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738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1365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21.
遥感图像分类一直是遥感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然而,传统遥感分类方法在地物复杂地区不能取得满意效果。不但分类精度不够理想,分类灵活性也存在不足。本文尝试引入证据推理"软"分类方法,选择小兴安岭山区一景TM遥感图像,基于用户知识和经验,通过人机交互处理,以累计信任度(CBV)最大为划分像元归类的原则得到证据推理方法的分类图像。结果表明,整体分类精度从最大似然法的78.74%提高到82.28%,kappa系数从0.67提高到0.71。但该方法对于裸地分类精度不高,通过人为设定各类别CBV阈值的方法,获得了人为干预的证据推理方法分类图,其整体分类精度达到了87.80%,kappa系数也达到了0.81,所有类别的生产者和用户精度相比于最大似然法都有提高。研究表明,证据推理方法在遥感分类精度和分类灵活性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22.
复杂地基上进行堆山工程主要存在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剪切破坏等工程地质问题,特别是堆山地基岩土体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地基差异沉降问题,必须对其进行科学计算分析,给出地基处理的对策和人工堆积边坡的加固措施。为了减小沉降变形给工程带来的不良影响,拟采用分层碾压填筑、控制填土堆填速度、通过所堆岩土体荷载使地基土层固结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同时为了保证堆山工程安全,对不同加载速度条件下地基固结沉降进行计算分析,给出最佳堆载工期,按此最佳堆载工期进行堆填以满足工程的安全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23.
上海软土的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无侧向变形的单向压缩试验仪,对原状和重塑上海软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和流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压力和超固结比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以及压缩特性和次固结变形特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原状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着压力而变化,而重塑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压力变化不大。上述研究得到的结论及相关参数可为工程实践、上海软土流变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24.
应力路径对软土应力-应变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林靖  戴自航  刘志伟 《岩土力学》2011,32(11):3249-3257
采用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福州市区某基坑影响范围内典型饱和软土进行了一系列应力路径试验,以研究受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作用影响的土体卸、加载应力-应变特征。对室内正常固结和相同围压K0固结的试样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二者在变形和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K0固结剪切试验结果,求出了邓肯-张模型参数,提出了该模型各参数的验证方法。同时,与室内正常固结试验确定的模型参数进行了对比,说明部分参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决定了二者应力-应变关系上的差异,建议以K0固结试样进行三轴加、卸载试验确定邓肯-张模型参数,以满足该模型在基坑工程数值模拟分析中的需要。试验得到的典型软土的邓肯-张模型参数,可供福州市区或相似地层条件下基坑工程数值模拟时参考  相似文献   
225.
薛茹  李广慧 《岩土力学》2011,32(11):3242-3248
软土中孔隙水压力长消规律是研究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机制及控制施工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路基的模型试验装置并进行了试验。试验模拟某高速公路现场条件,按不同锤重、不同落距、不同锤底面积等工况分别进行。重点研究了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路基时,夯击击数、夯击能、夯锤重量及落距等参数在不同组合情况下土体不同深度处孔隙水压力的长消规律。研究表明,夯击能相同的情况下增加夯击次数将导致孔隙水压力消散减慢,但保持夯击能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锤重比增加落距的加固效果好;高夯击能能使孔隙水压力有较大增幅,相应的加固范围也会增大。为了促使孔隙水压力消散,施工时宜采取多遍夯击,逐遍增加夯击能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26.
路基沉降预测的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善雄  王星运  许锡昌  余飞  秦尚林 《岩土力学》2011,32(11):3355-3360
科学、合理地预测路基工后沉降量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武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级小、数据相对波动大的实测数据,探讨了指数曲线法对无砟轨道路基沉降预测的适用性,发现指数曲线法不能直接应用于量级小、数据相对波动较大的沉降预测。把三点法的基本思想引入指数曲线模型,对指数曲线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路基沉降预测的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模型。结合武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了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模型的特性。分析表明,在整个沉降曲线上选取3个关键点作为预测样本,很好地回避了数据波动带来的影响;沉降曲线上“拐点”以后的沉降规律更符合指数曲线模型,因此,应取沉降曲线上“拐点”以后的数据作为样本值,所取三点应能尽量反映沉降发展的趋势。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法预测结果稳定、相关系数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7.
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风蚀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驰  高瑜 《岩土力学》2011,32(1):33-38
以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风蚀风洞试验研究路基的风蚀破坏规律,以及路基不同断面对风沙流运动的影响。以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率和路基宽度作为路基断面主要设计参数,研究不同路基断面下风沙流扰动、增速、减速、恢复的过程,以及路基周围风速流场的变化特征,分析路基病害较未病害时路基周围流场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路基高度和边坡坡率对风沙流运动的影响较大。随路基高度增加,路基对风沙流流场扰动增强,迎风坡坡顶处吹蚀破坏和背风坡坡底处堆蚀破坏越显著,在确定的路基边坡坡率下,路基模型高度为250 mm较模型高度为60 mm时,迎风坡坡顶风速增加1.13倍,背风坡坡底风速减小2.53倍,建议沙漠公路路基高度宜小于2.5 m。进一步,在确定的路基高度下,比较不同的边坡坡率对路基沿程风速的影响,发现当路基边坡坡率为1:1.75时,路基沿程风速变化不明显,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不宜被风蚀破坏。  相似文献   
228.
高彦斌  郭永发  叶观宝 《岩土力学》2011,32(7):2128-2132
结合上海某植物园堆山工程,通过直剪试验及三轴剪切试验,得到考虑软土结构性的折线型强度公式和不考虑软土结构性的直线型强度公式的参数,采用这两种方法对山体荷载作用下不同位置处的软土地基的强度增长进行了预测,并与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该工程的软土地基具有明显的结构性,采用直线型强度公式得到的地基强度增长量要大于采用采用折线型的增长量;另外,在应用考虑土的结构性的折线型强度公式时,应该尽量采用三轴试验参数而不是直剪试验的参数,这样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十字板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29.
刘小丽  周贺  张占民 《岩土力学》2011,32(Z1):90-94
将地表沉降曲线视为正态和偏态分布模式分别对地表沉降进行估算,是当前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地表沉降计算中两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均需要计算地表沉降曲线的包络面积,从而使其计算过程较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基于上述原因,在以上两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经验关系式对现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地表沉降计算方法的计算过程更加简便。利用改进后的地表沉降计算方法对4个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基坑开挖地表沉降估算方法更加简便实用,地表沉降曲线为偏态分布模式时的计算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230.
针对高应力软岩公路隧道的特点,对湖北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开展了地应力测试、隧洞收敛下沉、接触应力、结构受力等项目的监测工作。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虽然隧洞埋深不大,但由于构造应力的存在,仍属于高地应力区。施工监测结果表明,高应力软岩隧道变形与结构受力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与开挖方式、工作面距离以及支护时机密切相关。由于隧洞围岩软弱破碎,加之处于高应力作用下,在工作面通过后,岩体产生持续性的流变变形,导致隧洞产生挤压大变形和结构受力的持续增加,达到支护结构强度极限,最终导致围岩失稳和支护体系的失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高应力软岩大变形支护设计对策。研究成果为高应力软岩隧道变形与结构受力的时空效应性提供了监测数据支持,为峡口隧道的施工和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对我国西部其他高应力软岩公路隧道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