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0篇
  免费   3340篇
  国内免费   4961篇
测绘学   307篇
大气科学   529篇
地球物理   2603篇
地质学   13130篇
海洋学   3781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920篇
自然地理   1091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565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859篇
  2018年   652篇
  2017年   656篇
  2016年   773篇
  2015年   728篇
  2014年   988篇
  2013年   987篇
  2012年   1019篇
  2011年   1071篇
  2010年   865篇
  2009年   1019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1031篇
  2006年   1032篇
  2005年   855篇
  2004年   803篇
  2003年   736篇
  2002年   618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531篇
  1999年   508篇
  1998年   491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3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本文主要根据杭铁诸暨387洞室工程所取得的地质资料及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指标为依据,对该工程的围岩进行分类、並对围岩进行有限元方法的分析,及对围岩局部块体利用赤平极射投影方法进行稳定性验算,对该工程主体洞室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93.
冬季北半球10hPa爆发性增温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玉佩  李维京 《高原气象》1991,10(2):202-208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火山地震的波形,提出了相应的震源模型.然后发展了计算层状介质理论地震图的部分分离变量—有限差分方法,其最重要的环节是引用了吸收边界条件,使计算工作得以简化.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火山地震的理论地震图计算.最后,本文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95.
水对受力岩石变形破坏宏观力学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水对受力岩石的宏观力学效应,在MTS电液伺服材料试验系统上,对不同饱水度的砂岩、花岗闪长岩、灰岩和大理岩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取得了这几种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饱水度变化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水对受力岩石的力学效应与岩石中的含水状态是密切相关的,自然状态的砂岩、花岗闪长岩浸水后,其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饱水度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当饱水度达到某一定值时,这两种岩石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基本稳定下来;文中用函数Y=Aexp(-Bx)+C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中求得水饱和状态和自然状态砂岩的泊松比并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在宏观上水对该种岩石受力变形的作用是各向同性的.通过10-5/s和10-4/s两种不同应变率试验,发现水对受力岩石的力学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这一特点说明仅从有效应力原理来考虑水对受力岩石的力学效应是不够的,而应考虑应力腐蚀这样复杂的过程.此外,大理岩的试验结果表明,水对受力的碳酸盐类岩石的作用机理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它与水对受力的含SiO2类岩石相比,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6.
Based on the aerosol data obtained at Shangdianzi regional background monitoring station together withthe air trajectory analysis,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aerosol from the different sources are discussed andcompared with the aerosol samples collected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massconcentrations of the crustal and pollutant elements in the aerosol collected over the ocean are higher than thosebeing observed at Shangdianzi in particle size above 4.7 μm and below 0.65μm in diameter.The variationsof the enrichment factors of these elements in marine aerosol with particle siz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shang-dianzi's samples.The former enrichment factors are evide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 above 1.1 μm in diameter.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the long-range transport processes of aerosol particl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7.
张卫华  曹传儒 《岩矿测试》1991,10(2):107-110
本实验以微型核反应堆为中子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对水系沉积物中的30个元素常规测定进行了研究。样品在长照射后从第四天开始直到第八天进行每天一次的跟踪测试。研究了有关元素的最佳冷却时间,从而得到了最佳探测限。以GSD-11和GSD-8为标准监控样品,对实验结果的精密度和近似检测限进行了计算。长照测试元素La、Sc、As、Sb、Na、W、Gd和Sm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Th、U、Yb、Ta、Rb、K、Fe小于10%,Ho、Ce、Ga、Lu、Br小于15%,Eu、Cs小于20%。短照测试元素为Mg、Al、Mn、In、Ca、V、Dy和Ti。  相似文献   
998.
依据新发现的生物化石和同位素数据,将分布在陕、甘边界一带的原“牛头河群”哑岩系分解为元古代陇山群、秦岭群和早古生代葫芦河群与丹凤群(西延部分)。葫芦河群为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廷部分,除局部为晚期宝鸡花岗岩侵位间隔外,基本上可与北秦岭地区的古生代斜峪关群相连接,在研究区内与北秦岭地区的奥陶纪草滩沟群,呈以寒武系为核心、两翼为奥陶系火山岩的复式背斜构造。解体后秦岭群呈断续相连的古老岩块,向西可与祁连中间隆起相衔接,丹风群向西延展可伸入祁连造山带的陇西一带,初步认为陇山群与走廊过渡带内的古老隆起相当。据早古生代葫芦河群及其火山岩系的研究,笔者发现从秦安至宝鸡,有近100km的基性枕状熔岩带,并依其相伴产出的超镁铁质-镁铁质(似)堆晶岩、辉绿岩墙及硅质岩等岩石组合单元,认为属与北祁连和北秦岭北带相当的蛇绿岩带。西延的丹凤群亦主要为火山岩(包括枕状熔岩)与超镁铁岩等岩石单元组成的蛇绿岩带。据此提出,北秦岭与北祁连不但是相互连接的,而且具有中间为古老隆起(秦岭群)岩块、两侧为早古生代火山岩(蛇绿岩)带的相同构造格架组合型式,同为我国华北与扬子板块间的碰撞拼合带产物。早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研究表明,各岩群皆以拉斑质(TH)+钙碱质(CA)岩石系列组合为主,部分岩群的钙碱系列呈双峰岩套特征,显示为岛弧或岛弧初期与裂谷末期阶段活动构造背景。依区内已知超镁铁岩体多呈断裂构造及其旁支系统产生情况,提出为岛弧根部或上地幔物质,受南、北板块碰撞挤压,沿断裂上升就位机制所形成。此外,对区内已知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的矿床类型、特征和成矿规律等进行了研讨,提出它们的岩控和时控特征和一些发现新矿床可能性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999.
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哈密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地表分南北两个岩体,深部可能连为一体,可划分为两个侵入期、四个岩相.第一侵入期构成岩体的主体部分,分异良好,由重力结晶分异形成自橄揽岩相、橄榄辉长岩相向含石英苏长辉长岩相的分异趋势,基性程度依次降低.岩浆多次贯入使得纵向上橄榄岩相和橄榄辉长岩相重复出现.第二侵入期辉长苏长岩相分异程度低,岩性稳定,为岩浆快速冷凝的产物.岩浆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发生过金属硫化物熔离,有利于铜镍硫化物成矿.  相似文献   
1000.
泥盆系课题组,在准噶尔地区发现20余层含放射虫的火山碎屑岩,放射虫均产于被化石证明了的下、中、上泥盆统中.在火山碎屑岩中产放射虫,国外已有报导,国内尚无正式报导.从而对该区岩相古地理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