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91篇 |
免费 | 1288篇 |
国内免费 | 19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篇 |
大气科学 | 265篇 |
地球物理 | 974篇 |
地质学 | 5951篇 |
海洋学 | 1054篇 |
天文学 | 65篇 |
综合类 | 269篇 |
自然地理 | 1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142篇 |
2022年 | 290篇 |
2021年 | 288篇 |
2020年 | 291篇 |
2019年 | 363篇 |
2018年 | 287篇 |
2017年 | 351篇 |
2016年 | 389篇 |
2015年 | 345篇 |
2014年 | 385篇 |
2013年 | 392篇 |
2012年 | 388篇 |
2011年 | 449篇 |
2010年 | 368篇 |
2009年 | 397篇 |
2008年 | 374篇 |
2007年 | 362篇 |
2006年 | 377篇 |
2005年 | 361篇 |
2004年 | 285篇 |
2003年 | 290篇 |
2002年 | 249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218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85篇 |
1997年 | 126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This paper presents new results of centrifuge model tests exploring the behavior of rocking shallow foundations embedded in dry sand, which provides a variety of factors of safety for vertical bearing. The results of slow (quasi‐static) cyclic tests of rocking shear walls and dynamic shaking tests of single‐column rocking bridge models are presented. The moment–rotation and settlement–rotation relationships of rocking footings are investigated. Concrete pads were placed in the ground soil to support some models with the objective of reducing the settlement induced by rocking. The behavior of rocking foundation was shown to be sensitive to the geometric factor of safety with respect to bearing failure, Lf/Lc, where Lf was the footing length, and the Lc was the critical soil‐footing contact length that would be required to support pure axial loading. Settlements were shown to be small if Lf/Lc was reasonably large. Placement of concrete pads under the edges of the footing was shown to be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reduce settlements resulting from rocking, if settlements were deemed to be excessive and also had impacts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and rocking moment capacity.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tradeoffs between energy dissipation and re‐centering of rocking foundations and other devices is included.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3.
天然热释光技术在海洋油气田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沉积物热释光能有效地反映海洋环境下深部油气田引起的微弱放射性异常。热释光在不同的测试粒级、不同的岩性中的丰度不同,结果为粗粒级>细粒级、砂岩>粉砂质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热释光也与部分金属元素含量有关,Ti、Ba、Zn、Fe^3 /Fe^2 与热释光呈正相关关系。热释光与烃类也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不同采用深度热释光测量结果表明,热释光剂量随沉积物的沉积深度和沉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深层样的热释光对油气藏的指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4.
加蓬G4-188区块是一个新的海外勘探区块,在钻井过程中遇到了井壁垮塌、气侵、井斜控制困难等诸多难题,影响了钻井施工的速度。针对这些难题,实施了解决G4-188区块钻井施工难点的各项技术措施,为G4-188区块后续钻井施工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5.
首先综述了现在对全球油气资源量的估计和对 2 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发展形势的预测。表明2 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会枯竭。未来 10 0年 ,不是世界上有没有油气可供开采 ,而是环境允不允许和在多大程度上允许以及用多大的成本开采的问题。在所有情况下 ,技术进步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然后从油气勘探角度对技术进步中的一项主要技术———多分量地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作了评述 ,并结合国家 86 3项目关于海上多波地震技术研究的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实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26.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河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河流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和19种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萃取溶剂、萃取温度和时间、凝胶渗透色谱收集时间、固相萃取洗脱溶剂和洗脱体积等条件。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在0.15~0.59 ng/g,加标回收率为82%~102%,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1%~4.5%。19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检出限在0.14~2.23 ng/g,加标回收率为7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0%~4.5%。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较好,能够满足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7.
页岩气储层的形成条件与储层的地质研究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页岩气系统形成的有利条件,结合国内和国外的实例,总结了有利于泥页岩,特别是可作为页岩气储层的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形成的时期和沉积环境,认为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主要形成在相对海(湖)平面上升时期的海侵(湖侵)体系域,特别是密集段附近的位置;陆相盆地中的湖湾、半深湖—深湖与海相盆地中的半深海—深海盆地、台地边缘深缓坡和半闭塞—闭塞的欠补偿海湾地区是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发育的有利地区。通过对美国Barnett等页岩气系统的分析,认为制作暗色泥岩等厚图、TOC等值线图、Ro等值线图、暗色泥岩埋深图等单因素基础地质图件,对其进行叠加综合分析, 对页岩气的勘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煤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与瓦斯突出的关系——以南桐鱼田堡煤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煤瓦斯突出与煤岩显微结构构造密切相关。除部分显微结构构造与成煤阶段的环境等有关外,大部分都是构造变形的结果。因此,我们从构造变形类型和特点来划分煤岩显徽构造类型,既简便又利于应用。根据四川南桐鱼田堡煤矿4号及6号煤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可将煤岩划分成5类:非构造煤、微裂隙煤、微劈理煤、碎裂构造煤和糜棱构造煤。文中详述了各类煤的特点,指出它们所代表的构造意义,并讨论了它们与瓦斯突出的关系。还特别提出糜棱构造煤的一系列塑性变形特征。得出结论:若其他条件均具备,有糜棱构造煤产出的地段,就可能是瓦斯突出最危险的部位。此外,根据观察煤瓦斯突出后的煤岩显微构造变化,提出有关瓦斯突出的过程,并探讨了煤瓦斯突出机理。在瓦斯突出过程中,已经历过塑性变形的煤岩又叠加了脆性变形,因而发生大量煤“粉尘”随突出而抛出。 相似文献
29.
Carbon and Noble Gas Isotopes in the Tengchong Volcanic Geothermal Area,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bon and noble gas isotope analyses are reported for bubbling gas samples from the Tengchong volcanic geothermal area near the Indo-Eurasian suture zone. All samples contain a resolvable component of mantle-derived 3He. Occurrence of mantle-derived 3He coincides with surface volcanism. However, 3He occurs over a larger geographic areathan do surface volcanics. δ13C values for CO2 and CH4 vary from -33.4‰ to 1.6 ‰ and from -52.8‰ to -2.8‰, respectively. He and C isotope systematics indicate that CO2 and CH4 in the CO2-rich gases originated predominantly from magmatic component mixed with crustal CO2 produced from carbonate. However, breakdown of organic matter and near-surface processes accounts for the CH4 and CO2 in N2-rich gases. 3He/4He ratio distribution pattern suggests that mantle-derived He and heat sources of high-temperature system in central Tengchong originate from a hidden magma reservoir at subsurface. CO2-rich gases with the highest 3He/4He ratio (5.2 Ra) may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