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118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717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708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西南地区中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西南地区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西南地区中药产业中药材、生产加工和研发能力上的竞争优势,提出西南地区中药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2.
用一个简化的海—气耦合模式,首先模拟出了地—海—气系统从季节到年际的相互作用,随后在此基础上,试验了赤道地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对印度季风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53.
程龙  刘海文  周天军  朱玉祥 《大气科学》2013,37(6):1326-1336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集,使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在将地面风分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基础上,分析了近30余年来盛夏东亚季风频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盛夏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频率和前期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均在21世纪初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频率由较少改变为较多,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则由深变浅。由于青藏高原积雪厚度发生了年代际变浅,说明青藏高原发生了年代际变暖和南亚高压变强,南亚高压的年代际变强,使得其下游对流层低层(18°~28°N,108°~118°E)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增强,有利于东亚西南季风频率的增加;同时,由于高原发生湿反馈作用,使得淮河地区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多,由Sverdrup涡度平衡关系,降水的异常增多通过潜热释放,使得东亚副热带高压异常加强,而副热带高压异常变强则有利于盛夏东亚东南季风频率发生年代际增加。  相似文献   
54.
亚洲急流与冬季风的关系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姚慧茹  李栋梁 《气象学报》2013,71(3):429-439
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台站逐日观测数据,采用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冬季亚洲高空急流的配置与冬季风的关系及其对地面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至亚洲东部沿海的副热带急流强(弱),高纬的温带急流弱(强)时,中国中、东部大范围地区气温偏低(高);中东急流强(弱),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南(北),温带急流东南部较弱(强)时,西南气温偏低(高),东北气温偏高(低),中、东部地区冬季降水偏多(少).结合水平风场的变化,副热带地区出现西风异常弱,温带出现东风异常时,有利于东亚大槽加深并向南扩张,低层偏北风加强,东亚冬季风增强,而青藏高原反气旋环流被削弱,冷高压减弱,相应的高原季风减弱.高、低纬急流区纬向风的差异较大时,加强了急流对低层冷、暖空气交绥的引导和汇聚的作用.东亚季风指数(EAMI)与高原季风指数(PMI)在冬季多呈负相关.冬季风异常期间,若副热带急流偏强,温带急流偏弱,高纬的干冷空气受南侧急流的汇聚作用而南侵,有利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温,降水减少;反之,低纬的暖湿气流受到北侧急流引导而向北输送,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升温,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55.
Based on the daily regional mean rainfall,the Z-index method is used to identify persistent flood and drought events lasting for at least 10 days over a region where Dongting Lake and Poyang Lake sit(referred to as the"two-lake region"hereafter).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reanalysis data are then utilized to perform a preliminary diagnostic analysis on these ev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osite standardized geopotential height at 500 hPa presents two different meridional wave trains from north to south over the East Asian-Pacific region,i.e.,a"-+-"pattern for the droughts and a"+-+"pattern for the floods,respectively.The developing,maintaining and decaying phases in the drought and flood ev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and location of a subtropical high and an extra-tropical blocking high.It is shown that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s strong(weak)with the occurrence of persistent drought(flood)events.Droughts(floods)are accompanied by a weak(strong)tropical convergent system and a strong(weak)subtropical convergent system.Furthermore,the persistent drought(flood)ev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a divergence(convergence)of vertically integrated water vapor flux.In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water vapor flux,divergence(convergence)in the mid-and lower-levels and convergence(divergence)in the higher levels are evident in the droughts(floods).Both the divergence in the droughts and the convergence in floods are strongest at 850 hPa.  相似文献   
56.
Lin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measures of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re calculated at six nearby yet distinct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semi-arid New Mexico, USA Monsoon season (June–September) precipitation shows considerabl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DVI values from the contemporaneous summer, following spring, and following summer. Non-monsoon precipitation (October–May), temperature, and wind display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NDVI values. These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influence NDVI variability at different seasons and time lags. Thus vegetation responds to short-term climate variability in complex ways and serves as a source of memory for the climate system.  相似文献   
57.
一次暴雨过程的螺旋度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B09):115-119
  相似文献   
58.
北极涛动年代际变化对东亚北部冬季气温增暖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7,他引:3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地表气温资料,分析了1949-1999年东亚北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变化。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东亚北部的气温显著升高,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这种气温的异常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直接影响。近二十几年来,北极涛动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北极涛动维持在正位相并持续增强,同期东亚冬季风持续减弱。研究表明,北极涛动持续增强的趋势是东亚北部地区冬季增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9.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华北和印度夏季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两地区夏季风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量都存在线性减少倾向,但华北更为显著,减少达16 mm/10 a;2)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都以18 a周期为主,近年都有逐渐缩短的趋势,而印度的这种周期缩短得比华北更快,近年降水变化周期接近15 a;3)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在1956、1976、1992/1993年发生了趋势转折;4) 华北和印度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风降水特征非常明显,但两地变化特征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0.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位于达尔文岛的观测海平面气压值(SLP)不断升高,而位于塔西提岛的观测SLP不断下降,形成了在年代际尺度上最弱的热带太平洋东西向环流,即Walker环流.70年代中后期以后,在Walker环流不断减弱的同时,亚洲夏季风也在减弱.通过对海平面气压场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我们发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副热带西太平洋(20~30°N,130~150°E)的SLP不断下降,与不断上升的热带西太平洋(10°S~0°,130~150°E) SLP形成了一个在年代际尺度上的反相关震荡型.这个负SLP距平与江淮流域的对流上升运动相对应,造成了中国地区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增加而华北降水减少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