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582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427篇
地质学   895篇
海洋学   50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王祎頔  王真祥 《干旱区地理》2018,41(5):1088-1096
对上海市2012-2016年PM2.5质量浓度、气象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近年来上海市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污染状况;采用相关性分析,从温度、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方面探讨了PM2.5浓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上海市近5 a空气质量主要为优和良,污染天数所占全年比例在减少。PM2.5浓度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季节特征,而且8月PM2.5浓度最低,处于16~36 μg·m-3;PM2.5的日变化呈现出双峰双谷结构,浓度峰值出现于8~9时和19~20时,且后者浓度更高。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的阈值分别出现在9.8℃、1 021.6 hPa、83%,最大PM2.5在阈值处出现显著变化;最大PM2.5浓度与累积风速和降水量呈现出对数关系,并且东北风和东南风的累积风速达到350 m·s-1以上时,PM2.5浓度基本减少至35 μg·m-3;降水量越大,PM2.5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12.
WATERRESOURCESTRANSFORMATIONANDWATERQUALITYVARIATIONINTHEURUMQIRIVERBASINQuYaoguang(曲耀光);LuoHongzhen(骆鸿珍)(LanzhouInstituteofG...  相似文献   
13.
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为研究材料,比较了Na NO3、NH4HCO3和CO(NH2)2为氮源的两种培养基(m L1和ASW培养基)对其生长和生物活性成分(岩藻黄素、金藻昆布糖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EPA))时相积累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脂肪酸组成和总脂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以m L1培养基培养时,三角褐指藻的生物质质量浓度明显高于ASW培养基培养时的生物质质量质量浓度,尿素优于其他两种氮源,最大生物质质量质量浓度为3.7 g/L。不同培养条件下岩藻黄素含量的时相变化规律一致,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最高积累量分别为:13.27 mg/g(Na NO3)、13.23 mg/g(CO(NH2)2)和13.89 mg/g(NH4HCO3)(m L1);13.2 mg/g(Na NO3)、14.92 mg/g(CO(NH2)2)和13.6 mg/g(NH4HCO3)(ASW),由此可知氮源对岩藻黄素积累量影响不大。金藻昆布糖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其最大积累量分别为9.82 mg/g(NH4HCO3)(m L1)和8.59 mg/g(Na NO3)(ASW)。不同培养条件下其总脂含量变化不显著,均在培养末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18%(NH4HCO3)(m L1)和23.79%(Na NO3)(ASW);其主要脂肪酸组成为: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花生一烯酸(C20:1)、木焦油酸(C24:0)和EPA,其中,EPA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尿素最有利于EPA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欧盟ERICA框架下评估电离辐射生态风险的ERICA综合法,选用ERICA工具数据库中的参数数据,计算了我国大亚湾等核电站液态放射性流出物中主要的18种放射性核素的环境安全浓度限值。当核电站排水口附近海域中放射性核素浓度低于推荐的环境安全浓度限值时,放射性核素造成的辐射风险被认为是在海洋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In 1994, a detailed marine environmental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flank (Antikyra Bay) and the basin floor of the Gulf of Corinth. Metalliferous tailings (red-mud slurry) of a bauxite processing plant are discharged through a pipeline at a water depth of 100 m, in the Antikyra Bay, covering an area of 16 km2. The bauxitic tailings are detached from the main deposit at the outfalls, flow as turbidity currents downslope, and are redeposited on the basin floor of the Gulf of Corinth, where they cover an area of about 277 km2. One hundred sediment samples, that were collected from red-mud deposits and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sediments, were analyzed for Ag, Al, Cd, Co, Cr, Cu, Fe, Hg, Mg, Mn, Ni, Pb, Si, Ti, V, and Zn concentration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using factor analysis allowed (i)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relations among metals and (ii) distinguishing possible sample groups on the basis of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s of transport of the red mud and the degree of mixing with natural sediments. Factor 1 (Al, Cr, Ti, Fe, Co, Ni, Pb, Ag, Hg, V, Cd, and Cu) and the positive pole of Factor 2 (Cu, Ag, Cd, and Hg) are red-mud factors, reflecting different metal behaviors, which are related to processes that take place during the transport and redeposition of the red mud. The negative poles of Factors 2 and 3 and the positive pole of Factor 4 are related to natural sediment supply processes. Q-mode factor analysis identifies three distinct sediment groups located in different areas, on the base of the degree of mixing of red mud with natural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6.
春季东海不同水域的表层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4年春季在东海及台湾海峡首次获得的表层水中绿素含量大面走航连续观测资料,结合温盐分布及以往的有关东海及台湾海峡的海流和上升流的结论,分析了春季东海表层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水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分布与水文结构关系密切。叶绿素含量值随不同海流流域而变,但在各海流流域内基本不变,黑潮表层水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其次是台湾暖流表层水,长江冲淡水与江浙沿岸流域的叶绿素含量较高;黑潮西侧弱流剧  相似文献   
17.
分析1987—1988年在台湾海峡中、北部用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水层中的浮游有孔虫标本,研究调查海区浮游有孔虫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区浮游有孔虫计有16种,以泡抱球虫Globigerinabulloides为主要优势种类,其次是袋拟抱球虫Globigerinoidessacculifer和红拟抱球虫G.ruber。在夏季的7月和8月(特别是7月),浮游有孔虫密集在福建中部沿岸的南日岛至闽江口外海海域一带沿岸水域,其中90%以上的个体由泡抱球虫组成。此现象推测与夏季出现在福建沿岸的上升流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QSAR法研究有机磷农药对海洋扁藻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邹立  李永祺 《海洋与湖沼》1999,30(2):206-211
1997年3月,利用QSAR构效关系分析方法和计算模拟手段,对中国洞海地区常用的11种有机磷农药对海洋五心形扁藻拦数抑制浓度进行研究。建立有机磷农药对海洋扁藻致毒效应的QSAR模型;lg(1/EC50)=0.193lgP-0.08(lgP)^2+1.10σ3+0.292^1X-0.164(n=11,S=20,R=0.9696);lg(1/EC50_=0.191lgP-0.09(lgP)^2+1.0  相似文献   
19.
李创新  马耀峰  郑鹏  亢雄 《地理科学》2011,31(5):620-626
构建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态矩阵模型,基于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与抽样调查数据,在合理划定中国入境旅游典型区域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六大典型区域的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态矩阵,探讨入境旅游流集散的地域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入境旅游流在中国东部表现为"等级式"集散模式,在中国西部表现为"等级式"与"接触式"并存的集散模式;入境旅游流集散的地域空间集中性十分突出,且集聚源区域与扩散目的地区域呈现高度重合性,尤其六大典型区域之间的互动关联极其显著;中国入境旅游流集散地域空间的梯级差异化特征鲜明,整体呈现"东—西递进式"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高岭石的结晶有序度及其对纸张涂布粘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国平  林毓川 《矿物学报》1991,11(3):267-273
粘浓度是纸张涂布的一项重要指标,测定的变化范围从46.4—72%。用Hinckley方法测定了高岭石的结晶度指数,从0.57变化至1.40。当粘浓度>67%时,结晶度指数>1。粘浓度<67%,结晶度指数<1,有序高岭石有利于粘浓度提高。随着结构无序化,晶粒变小,晶片变薄,比表面增加,晶体边缘和角易破损,使粘浓度降低。结构无序化破坏了颗粒的均匀性,使颗粒长/厚比增加,粘浓度降低。高岭石八面体中Fe~(3+)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