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0篇
  免费   1696篇
  国内免费   1473篇
测绘学   676篇
大气科学   314篇
地球物理   3136篇
地质学   3421篇
海洋学   3364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858篇
自然地理   131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655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Ba为指标反演海洋古生产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沉积物中的生源Ba通量与有机碳通量有着惊人的相关性,因此Ba很适合作为古生产力的指标。概述了Ba与生产力的相关性原理.对反演过程中3个主要影响因子(沉积环境、海水中的Ba浓度、沉积物堆积速率)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计算模型并对模型发展方向作了预测。认为生源Ba形成机制和沉积环境中干扰因素扣除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指出在我国开展以Ba为指标的古生产力研究对古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黄河河口演变(Ⅰ) --(一)河口水文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世纪后半个世纪的完整实测资料,研究了河口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自50年代至90年代呈明显递减。对黄河口的水文特征:水情、沙情、断流、离子流量、滨海潮汐、潮流、余流、温、盐度分布、风暴潮、拦门沙与盐水楔等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论述。对断流的危害、成因及缓解对策作出分析。河口淤积、延伸、改道对黄河下游的影响也作出时空上的定量分析。对1855年以来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作出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83.
人造海洋涌升流和海洋渔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渔业资源日趋减少和鱼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探讨了建造海底山脉、人工制造海洋涌升流、从而人工制造优良海洋渔场的可行性,分析了我国建造海底山脉的水深、海底和海流条件。介绍了建造海底山脉的建筑方法和国际上建造海底山脉的最新动态。论述了我国在200n mile以内建造海底山脉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128个表层沉积样品的定量研究,揭示隆源和矿物碎屑各组分的分布,也显示了组分分析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研究方法在海洋古环境研究中的潜力,研究区生源碎屑的分布明显受与水深相关的深海溶解作用所控制,水深3500-4000m的现代南海CCD以下,钙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减少,而硅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增加,研究区表层沉积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亚洲大陆,吕宋镐的风化产物只起次要作用,且其分布主要受与离岸距离远近和海流相关的搬运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85.
对渤、黄海14个主要海湾的原始验潮记录进行了分析,从中筛选出水位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50cm的54个假潮个例,着重分析了伴随假潮过程的天气形势,把可能引发假潮的天气形势归纳为4种基本类型。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2%)引发假潮的天气个例都与锋面活动有关;所有个例中低层大气基本上都是弱静力稳定,且都具有较强的垂直风速切变。根据观测事实和稳定度理论分析认为,低层大气的弱静力稳定层结构以及由垂直风速切变引起的剪切不稳定性,是假潮气象学成因的一种必要条件和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86.
利用1998年南海东部陆坡69号柱样、深海盆149号柱样、南部岛礁323号柱样沉积物的粒度、化学、古生物、矿物等鉴定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南海东部海域发生浊流沉积的地质背景、产生浊流沉积的条件和诱发因素,进而发现南海东部浊流沉积发育,在南北陆坡及中部深海盆地均有浊流沉积层。从其出现层位看,为氧同位素2—4期,即晚更新世中晚期。从浊流沉积出现层数分析,具有自北向南浊流发生频次减弱的趋势。从浊流沉积物成分看,南海东部浊流沉积物具有多样性,北部陆坡以陆源为主,中部深海盆以陆源及火山源为主,南部岛礁以生物源为主。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自适应电流保护原理在胜利海上平台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应用该原理的电流保护克服了传统电流保护一成不变的定值、受系统运行方式和短路类型的影响较大等缺点,它充分发挥了微机的记忆、逻辑判断、数学运算等强大的功能,提供实时计算保护装设处到系统等效电源间的阻抗,通过不断监视负荷电流来自动整定过流保护,并引入了反时限特性,解决了实际存在的技术问题,使得保护装置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88.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素由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及其衍生物组成,目前己发现20余种,在赤潮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医药、军事防化等方面都有应用潜力[其结构、类型和应用见本集刊王云峰等(2003)“麻痹性贝毒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由于PSP毒素的稀有来源和国际社会对STX交易的禁止,限制了国内PSP毒素应用及研究的全面深入展开,因此本文作者对PSP毒素进行了制备,并采用不同方法对制备的PSP毒素进行了研究。 PSP毒素能够选择性地可逆抑制可兴奋膜的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Frace et al.,1986;Penzotti et al.,1998)。本文利用神经束膜下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报道了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PSP粗毒素对小鼠运动神经末梢膜电流和NG108-15细胞钠离子通道的作用研究结果,并与STX标准毒素的作用结果进行了比较。 NG108-15细胞是由小鼠神经母细胞瘤和大鼠胶质细胞瘤融合的杂交细胞,经分化剂分化后,显示诸+L1196如兴奋性、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与培养肌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等多种神经细胞的基本特性(Hamprcht,1977)和Na+、K+、Ca2+等多种离子通道,已作为神经细胞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药物对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Enomoto et al.,1992; Docherty et al.,1992;Shi et al.,1993;Hu et al.,1997a;Hu et al.,1997b);发育出具有Na+内流支持的锋电位(Hamprecht,1977),该电位是分析作用于膜钠离子通道药物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89.
We have examined wind-induced circulation in the Sea of Okhotsk using a barotropic model that contains realistic topography with a resolution of 9.25 km. The monthly wind stress field calculated from daily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 (ECMWF) Re-Analysis data is used as the forcing, and the integration is carried out for 20 days until the circulation attains an almost steady state. In the case of November (a representative for the winter season from October to March), southward currents of velocity 0.1–0.3 m s−1 occur along the bottom contours off the east of Sakhalin Island. The currents are mostly confined to the shelf (shallower than 200 m) and extend as far south as the Hokkaido coast. In the July case (a representative for the summer season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significant currents do not occur, even in the shallow shelves. The simulated southward current over the east Sakhalin shelf appears to correspond to the near-shore branch of the East Sakhalin Current (ESC), which was observed with the surface drifters. These seasonal variations simulated in our experim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ESC. Dynamically, the simulated ESC is interpreted as the arrested topographic wave (ATW), which is the coastally trapped flow driven by steady alongshore wind stress. The volume transport of the simulated ESC over the shelf reaches about 1.0 Sv (1 Sv = 106 m3s−1) in the winter season,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grated onshore Ekman transport in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shelf waves propagat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0.
南海罗斯贝变形半径的地理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南海 1°× 1°网格的标准层季节平均温、盐度资料 ,在未引入Boussinesq近似条件下 ,采用改进的Thompson Haskell算法求解线性化斜压海洋水平大尺度波的垂直结构方程 (重力内波方程 ) ,从而得到了南海各网格点的第一斜压重力波相速度和相应的罗斯贝变形半径 ,并探讨其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以期有助于南海环流和中尺度涡旋以及有关海洋侧边界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