大地构造单元进行关联分析,揭示出华北前陆盆地的形成发展与毗邻复合造山区的构造演化进程密切相关。华北及其以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格架的主体特点是:1)蒙古—兴安复合造山区发育石炭纪—二叠纪陆表海盆地、裂陷槽和上叠盆地,及三叠纪的山间盆地;2)华北前陆盆地与复合造山区构造演化进程同步,在古陆上形成石炭纪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纪—中三叠世的陆相沉积,以发育红层和局部形成膏盐为特点;3)原华北古陆北缘"构造岩浆活化带"属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蒙古—兴安复合造山区最南端的构造单元,具有构造前锋带属性。  相似文献   
98.
本文基于对地质学的深刻认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系统而深刻地提出了"地质文化"的概念,首次描述了地质文化的基本框架、建设原则及实例片段。地质文化建设将对地质学及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黔南坳陷和桂中坳陷的地层对比和分析,识别出了8种层序界面标志,共划分两个超(二级)层序SS1和SS2,并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在层序格架中对研究区内的储集体类型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生物礁(滩)储集体、白云岩储集体和缝洞型储集体等3种类型。对层序格架中储集体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总结归纳:有利的储集体主要有TST礁滩灰岩储集体、HST礁滩灰岩、白云岩储集体。  相似文献   
100.
白勇  于国明  吴荣高 《地质通报》2010,29(8):1177-1184
为研究西藏措勤—洞错地区的地质结构,对2006年采集的1:50000重、磁剖面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曲线拟合计算与解释。结果表明,南端冈底斯基底走滑断隆带古生界褶皱基底很浅,缺失中生界;中部措勤盆地则埋深较大,最深可达9km,并表现为北深南浅的格局,主要充填了巨厚的中生界;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基底深度小于3km;剖面上羌塘地体的基底深度约3.5km。剖面中部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结晶基底磁性弱,北部和南部结晶基底磁性强。推断了12条断裂,其中F7断裂为措勤盆地北界,F1断裂为盆地南界。推断了6个花岗岩类岩体、2个蛇绿岩体及一套规模较大的火山岩,并描述了其地下赋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