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83篇 |
免费 | 1978篇 |
国内免费 | 38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19篇 |
大气科学 | 968篇 |
地球物理 | 3674篇 |
地质学 | 8760篇 |
海洋学 | 1499篇 |
天文学 | 47篇 |
综合类 | 739篇 |
自然地理 | 30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248篇 |
2022年 | 532篇 |
2021年 | 634篇 |
2020年 | 683篇 |
2019年 | 731篇 |
2018年 | 650篇 |
2017年 | 563篇 |
2016年 | 696篇 |
2015年 | 753篇 |
2014年 | 906篇 |
2013年 | 1008篇 |
2012年 | 877篇 |
2011年 | 975篇 |
2010年 | 841篇 |
2009年 | 936篇 |
2008年 | 931篇 |
2007年 | 930篇 |
2006年 | 1008篇 |
2005年 | 768篇 |
2004年 | 702篇 |
2003年 | 586篇 |
2002年 | 570篇 |
2001年 | 473篇 |
2000年 | 399篇 |
1999年 | 358篇 |
1998年 | 310篇 |
1997年 | 269篇 |
1996年 | 237篇 |
1995年 | 165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109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黏性土的各种流变现象的数学模拟研究中,不排水蠕变孔压方程几乎是空白。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采用与时间相关的移动状态边界面法,给出了适用于正常固结黏性土的不依赖状态边界面具体形态的不排水蠕变孔压公式。正常固结黏性土的不排水蠕变孔压可以看作是体积蠕变势和剪应力水平增大造成的剪缩这两种作用的结果,前者与参数 有关( 为次压缩指数, 为压缩指数),后者则与状态边界面的具体形态有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可方便用于试验数据分析的双对数和单对数形式的两个公式。以修正剑桥模型椭圆形状态边界面为例,分析了双对数和单对数坐标系下蠕变孔压曲线的斜率m和m′与土的流变参数 的关系。采用提出的方法,很好地预测了Walkers给出的Leda clay黏土的蠕变孔压系数,并基于以上两种作用解释了Leda clay黏土的蠕变孔压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62.
ABSTRACT The Ganjiang River is the largest tributary of Poyang Lake in China, and its hydrological regime variation greatly affects the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ake. In this study, a novel trend analysis method, the Moving Average over Shifting Horizon (MASH),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 and intra-annual trends of flow and water level from 1976 to 2016 at the Xiajiang and the Waizhou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Ganjiang River. The Significant Change Rate Method (SCRM)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MASH averaging parameters. The trend analysis results show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water level series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flow and water level have changed greatly at the Waizhou station. The sediment load reduction, large-scale sand mining and water level decrease of Poyang Lake a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water level decrease. 相似文献
63.
基于块克里金的土壤水分点观测向像元尺度的尺度上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水分是陆面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分量,土壤水分的地面点观测与卫星观测的尺度是不匹配的,用点观测数据进行遥感反演结果的验证或者融合这两种观测都需要开展点观测数据向卫星像元尺度的尺度上推研究.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的分析和描述是进行尺度上推的基础,地统计方法是描述连续随机变量空间结构的经典方法.应用块克里金法分别将黑河寒区遥感试验阿柔试验区2008年4月1日与L波段微波辐射计同步的地面液态含水量和含冰量点观测数据经过尺度转换,得到与遥感像元相匹配的像元平均估计值和标准差,可用于该天L波段微波辐射计土壤液态含水量和含冰量反演结果的真实性检验,估计结果充分利用了像元临近位置的观测,得到了比直接的采样平均更合理的块估计结果,对块克里金估计值与采样平均值进行比较,发现两种结果趋势是一致的,块克里金法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块估计结果,土壤水分空间结构的时间变异、小尺度的土壤特性的变化和测量误差都会对估计结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4.
物理实验中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不确定度的定义、来源、分类及用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的一些表示方法。分析了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最终给出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65.
利用便携式土壤盐分计测量膜下滴灌棉田不同位置和不同深度的土壤电导率,来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表层土壤电导率的日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干旱区一膜两管膜下滴灌条件下,窄行处土壤电导率值最低,膜间最大,宽行居中,表层土壤电导率值存在显著的日内变化特征,早晚土壤电导率值低,中午电导率值高,上午的上升速率大于下午的下降速率;窄行处相对变化幅度大,膜间绝对变化幅度大,土壤电导率值日内变化幅度随深度呈减小趋势;膜下滴灌情况下,表层土壤电导率值的变化受土壤温度和气温的影响显著,但二者相关性复杂,不同深度、不同时间段的相关性不同,膜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窄行大多呈非显著正相关,宽行处上午呈非显著正相关,但下午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6.
67.
Water potential below a frozen soil layer was continuously monitored over an entire winter period (using thermally insulated tensiometers sheltered in a heated chamber) along with other soil, snow and atmospheric variables. In early winter, the freezing front advanced under a thin snow cover, inducing upward soil water flow in the underlying unfrozen soil. The freezing front started to retreat when the snow cover became thick enough to insulate the soil, resulting in the reversal of the flow direction in the unfrozen zone. These data provide a clear illustration of soil water dynamics, which have rarely been monitored with a tensiometer.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8.
大型海藻孔石莼抑制浮游微藻生长的原因初探--种群密度及磷浓度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磷浓度和种群密度为变量 ,以亚心形扁藻为浮游微藻代表 ,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与浮游微藻 (亚心形扁藻 )间的竞争。结果显示 ,不论营养盐浓度如何 ,高密度的孔石莼皆能显著抑制浮游微藻的生长。分析显示 ,高密度的孔石莼压制浮游微藻生长的原因 ,不是由于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竞争所致 ,而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69.
在引入围桩-土耦合式抗滑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分析该抗滑结构中围桩-土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详细探讨围桩-土整个结构的耦合效应特征。进一步开展模型试验,测试并分析围桩前、后土压力和桩身弯矩分布特征,论证了围桩-土耦合式抗滑结构的作用机制。最后,分析了桩后距离、不同深度及不同土体强度参数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得到:(1)围桩与桩内土体耦合呈现出4种应力拱形态:紧邻围桩后为扩肩型拱、围桩间双曲线型拱、围桩间凸向桩外的抛物线型拱、围桩间凸向桩内的抛物线型拱;(2)相邻围桩采用约4倍桩径间距、正六边形布置并顶部用圈梁固结、锚固一定深度可形成一种耦合式抗滑结构。该结论对于该新型抗滑结构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