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566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31.
20世纪70年以来,“青藏高原热”的地学研究对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的了积累,建立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体系和特提斯喜马拉雅的形成演化模式及地壳层圈结构模式;20世纪末至今,喷流型矿床的发现和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全面实施,使得“青藏高原”再次成为新的热点研究区。笔者试图将前人的基础地学研究成果与矿床的最新研究成果融为一体,进一步探讨全国重点成矿片区“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成矿带的成矿动力学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笔者认为,该区地壳深部区域性布的低速低阻层(部分熔融状态的高温热源体)是导致“一江两河”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32.
阿尔金断裂中段(阿克塞—芒崖段)的早期断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于阿尔金断裂带中段阿克塞-芒崖地区开展的宏观构造分析、显微构造解析,并结合温压测定与测年分析,证明阿尔金断裂带的早期变形演化是一种韧性走滑剪切变形作用过程,沿断裂带形成了糜棱岩与糜棱状岩石。由变形构造、岩石组构和应变型式判别出与走滑断层作用相伴的中部地壳层次花状构造的存在。构成中部层次花状构造的岩石中同构造变形成因多硅白云母的出现说明韧性变形期间特殊的高围压条件(达0.43GPa),而白色云母(白云母和绢云母)与绿泥石组合指示了较低的温压条件(t:270-350℃;p:0.05-0.43GPa)。断裂带中的异常p/t变化主要归咎于高剪切应力引起的剪切加热与超压效应。依据同变形期矿物(白色云母)^40Ar-^39Ar记年初步证实早期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早白垩世(91-89Ma)。  相似文献   
233.
藏南聂拉木亚来地区早石炭世纳兴组沉积层序及深切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南带聂拉木亚来剖面下石炭统纳兴组中下部沉积层序进行了研究,首次识别划分出三个Ⅱ型、三个含深切谷充填的Ⅰ型层序,对各层序特点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深切谷特征,还讨论了沉积层序的时代格架、区域性和全球性对比,以及全球性冰川海退事件问题。  相似文献   
234.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航片、城市平面图及城市用地调查等资料,分析了苏锡常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和结构变化特点,发现苏南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呈现为以下特征:大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由80年代前的缓慢发展转变为80年代后的快速发展,其主导因素是新区开发建设;其用地结构变化以居住及公建性用地扩展占用地扩展的第一位,工业用地扩展由80年代前第一位退居第二位。县城镇的用地发展基本与大城市相同,但其发展速度快,工业用地扩展居次的时间也比大城市迟。小城镇的大量兴起和小城镇用地的大规模扩展造成苏南乡村景观巨变,其主因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目前用地扩展居主导地位的仍是工业用地的扩展。交通用地的扩大及耕地面积的减少是苏南区域用地景观80年代以来的变化主流。  相似文献   
235.
皖南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中普遍含有黑云母,按其成分可分为:镁质黑云母、铁质黑云母和黑鳞云母3类,其MF值和∫O_2依次为0.56—0.60,0.42—0.46,0.06—0.13和10~(-12),10~(-14),10~(-18)左右。其寄主岩石的成因类型分别为扬子式同熔型、江南式同熔型和改造型。它们分别占据不同的地区,是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上的产物。黑云母成分的变化是大地构造环境差异的标志。  相似文献   
236.
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南延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对含地幔岩包体的基性岩带的研究,提出了郯庐断裂南延带是呈两个主干夹一断裂束的形式,从湖北广济,经江西修水,湖南连云山、衡阳、江永,直抵广西大容山—六万大山(广济—六万大山断裂),南延带已趋近郯庐断裂尾端。以广泛的韧性变形变质代替了中带的破裂大平移。它是华南的一条重要动-热-地球化学分界带。  相似文献   
237.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概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1月17日,强烈的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袭击了日本近畿地方的广大地区,这次灾难性的地震是半个世纪以来在日本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内陆地震,它使日本遭受了一次出乎意料的严重破坏,打破了“日本安全”的神话,将对今后的地震预报和防灾对策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这次地震引起了日本和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本文将对这次地震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238.
陈井胜  李斌  姚玉来  刘淼  杨帆  邢德  李伟  汪岩 《地质学报》2016,90(10):2733-2746
辽宁东北部桓仁—吉林南部通化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中生代火山岩,分别属于果松组、林子头组及小岭组。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这三个组的火山岩组合自下而上均显示为酸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组合,在岩石组合上具有可对比性。对这三个组的典型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果松组安山岩(GS-1-TWS)和流纹岩(GS-2-TWS)年龄为130.83±0.8Ma和118.5±1.1Ma;林子头组安山质凝灰岩(LZT1)和安山岩(LZT2)年龄为123.24±0.91Ma和126.0±2.9Ma;小岭组流纹岩(P03-29)和安山岩(P03-30)年龄为126.3±1.3Ma和129.0±1.4Ma,表明三个含有中生代火山岩的地层形成时代一致,均为早白垩世产物。辽西地区含有中生代火山岩的地层为义县组,其形成时代为133~118Ma之间,本文辽宁桓仁—吉林通化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时代为130~118Ma,二者为同时产物;并且二者均产有相同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所以辽东北—吉南果松组、林子头组、小岭组与辽西义县组可对比。!  相似文献   
239.
蔡佳  吴克强  王鹏 《江苏地质》2016,40(1):125-134
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是该盆地最具勘探突破潜力的地区,有8凹4凸,结构复杂。其中古近系阜宁组为1套厚度超1 km的湖相砂泥岩地层,可分为4段,是最重要的烃源岩。综合应用测井、岩芯、地震剖面、古生物资料以及与苏北盆地进行对比,在南部坳陷阜宁组共识别出3种主要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碳酸盐台地。南部坳陷在阜宁组时期是中国东部一个大型的坳陷型湖盆,阜二段、阜四段沉积时期是南部坳陷的2次湖泛期,其典型特征为中深湖相发育且满盆发育,不发育边缘相;阜三段沉积时期是上述2次湖泛期之间的1次湖退期,典型特征是滨浅湖分布广泛。同时缓坡带发育大型三角洲,是典型的陆相坳陷湖盆的沉积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240.
南黄海陆架沙脊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在对水深较大的滨外沙脊区钻孔、柱状样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并对该区浅地震地层剖面和水下沙脊的卫片进行了解译,提出南黄海陆架沙脊最早的形成年代为距今4000年,而现代的潮流沙脊形成于距今2000年以来的最近时期,潮流沙脊是在海面稳定、强潮流发育和大量物质供给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潮流沙脊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黄河和淮河;现代滨外沙脊具有向西北方向迁移、纵向延伸长度不断萎缩的动态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