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山东临朐红丝石层中的古地震事件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丝石是产于山东临朐中奥陶统下部的一类具红色丝线状弯曲纹层的用于加工工艺品(砚台、笔筒等)的微晶碳酸盐岩。产有红丝石的这部分地层,厚约60m,被称为“红丝石层”。根据野外观测、室内鉴定及地震地质对比,从临朐红丝石层中识别出了具卷曲变形(包括塑性和半塑性变形)、环形纹层变形、微断裂(包括阶梯状和共轭微断裂)、震裂隙和震碎角砾等地震成因岩石构造的震积岩层。这些震积岩是中奥陶世古地震事件的记录,红丝石仅是古地震作用形成的一种常见的震积岩,由于在中奥陶世郯庐带内也有震积岩生成,因此认为这些地震记录是古郯庐带在中奥陶世强烈活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62.
鲁中寒武系馒头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近几年在鲁中不同地区发现馒头组石店段中均有震积岩产出。震积岩形成于干燥的潮坪泻湖环境,发育在下寒武统的上部。它们具有记录强地震事件的泄水构造(地震成因泥晶脉)、液化卷曲变形、阶梯状小断裂、层内错断和液化网状裂纹等层内构造的特征。本文通过地层综合对比,论证了不同地区震积岩的等时性。认为:鲁中早寒武世末有一个地震活跃期;地震序列属乔秀夫(1994,2001a)提出的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的原地系统;震积岩分布范围是约在510Ma前,以古郯庐带为震中的强地震之7-11度烈度区。为区别于张增奇(1996)提出的鲁中新元古代石旺庄期地震事件层,将此地震成因地层名之为馒头期地震事件层。  相似文献   
63.
论海啸作用与海啸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啸(或称津浪,tsunami)是海底地震(海震)、火山爆发等因素引发的巨浪。海啸可能在海底形成特殊的事件沉积--海啸岩。海啸岩主要由具丘状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及交错层理的粗碎屑岩或碎屑灰岩组成,它们与触发海啸的地震、形成的震稷岩、火山岩紧密共生。根据云南滇中地区中元古代昆阳群大龙口组的观测研究,认为大龙口组中存在典型的震积岩(包括震裂岩、震褶岩、自碎屑角砾岩)。与之共生的具丘状层理、平行层理  相似文献   
64.
震积岩是灾变性事件岩的典型代表,是具有震积构造和震积岩序列有一定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的总称。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地层中首次发现震积岩,该地层自下而上为底部砾石层、中部暗色(含炭)泥质层、上部褐黄色土壤层,整体属河流冲积物。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区发育一组走向SE120°的正断层,断层两盘的底部砾石层顶界面有明显的错断。构成地垒构造;在IT6511、IT6610层位中的断层带中见明显阶梯状断裂,其以张性正断层为主,断距约为10~90cm。在靠近阶梯状断裂的IT6512、IT6613-6614层位中发现一系列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包括砂土液化(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负载构造、微断裂、地裂缝、震塌岩等。分析认为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是由同期地壳活动引起的地震作用形成的。金沙遗址区震积岩的发现,对研究四川盆地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马关地区新近系小龙潭组分布于北东向新保寨断层形成的断陷盆地内,属于湖泊相碎屑沉积。笔者近期在该组中下部首次发现震积岩,其垂向序列特征较为清楚,为研究该地区古地震活动规律提供了新资料,填补了云南新近纪断陷盆地地震灾变事件记录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6.
滇中中元古界大龙口组地震灾变事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确定古地震存在的关键证据之一.笔者在云南易门地区进行野外露头剖面凋查时,在滇中新元古代大龙口组中识别出了3个地震事件层,其中发现大量的水塑性褶皱、液化构造等变形构造,主要类型包括微褶皱纹层、与液化脉有关的褶皱、与液化层有关的褶皱和受侧向挤压而成的顺层滑动、碟状泄水构造、液化脉、液化沙侵、水压破裂等构造.此外,臼齿构造与水塑性褶皱、液化构造等地震成因变形构造伴生发育,并且其脉体形态、大小、优势方位等与后者的分布、变形样式、强度等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臼齿构造的形态、位态及发育层位特征表明,它们的驱动机制是地震活动.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滇中地区大龙口组震积岩均分布于罗茨-甘庄断裂的东侧,指示软沉积物变形、臼齿构造与西缘控盆断裂间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