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413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2003年7-8月,中方专家野外考察了斯洛文尼亚的8个喀斯特洞穴,采集各类洞穴动物标本500余号,并对主要洞穴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收集相关资料200余篇。2004年2月斯方专家野外考察了中国贵州12个喀斯特洞穴,采集各类动物标本1000余号。本文对两国喀斯特洞穴内的主要动物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是斯洛文尼亚的物种丰富度比贵州的高: 前者有533种,密度为65. 80种/1000km2; 后者有238种,密度为0. 54种/1000km2。从洞穴蝙蝠看,两国均为24种; 但区系成分不同,斯洛文尼亚全为古北界种, 贵州则主要为东洋界成分( 83% )。此外,文中还对比分析了斯洛文尼亚施科茨杨洞和贵州龙洞内的动物群落组成: 前者以水生种为主体,后者全为陆生种。最后,对斯洛文尼亚无真洞穴鱼的问题及两国的洞穴动物起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2.
洞穴地点骨化石铀系年龄可信度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冠军 《第四纪研究》2007,27(4):539-545
骨化石是铀不平衡系测年法广泛应用而又颇有争议的研究对象。文章通过对典型铀加入模式的计算,指出以α能谱的精度,二种铀系年龄差异的显著性表明近期内有较大量铀的迁移,但其在误差范围内的一致不能保证样品构成封闭体系。以往积累的数据表明,大多数洞穴地点骨化石给出了二法一致的铀系年龄,但钙板与下伏骨化石铀系年龄大多差异显著且与地层顺序矛盾,即使被次生碳酸盐岩包裹,多半骨化石的铀系年龄仍显著偏低于其包裹体。此外,相当一部分样品的U-Th同位素比难以用简单的铀后期加入或淋失来解释。基于对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年龄可信度的认识,骨化石总体上不构成封闭体系,所载铀系年代信息只具有限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403.
海平面周期性升降变化与岩溶洞穴层序次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全球或跨地区的等时地层对比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法,它对洞穴层的跨地区对比及序次分析同样适用。从洞穴层的发育期总是与水平面稳定期对应关系出发,通过水平面周期性升降变化与岩溶洞穴层序次关系研究,探索层序地层学与岩溶学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认为同一个水平面稳定期发育的所有水平洞穴可形成一个跨地区对比的洞穴层,岩溶旋回应包括侵蚀基准面上升和下降两种旋回,在海平面的间歇性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可以发育多个水平洞穴层及下老上新(或上老下新)的洞穴层序列。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美国YATE油田、四川峨眉山剖面、塔河油田实例分析基础上,概括了3种受海平面间歇性上升(或下降)变化控制的洞穴层序次模式,包括层序地层内部同生期岩溶形成的下老上新的洞穴层序次,以及碳酸盐岩陆块近地表风华壳岩溶形成的上老下新和下老上新的洞穴层序列。利用塔河油田早海西期古岩溶地质条件、洞穴充填结构等直接和间接证据,求证该洞穴系统的洞穴层序次,指出该特大洞穴系统为晚泥盆-早石炭世海平面间歇性上升过程中形成的下老上新的洞穴层序列,并由此推测塔里木盆地早海西期大规模岩溶的时代。指出利用水平洞穴层同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等地质体可以确定洞穴层的形成年代,预测洞穴的发育分布。  相似文献   
404.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及其古生态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采自湖北省清江和尚洞滴水样品,采用XAD大孔径树脂吸附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出种类丰富的脂肪酸,包括直链(nC12:0~nC30:0)与支链(iC14:0~iC26:0,及aC15:0和aC17:0)饱和脂肪酸,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nC15:1,nC16:1,nC17:1和n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nC18:2)及微量的支链不饱和脂肪酸(iC17:1).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显示有机质以微生物来源为主,兼有高等植物贡献.占优势的偶碳直链饱和脂肪酸(主要是nC16:0,nC18:0和nC14:0),含量相对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微藻.滴水中还检出含量较高的nC17:1和nC15:1及微量的iC17:1和iC15:1,它们很可能来自洞顶土壤厌氧层中的硫酸盐还原菌.洞顶土壤、滴水与现代石笋碳酸钙沉积脂肪酸分布对比揭示,石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也有地下水微生物及洞穴原地微生物贡献.  相似文献   
405.
洞穴地球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洞穴内生长的微生物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近年来洞穴地球微生物的鉴定技术,如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克隆文库测序法、遗传指纹图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荧光原位杂交法、稳定同位素探针法以及各种技术的利弊,总结了洞穴地球微生物在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洞穴堆积物形成作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预测了洞穴地球微生物今后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406.
钻孔应变仪探头与钻孔用膨胀水泥固封,探头损坏后钻孔不能再使用,这样给监测工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充分利用台站山洞资源,进行浅钻孔应变仪的安装,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井深1.96m的浅钻孔内安装形应变仪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经与徐州地震台山洞内的体应变、振弦仪和伸缩仪同期观测资料的对比,发现仪器安装在山洞里,采用电瓶供电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或避免雷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7.
以往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石笋δ13C变化的影响因素复杂,但在大多数报道中地表植被仍被认为是影响石笋δ13C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合国内外已发表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及川东北地区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石笋δ18O-δ13C数据,特别是Heinrich事件中石笋δ18O-δ13C的表现,指出地表植被不一定是影响石笋δ13C变化的主要因素,洞穴水文(如地下水流速、滴水速率、水文化学,等等)的变化可以解释通常观察到的石笋δ13C变化.植被变化的效应可以叠加在洞穴水文变化的效应上.洞穴系统的水文变化复杂性可能是造成石笋δ13C变化呈现较复杂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8.
采用超限率分析法,处理距离安庆地震较近的合肥、黄山地震台体应变和泾县水管倾斜仪及伸缩仪数据.结果发现:体应变数据均在震前20天左右出现明显异常变化,异常形态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水管仪东西向超限率分析结果具有异常变化,异常形态与体应变不同.  相似文献   
409.
410.
贵州龙洞内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黎道洪  罗蓉 《中国岩溶》2001,20(4):315-320
2000年1月至2001年5月对贵州龙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共获上述3类动物标本577号,隶属7纲15目22科。此外,还研究了光、温度、湿度和CO2等环境因子对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食物因子外,光、湿度和CO2对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