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2319篇
海洋学   170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Understanding diagenetic heterogeneity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s vital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s a typical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seventh unit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Chang 7 unit), central China, is an important oil-producing interval. Results of helium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petrographic assessment from thin sections,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the sandstones have encountered various diagenetic processes encompassing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compaction, cementation by carbonate, quartz, clay minerals, and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and lithic fragments. The sandstones comprise silt-to medium-grained lithic arkoses to feldspathic litharenites and litharenites, which have low porosity (0.5%–13.6%, with an average of 6.8%) and low permeability (0.009 × 10−3 μm2 to 1.818 × 10−3 μm2, with an average of 0.106 × 10−3 μm2).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diagenetic facies identified from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 can be up-scaled by correlation with wire-line log responses, which can facilitate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quality at a field-scale. Four diagenetic facie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petrographic features including intensity of compaction, cement types and amounts, and degree of dissolution. Unstable and labile components of sandstones can be identified by low bulk density and low gamma ray log values, and those sandstones show the highest reservoir quality. Tightly compacted sandstones/siltstones, which tend to have high gamma ray readings and relatively high bulk density values, show the poorest reservoir quality. A model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s built and show better prediction of diagenetic facies than biplots of well logs. The model is validated by blind testing log-predicted diagenetic facies against petrographic features from core samples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which indicates it is a helpful predictive model.  相似文献   
22.
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已经证实的富生烃凹陷,存在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有效烃源岩,一直以来都是以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为勘探重点。随着勘探的深入,惠州地区以恩平组为代表的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的贡献越来越明显,惠州凹陷东部新区基本都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供烃,周边井钻探证实该套烃源岩已经成藏。通过构造-结构剖析、物源分析、地震相调研对比、沉积体系细致研究以及对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的特征分析,揭示了惠东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优势发育机理。经过计算,惠东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资源量为8.6亿t,占到惠东地区总资源量的3/4,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在总结惠东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优选出惠东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最有利勘探区带。本次研究摆脱了惠州凹陷单一烃源岩勘探束缚,推动了新区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23.
针对新近系明化镇组的油田地层较浅、地层反射结构相对简单的地质特点,如何充分挖掘地震资料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并加以综合分析和利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于储层预测及含油气性预测的需求。通过一个储层预测实例表明,利用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沉积相划分、储层预测、含油气判别等方面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4.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是主要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依据地震地层学方法和理论,结合钻井与测井资料,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划分成7个地震层序边界,分别为SB1—SB7,与之对应6个最大湖泛面,分别为MFS1—MFS6,并对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反射波终止类型,在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与四段内共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前积、丘状、透镜状及发散状地震反射特征等5种地震相,并对18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剖面地震相的综合解释,编制了须二段与四段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转换,分别划分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等沉积体系,编制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与四段沉积相平面图,对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格局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生油岩样品的微量元素、有机物、粘土矿物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研究区生油岩的无机元素和有机质组成特征;并结合沉积环境的无机与有机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生油岩沉积时的古沉积环境。生油岩的B、Cl-及伽玛蜡烷含量表明,沉积时的水介质条件是半咸水—咸水环境,并伴随湖盆沉积中心北迁过程各层位地层的盐度发生规律性时空]化;生油岩的Fe2 /Fe3 、S2-、Pr/Ph比值、藿烷碳数分布模式及黄铁矿含量反映其沉积时的沉积环境为强还原性;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含量揭示这些生油岩的沉积相带介于中心咸湖相和边缘咸湖相之间。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旨在揭示现代长江口不同沉积环境铁磁性矿物的分布差异,寻找有效识别河口-陆架沉积环境的磁学指标,以便更好地将环境磁学应用于河口古环境研究。在长江口及邻近陆架的6个沉积环境:汊道、拦门沙、三角洲前缘斜坡、前三角洲、前三角洲-陆架过渡区和残留砂区,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和磁性测量。结果显示,χ和SIRM在汊道和拦门沙呈现显著高值,HIRM、χfd%、χARM、χARM/χ和χARM/SIRM在前三角洲和前缘斜坡呈现显著高值,反映了陆源物质输运距离和河口沉积动力对磁性矿物分布的控制作用。因此,参数组合HIRM、χARM、χARM/χ和χARM/SIRM可用于识别全新世地层前缘斜坡和前三角洲-陆架;参数组合χ、SIRM和S-20mT可尝试用于识别汊道和拦门沙环境。  相似文献   
27.
基于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的薄储层岩性、物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流相储层厚度薄、纵向叠置严重、横向变化快、常规确定性反演方法受地震频带限制难以准确刻画的特点,尝试应用基于MCMC算法的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反演,以提高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精度,并全程应用成岩储集相控制建模,以便从储层地质学的角度加强模型约束,促进概念模型向定量模型的转化,建立合理的反映地下实际情况的油藏物性模型。具体实现方法是,首先利用对岩性识别敏感的测井曲线重构拟声阻抗曲线,再以声阻抗为中间变量,对岩性、物性参数空间变异性进行双重变差函数分析,最后基于MCMC算法实现了成岩储集相控制的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的三维岩性、阻抗及孔隙度模型,其纵向分辨率为1 ms,既可以很好地展现不同期次砂体的叠置关系、隔夹层的分布以及沉积旋回纵、横向演变规律,又可以实现物性变异方向沿河道砂体弯曲方向变化的趋势,同时可对地震资料的多解性进行有效限制。  相似文献   
28.
CCSD PP3超镁铁岩表现为高 Mg 和 Cr,低 Ca 和 Al 特征,是中国东部和超高压变质带上极其罕见的亏损地幔岩,通过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和 Re-Os 同位素研究发现岩石来自古元古代岩石圈地幔,并在地幔浅部尖晶石相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最近一次部分熔融作用发生在中-晚元古代,后经岩石圈厚度加大、拆沉或深俯冲过程,岩石转变为石榴石橄榄岩。  相似文献   
29.
李莉 《海洋地质前沿》2016,32(12):46-53
江陵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岩性岩相变化大,储层厚度薄,岩性圈闭的识别难度大。此次针对凹陷南斜坡金家场三维区,以古地貌与成藏分析为基础,以砂组或单砂层为单元,以薄互层砂体预测为核心,以地震地质复合微相为指导,建立了一套利用地震地质复合相控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相结合的薄互层砂岩储层预测技术,开展了南斜坡地区的砂岩展布规律预测,为江陵凹陷新领域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0.
马涛  马青  王振宇  袁超  胡剑风  王海 《地质科学》2020,55(2):369-381
基于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精细研究结果,将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划分为5个岩性段,苏维依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研究认为库姆格列木群砂砾岩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膏泥岩段为局限泻湖沉积,白云岩段为局限泻湖—潮坪沉积,膏盐岩段为半局限泻湖—强蒸发膏盐湖沉积,泥岩段为滨浅湖沉积;按照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五级层序划分方案对库车坳陷中东部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层序发育演化实体模型,研究认为该原型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两个二级超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古近纪海侵是从大北—克深地区的河流下切谷开始的,3个三级层序均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旋回组合层序,海侵—高位体系域之间的转换界面发育最大或次级海泛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