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1.
Cultured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 China suffers from a kind of skin ulceration disease that has caused severe economic loss in recent years. The disease, pathogens of which are supposed to be bacteria by most researchers, is highly infectious and can often cause all individuals in the same culture pool to die in a very short time. The 16S rRNA gene phylogenesis of the culturable bacteria from the lesions of diseased individuals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lesions and to identify probable pathogen(s) associated with this kind of disease. S. japonica samples were selected from a hatchery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Qingdao, China. Bacterial universal primers GM5F and DS907R were used to amplify the 16S rRNA gene of bacteria colonies, and touchdown PCR was performed to amplify the target sequenc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γ- proteobacteria (Alteromonadales and Vibrionales) of CFB group, many strains of which have been also determined as pathogens in other marine species, are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l genera of the diseased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62.
青岛近海表皮温度和表层温度之差的观测及模糊数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1.23.9:00-11.28.9:00随“东方红”号海洋考察船,采用“走航式海面遥感参数自动观测系统”在青岛近海进行了5个昼夜的连续观测。根据所得资料,首先对表皮水曙和表层水温之差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数学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海洋表皮水温与表层水温之差和海面风速,气温与水温之差及太阳辐射等均有明显关系。但此关系难以用传统数学方法准确表述。应用模糊推理方  相似文献   
63.
负摩阻力是桩基问题中常见且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工程实际中负摩阻力的作用可能导致基础的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不少建筑物因负摩阻力的作用而产生过大的沉降、倾斜或是建筑物的开裂现象.针对负摩阻力问题的探讨,能够引起人们对负摩阻力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4.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 of fracture permeability in a coupled fracture-matrix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fracture-skin with simultaneous colloidal and bacterial tr...  相似文献   
65.
皱饰构造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皱饰构造成因研究历程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 4种有代表性的皱饰构造形成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在皱饰构造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席和物理作用的参与方式,以及受造席者、透光性、水动力条件、基底类型和生物扰动五大因素的影响程度.在对皱饰构造和现代微生物席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皱饰构造与微生物席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所以通过对现代微生物席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行综合研究,推测了有利于皱饰构造发育的古环境.皱饰构造一般发育于潮间坪和滨外过渡带,并且在显生宙一般与生物扰动作用具有不相容性.皱饰构造是发育最普遍、受关注最广泛的保存在硅质碎屑岩中的微生物诱导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所以理清皱饰构造的成因模式及古地理分布,有利于碎屑岩微生物席学的发展,可以为理解硅质碎屑岩中的特殊沉积构造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6.
陈阳  乔仲发 《岩土力学》2012,33(5):1491-1496
疏桩基础作为一种工期短、效果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考虑带桩帽的PTC(预应力混凝薄壁管桩)刚性桩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将桩侧摩阻力假定为2个三角形拼合的分布形式。联合应用Mindlin-Geddes解答及Boussinesq解答,推导出了疏桩补偿地基中的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算例,计算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量。研究表明,该联合方法的沉降计算结果比传统方法偏小,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当桩间距大于8倍桩径时,随着桩间距的增加,疏桩补偿地基的附加应力场基本不变,但沉降量相应增大。对于桩间距较大的疏桩补偿地基,采用长、短桩组合形式较为合理。通过设置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来加固软土路堤,能有效控制沉降量。  相似文献   
67.
任连伟  柴华彬 《岩土力学》2012,33(Z1):183-192
高喷插芯组合桩(简称JPP)是由高压旋喷桩和预应力混凝土芯桩构成的一种新型组合桩。依据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对高喷插芯组合桩不同组合形式、水泥土厚度、水泥土弹性模量、刚度系数比等影响承载机理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不同影响因素对芯桩和水泥土轴力、第一、二界面的摩阻力的分布规律上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工程施工中宜采用分段组合形式;水泥土厚度的增加对提高JPP桩承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也不宜过厚,不宜大于芯桩的半径;水泥土弹性模量对竖向承载特性影响较小但水泥土强度要满足构造要求;刚度系数比不宜过小,不宜小于100,才能达到水泥土与芯桩变形协调,才能达到JPP桩提高承载力和减小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
桩基负摩阻力时间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挺  龚维明  戴国亮  郑金海  徐国平 《岩土力学》2013,34(10):2841-2846
由于黏土固结缓慢,桩基负摩阻力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显不足。设计实施了能实现桩顶加载及较大超载值的单桩及双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桩周土采用砂土和软黏土夹层,测定了模型桩身应力、桩顶位移以及土体分层沉降随固结时间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沉降、负摩阻力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土表超载作用下土体沉降带动桩沉降,桩与土体的沉降均表现出早期快、后期慢的趋势。试验加载初期,黏土夹层处的负摩阻力略小于砂层,但随土体固结而增长,其基本变化规律与沉降相同。因桩端砂土层沉降稳定迅速,中性点随桩身沉降增长略呈上移趋势。此外,相同荷载作用下桩间距较小的双桩,由于下拉力较小,其沉降较小。试验条件下,3D桩间距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在0.71~0.77之间,6D桩间距时不存在负摩阻力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69.
考虑表皮效应竖向非均匀分布,建立各向异性承压层3D稳态井流数学模型,为求得问题的解,首先将表皮效应系数视为分段连续函数,再根据该分段函数将承压层划分成N层,然后通过差分法将问题转化为求解矩阵微分方程边界值问题,最后通过矩阵理论求得相应问题的解。应用数学软件对所求得解进行编程,并应用于实例计算和分析中。结果表明,在距竖井较近处,承压层水头降和流量沿竖向分布均与表皮效应系数函数变化趋势相反,即承压层某深度处的表皮效应系数越大(小),则相应位置的水头降和流量越小(大);而距竖井较远处,仅当竖向渗透系数相对于水平渗透系数较小时,才仍具有前述变化规律;承压层不同深度处的水头降沿径向的分布曲线的幅度值,不仅取决于该处的表皮效应系数大小,而且取决于竖向渗透系数与水平渗透系数相对值大小  相似文献   
70.
深基坑开挖对坑内基桩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胡琦  凌道盛  陈云敏  程泽海  冉龙 《岩土力学》2008,29(7):1965-1970
基坑开挖对基桩产生一定的侧摩阻力,如果处理不当,将危及地下结构与基桩的安全使用,同时也给基桩承载力与刚度的确定带来困难。根据应力路径与应力水平对土体刚度的影响,建立了受深基坑开挖影响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通过应力路径试验确定了界面摩擦特性参数。对不同开挖深度的影响分析,得出了基坑开挖对桩周侧摩阻力的分布、基桩刚度与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覆土条件下的基桩承载力与刚度值是偏于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