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昌马断裂带活动构造地貌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来迅 《地理研究》1989,8(2):35-43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人工探槽的剖折,并结合14C年龄数据,讨论了昌马活动断裂带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构造地貌的类型、特征及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92.
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陆玉麒 《地理科学》2002,22(2):136-143
从理论渊流看,点-轴系统理论以中心地学说等为理论基础,但两者的内涵和应用目标又是不同的。点(城市等)、线(交通等线状基础设施)、面(农业等腹地资源)构成区域三要素。区域发展理论都围绕着区域三要素而展开,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而形成相应的空间结构模型。以点为核心所形成的是以中心地学说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以点、线为核心所形成的是点-轴系统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与中心地理论一起,构成为有关区域发展的两大基本理论。在中心地学说中,虽然加进了交通因素而构建了K=4的空间结构模式,但其中的交通因素依然属于外生为量。只有在点-轴系统理论中,点、线才都是内生变量,是构建空间结构模型的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点与线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对线的特别关注,构成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基本特色。重大的理论创新赋予点-轴系统理论以巨大的应用价值。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界贡献给社会的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成果。以此为契机,通过空间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化,应当能够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学派来。  相似文献   
93.
本文就区域经济开发型地图模式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区域的概念与划分,研究的本底与基础,研究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区域类型的造反等发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4.
一个新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强震前数年内一定震级档次内的地震活动进行分析 ,提出一个刻划地震孕育过程进入中短期阶段的指标— Cr值。它可以反映岩石本构关系曲线峰值点附近的状态。在对 7次 7级左右强震进行震例研究表明 ,震前 Cr值出现明显高值异常。Cr值达最高值的时间超前地震发生 1~ 3a,多数是在 1 a左右 ,这对中短期地震预报有意义。  相似文献   
95.
本文首先指出了Waldie A.H.等人于1988年发表于SPIE第926期上的“A new high speed two-dimensional CCD atmospheric turbulence monitor”一文中有关差分像运动法原理中的一个原则性错误。经过对原理的讨论,给出了正确的实用公式,并用我们的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然后讨论了有关差分像运动法的另一个问题:双瞳是否需改为三瞳或四瞳?  相似文献   
96.
着重介绍了高台地震台用数字地震资料进行大震速报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以期与同行交流,共同做好大震速报工作。  相似文献   
97.
RT模式下刚性挡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慈  魏纲  徐日庆 《岩土力学》2006,27(9):1588-1592
针对绕墙顶向外转动的刚性挡土墙,提出一种土压力计算方法。根据土体渐进破坏机理,考虑土拱效应,建立了填土内摩擦角及墙土接触面上外摩擦角的发挥与土体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并根据初始应力条件确定初始内摩擦角。采用改进的水平层分析法计算各转角下的土压力分布,并得到土压力合力大小及其作用点的计算公式。通过比较,不同转角下土压力强度、合力大小以及作用点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实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98.
云南太阳选址的若干考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寻找好的太阳视宁度,一定程度上就是寻找经常性的白天下沉气流,在盛行风向的背风坡以及湖泊和盆地中央部位有利于找到这种气流。由于气象条件的多变和局部地形的复杂性,选址的踏勘阶段要对候选点进行有统计意义的筛选,再对其中的优选者进行定点现测。  相似文献   
99.
绿松石的品质分级及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松石属于中档宝石,传统的绿松石定性分级方案比较粗略,对绿松石的颜色的分级采用的是肉眼分级。笔者采用Gem Dialogue颜色分级标准对14粒绿松石戒面进行了颜色评价.并以颜色、铁线、质地、切工为评价因子对样品进行了定量化分级。在与市场价格的对比中发现。采用定量化分级标准所得出的绿松石样品的质量指数符合市场调查所反映的绿松石样品的价格的变化趋势。绿松石常呈集合体出现,且结晶程度不一,颗粒大小不等,颜色、致密度、透明度常不一致,因此文中采用的量化分级必须建立在分类细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0.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20,66(2):263-275
板块构造学说根据构造的活动性划分单元,不考虑单元是否同质。浅地幔系统考虑了系统组成单元的异质性和动力来源,适合于系统的能量和物质运动总体规律的研究。把地球系统地划分为地球表面、浅地幔、地幔对流和地核四个子系统,地球系统就完整了。浅地幔子系统由四个不同质的的单元相互作用组成,它们是大洋岩石圈、大陆岩石圈、洋陆转换带岩石圈和软流圈,它们是不同质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支持这种单元划分。系统作用反映了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的相互博弈,洋陆转换带是洋底扩张和大陆增生之间博弈的主要战场和阻尼器。软流圈是地幔对流的顶层,也是系统的能量库和主要动力来源。在深度200 km以下,软流圈的物质运动已经与板块运动模式分离。软流圈物质运动主要是大尺度的蠕动,也包括流体的析出和渗透,局部岩浆的集结和上涌。岩石圈板块浮在蠕动的软流圈之上,软流圈地幔的热流体可以通过岩石圈地幔黏度较小的区域向上渗透。同时,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圈黏度大的物质也可以向下运动,拆沉到软流圈底部。从目前的成像结果可以看到,对于地球表面难以观察的软流圈和地下深部,对比三维的地震波速和电阻率扰动图像,可以获得关于物质运动的信息,认知已经发生在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