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7篇
  免费   1396篇
  国内免费   1658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548篇
地球物理   2074篇
地质学   3819篇
海洋学   389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369篇
自然地理   105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The diagenetic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carbonate rocks, which is different to that of clastic rocks, decides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existing state organic matters in carbonate rocks. This has been verified by both 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organic petr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of many samples. Based on the hydrous pyrolysis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the low-mature carbonate rocks, the contrasting study on the yield and their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existing state soluble organic matters of a series of various maturity samples shows that the different existing state organic matters make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t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uring every evolution state. So that,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rocess of carbonate rocks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three stages: the first is the direct degradation of biogenic bitumen macromolecules during the immature stage, the second is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kerogen at the mature stage, the last stage is the expulsion or release of inclusion organic matter owing to the increased thermal expansion pressure during the high evolution stage. Part of achievements of the Eighth Five-Year National Science-Technology Key-Task Project “85-102-02-07”.  相似文献   
182.
以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盆地和中国东北部的松辽盆地为例,通过对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的分布特征、生储盖特征以及形成时代的比较,对纵向拼合式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含油气性作了探讨。阐明了具有相似结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同一时期处于相近地理环境中的沉积盆地,应具有相似的含油气远景;而这一切都是由近似的成盆动力学机制,即:地球深部动力所诱发的远源板内应力、地幔底辟等因素所控制的,再一次证明了裂谷类型的沉积盆地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指明了在我国东部原裂谷系中开展油气普查勘探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3.
由震源机制和地震波各向异性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变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吕庆田  许志琴 《地质论评》1997,43(4):337-346
本文据青藏高原天然地震震源参数和地震波各向异性资料,讨论了高原岩圈不同圈层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84.
雅砻江畔雅江县城区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雅江县城座落于雅砻江河畔。在城区0.84km^2范围内发育有城南滑坡,城区斜 地面变形、城东危岩和城北滑坡四大地质灾害单元,构成了较为罕见的雅江县城独特的地质灾害特征。论述了雅江县城稆种地质这为害的特征及危害性,并对各咱地质灾害单元按其轻重缓解提出相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5.
IntroductionYunnanProvinceislocatedinthesouthofNorth-SouthseismiczoneinChina.ItisoneofthehighseismicactiveregionsinChinesemainland.Morethanonehundredstrongearthquakeswithmagnitude6ormoreoccurredinthisregioninhistory.AsanimportantsoutheasternmarginofTibetanPlateau,YunnanregionisahotspotinstudyonthedynamicsofTibetanPlateau.Theactionsofcompressivestressinnorth-southorientationandgravitationalpotentialcausedlateralextrusionofmaterialintheplateauwiththeupliftingofTibetanPlateau.Severalblocksa…  相似文献   
186.
2003年6月17日和7月10日,先后在四川省西昌市和西昌-昭觉间发生2次ML4 8级强有感地震.对于这2次地震,我们曾作了较好的中期和短期预测.但是对于6月17日发生的第一次ML4 8级地震,未能做出临震预测;对于第二次地震,则在7月1日向上级填报的周会商表中作了明确的临震预测,7月10日,在西昌-昭觉间发生了ML4.8级地震.根据西昌地震遥测台网各子台的P波初动求解震源机制,结合地震所处的地质构造以及现场烈度考察圈定出的结果分析,认为这二次地震是由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凉山断裂所围成的凉山小菱形块体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7.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主震和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和发震机制。  相似文献   
188.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华北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RTL算法所得到的异常大多具有短期或中短期特征. 震前VRTL变化型态可分为两类:Ⅰ类具有相对完整的变化形态,大多呈现从0开始的上升——转折下降或下降——转折上升形态;Ⅱ类变化形态不完整,一般从0开始急剧上升或下降,无明显转折,主震发生在VRTL极值附近.VRTL上升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增高,意味着地震活动增强;VRTL下降则意味着地震活动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地震活动的平静.据此给出由RTL算法进行中、短期异常识别并粗略估计发震时间的方法. 该方法Ⅰ,Ⅱ类异常3个月内发震的R值评分分别为0.6及0.3左右, 6个月内的R评分分别为0.7及0.4左右.对特征时间跨度、特征距离、震级下限等对VRTL的影响, 以及其它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9.
巴基斯坦北Potwar形变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基斯坦北Potwar形变区是西北喜马拉雅褶皱逆冲带前陆区的一部分,绘制了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图. 与相邻地区比较,该区地震并不活跃,没有显示出与地表地质构造相关的清晰地震活动图象. 做出了4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结果表明,有3次地震是左旋走滑断层活动,另一次地震是逆断层活动.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向为NW-SE和NE-SW. 现今的构造形变很可能也包括基底的形变.   相似文献   
190.
朱燕 《内陆地震》2004,18(2):162-168
通过分析、比较1996--2003年喀什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新疆伽师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多次6级地震的地磁前兆异常特征,发现在这几组地震活动过程中喀什地震台的地磁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说明与地震破裂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相关性,且地磁响应比异常和总强度差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站周围小范围的震源区介质电性结构的变化。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并不十分突出,有别于1996—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前地磁异常量较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