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内蒙古阿拉善北部杭乌拉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中段南缘,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和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区域。文中以杭乌拉地区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阿拉善北部地区早古生代构造背景进行分析。杭乌拉地区下古生界西双鹰山组和班定陶勒盖组硅质岩镜下可见黏土、陆源粉砂和放射虫等,表现为明显的沉积成因特征。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性较差,其中Fe、Mn、Al等主量元素、Sc/Th值、(La/Ce)n值和δCe值反映出硅质岩为大陆边缘沉积,(La/Yb)n值反映硅质岩接近于远洋沉积背景,δEu 值表现为无热液作用影响,V、V/Y、Ti/V值多接近于洋中脊和大洋盆地硅质岩特征,U/Th、Ba/Sr值也属于热水成因硅质岩特征。硅质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状,无明显的右倾(大陆边缘轻稀土元素富集配分模式)和左倾(开放洋盆重稀土元素富集配分模式)特征。研究区早古生代地质记录相对较少,但是鉴于该地区晚古生代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早古生代古地理格局的继承,并结合上述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在早古生代为一个多岛洋环境。  相似文献   
102.
赣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是一套重要的铀等金属的含矿岩系,其中观音堂组碳硅泥岩是典型的黑色岩石类型。运用地球化学方法,对这套灰黑色泥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古环境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碳硅泥岩黏土类矿物含量55%~59%,SiO_2,Al_2O_3,Fe_2O_3,K_2O,MgO平均含量分别为69.47%,11.39%,3.32%,2.76%,1.57%;化学成分表现为高硅低铝低钾低镁特征,有机碳平均含量5.82%,属富碳黑色岩系。对比中国东部泥质岩,其Ni、V、U、Ba、Cd、In、Tl、Se、W、Mo、Cu、Zn、Au、Ag、As、Sb等元素有相对富集的特点。从碳硅泥岩层的上部到下部,SiO_2、Na_2O、Ni、Mo含量逐渐增高,Al_2O_3、K_2O、TiO_2、H_2O^-、LOI、Cr、Th、Ba、Ga、Li、Be、Rb、Sc、Sn、Bi、Cu、Pb、Zn、Ag、REE则显示逐渐降低趋势。主量或微量元素的判别参数或图解显示,碳硅泥岩的物源以陆源碎屑岩为主,是在一个沉积速率较小、且较稳定的深水还原环境下沉积的,从早期到晚期,物源区呈现风化作用逐渐增强、气候环境越来越湿润、盆地水质越来越淡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山东东部灵山岛地区发育一套火山碎屑岩、硅质岩、火山碎屑岩夹火山弹的特殊沉积层,为查明这套地层中硅质岩的形成原因及其大地构造背景,对硅质岩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SiO2平均含量为70. 08%,Fe/Ti、(Fe+Mn)/Ti、δEu、Ba/Sr、Ni/Co及地球化学示踪投影指示其为热水成因;Al/(Al+Fe+Mn)、Al2O3/(Al2O3+Fe2O3)、MnO/TiO2、V/Cr、Ni/Co、Th/Sc、U/Th、δCe、(La/Ce)N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K2O/Na2O、Al2O3/TiO2、SiO2/Al2O3、SiO2/MgO、Ni/Co值暗示其形成与火山作用有关。研究区硅质岩应为热水成因,且形成过程中受到陆源物质和火山作用的双重影响,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4.
鄂尔多斯盆地煤成烃潜力与成气热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大锰  杨起 《现代地质》1997,11(3):322-329
鄂尔多斯盆地煤的Rock Eval分析结果表明,在肥煤—焦煤阶段,S1+S2达最大值,随后生烃潜力减弱。煤的Py GC分析及热模拟成气实验结果证实煤成气具有3个生气高峰,分别相应于Ro,m05%~07%、10%~14%及25%,表明煤成气具多阶段性的特点。这一规律性的认识有助于煤成气的勘探和开发。同时,随煤级增高,煤成烃特征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异构烃减少,正构烃增加;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亦存在多变性或多阶段的演化特点;苯系化合物具波动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5.
硅质岩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崔春龙 《矿物岩石》2001,21(3):100-104
硅质岩中隐藏着十分丰富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构造及古气候、物源及成岩成矿等信息,而且硅质岩抵抗后期改造的能力较强,各种成因信息被较好地保存下来,为解决硅质岩的成因及相关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硅质岩粒度细,结构致密,野外研究取证工作有很大难度,室内研究成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但目前的研究中还未解决成因的特征指示元素的载体问题和成因属性,不加区分地使用全岩化学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进行成因判别,使其成因的多解性和人为性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本文从硅质岩的建造、组构、古生物、阴极发光特征等方面讨论了可反映硅质岩成因的若干问题,所以也是今后进行硅质岩研究中应该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及环境指相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北祁连山不同地质环境与火山岩相伴生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的分析,证明产于不同地质环境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别是∑REE、Ce/Ce*、LaN/YbN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变化。该研究为利用硅质岩稀土元素判定古老造山带构造环境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7.
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藏北美多锑矿床容矿硅质岩的成因和大地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美多锑矿容矿硅质岩以致密块状硅质岩为主;主元素化学组成表明,其形成时有大量陆源火山碎屑物质的介入;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与热水硅质岩不同,显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硅质岩和凝灰岩均呈Ba、Sr、P、Ti明显亏损和Nb弱亏损的特点,类似于成熟大陆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8.
临沧锗矿含碳硅质灰岩的成因及其与锗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临沧锗矿是我国近年发现的具有独立开采价值且接近超大型规模的锗矿床,其富锗含煤段中存在薄层含碳硅质灰岩,深入研究含碳硅质灰岩的成因对于揭示锗矿床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薄层含碳硅质灰岩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并与典型的陆相热水沉积物进行对比,得出以下初步认识:(1)含碳硅质灰岩属陆相热水沉积成因;(2)含碳硅质灰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可能主要来自基底的二云母花岗岩;(3)煤中锗主要由形成含碳硅质岩等热水沉积岩的热水带来。  相似文献   
109.
北京西山地区雾迷山组风暴硅岩沉积序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北京西山地区雾迷山组发育硅质条带白云岩,在硅质条带中发育典型的风暴硅岩沉积。风暴硅岩砾屑具菊花状构造和底模构造,与上下围岩形成典型的风暴序列。该序列从底部至顶部可划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代表正常天气至风暴天气再至正常天气的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风暴硅岩为在风暴流的影响下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并建立了风暴硅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0.
Chert nodules in dolostones in the aureole of the Tertiary Beinn an Dubhaich granite, Skye, have developed  mm-scale concentric monomineralic bands of alternating calcite and olivine during breakdown of a diopside core by the reaction 3 Dol+Di=4 Cal+2Fo+2 CO2. A simple textural progression from thin (<1 cm) homogeneous olivine-calcite rims close to the olivine-in isograd, to total replacement of the diopside core by a ≤10 cm thick well-banded rim close to the carbonate-granite contact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patterning. Correlation of olivine grain size with band spacing, and a greater olivine grain size in banded compared with homogeneous rims support pattern development by post-nucleation geochemical self-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