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0篇
  免费   929篇
  国内免费   985篇
测绘学   255篇
大气科学   530篇
地球物理   1757篇
地质学   2161篇
海洋学   669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55篇
自然地理   7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密度对非饱和粘土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伟  王世梅  黄净萍 《地震工程学报》2011,33(Z1):214-217,222
取三峡库区某滑坡滑带土制备不同干密度的重塑土样进行饱和渗透试验和非饱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得到不同干密度重塑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通过理论公式预测出相应的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而得到不同干密度重塑土样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渗透系数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减小,当基质吸力较高时,渗透系数随基质吸力的变化比较小;...  相似文献   
992.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icient methodology for computing constant‐ductility inelastic response spectra. The computation of constant‐ductility spectra involves numerical root‐finding algorithms to find the strongest structure providing a desired ductility response. Smooth inelastic structural behavior is modeled using a first‐order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 and the transient structural response is solved using an implicit algorithm requiring Newton iterations at each time step. For structural models with smooth hysteretic behavior (not piece‐wise linear), a simple root‐finding method involving a combination of hyperbolic fits, linear interpolation, and Newton's method converges upon the highest strength (conservative) solution with a small number of iterations. The effect of the hysteretic smoothness on the occurrence of multiple roots is examined for two near‐fault and two far‐fault earthquake records, and for two measures of ductility and for normalized hysteretic energy. The results indicate how the smoothness of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affects ductility demand and constant‐ductility response spectra.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3.
周期气压波对地壳应变场观测影响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壳应变场常用钻孔体应变仪进行测量,而周期为几分钟到几小时的短周期气压波是影响体应变仪工作的一种长期因素.本文以Evertson等人推导的体应变短周期气压干扰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了体应变气压影响系数与气压周期、岩石弹性参数和井孔深度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由于体应变观测井孔存在耦合效应,又建立了大气压垂直载荷作用下观测井孔耦合系数计算方程,比较了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体应变气压影响系数理论观测值与无孔岩石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并与涞水、顺义、东三旗和昌平台的Sacks体应变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比对分析.这对地震前兆微动态信息背景场的探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多分量勘探相比常规纵波勘探而言有许多的优势,PP/PS联合AVO分析和反演是强而有效的储层识别方法。在本文中,我们推导了更精确的转换波AVO反射系数公式;并在入射角小于30度时进行了进一步简化,其对于转换波AVO分析和反演而言更加简单有效。基于该近似,我们进行了PP/PS联合AVO反演。实际资料的实例表明,反演得到的纵横波速度比可很好地识别岩性及油气。反演得到的流体因子和泊松比等其他属性在储层处也显示出明显异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5.
预测盆地基岩岩性不仅对于研究盆地的深部地质结构及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对基岩风化壳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盆地重、磁异常成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盆地基底岩性综合预测研究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方法技术.指出在地震构造界面的约束下采用重力剥皮技术可以较为可靠地获取基底岩性重力异常并分...  相似文献   
996.
选取我国长序列资料测站点中月降水与月均温资料较全的6个站点:西安、广州、汉口、沈阳、重庆、上海,以10a为一次成组实验,时域分辨率定为季,计算出各季月降水与月均温的相关系数,然后用相关分析和贝努里概型分析月均温与月降水之间的相关联系,初步得出我国长序列资料测站点春、夏、秋、冬月降水与月均温的相关稳定性联系。结果表明:①我国月降水与月均温在春、夏、秋、冬季均存在相关关系,以夏、秋季节最显著且为负相关,故我国常见干热或湿凉型夏、秋季;②我国华南地区春季月降水与月均温负相关关系显著,故常呈现干热或湿冷型春季;西北地区冬季月降水与月均温负相关关系较为明显,常呈现干热或湿冷型冬季。  相似文献   
997.
陶芸  陈锁忠  都娥娥 《水文》2011,31(3):76-81
在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同位素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苏锡常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利用氢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建立潜水与微承压水的δD-δ18O关系曲线,分析潜水含水层与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关系以及微承水的蒸发程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与14C研究微承水与现代水的补给关系;利用常规的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浅层地下水补给源的变化问题。结合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地层岩性、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从而指导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相关系数和Fisher最优分割法的汛期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径流形成原理出发,提出了采用降雨径流相关系数作为汛期分期指标的基本思路。以陕西省石头河水库1954~2007年的日降水和日流量资料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时段径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影响不同时段径流量的主要因素,计算了主要影响因素与时段径流量的相关系数,采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将石头河水库汛期划分为汛前过渡期(4月1日~5月20日)、前汛期(5月21日~7月10日)、主汛期(7月11日~8月10日)、后汛期(8月11日~9月20日)和汛后过渡期(9月21日~10月31日),并结合区域气候特点和实际发生的洪水对成果进行了合理性论证。该方法资料要求低,计算简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集对分析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晶  王文圣  李跃清 《水文》2011,31(2):11-14
将集对分析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合,提出了集对分析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思路是将研究对象t-1时和t时的影响因子集构造为集对并计算联系度,由联系度的同一度、差异度、对立度及研究对象t-1时的值为输入,研究对象t时的值为输出,构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以年径流预测为例研究表明,模型结构清晰、步骤明确、预测精度较高,为集对分析应用于水文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近50年挠力河流域上游径流深变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50年挠力河上游径流深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并且径流深的递减与面上降水量的递减总体上一致,但不同的时段,径流深突变较为明显,并且与面上降水量的多少出现反常现象。通过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得出自1963年以来,研究区域面上降水量与径流深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征为径流系数呈减少趋势。采用径流系数差异的秩和T检验法(α=0.05,n1=7,n2=43,T=255,T1α=108.52,T2α=248.47,T>T2α>T1α),同样得出1956~1962年径流系数系列与1963~2005年径流系数系列之间不具有一致性。运用降水—径流深频率曲线分析得出,同样的降水频率下,得出1963~2005年期间比1956~1962年期间径流系数也有显著的减少。研究结果表明:①降水是径流深变化的关键驱动力;②集水区域人为活动导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是径流系数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③自2001年起,径流深的变化主要受龙头桥水库的调节以及水稻灌溉用水量的控制。建议应当增大龙头桥水库生态环境的调水功能,严格限制宝清水文站以上水稻田的发展面积;开展坡耕地退耕还林,增加森林的保育力度。本研究方法及结论,对未来科学配置挠力河流域水资源,尤其是寻求合理的湿地水资源恢复方案,以及分析三江平原旱化过程及其原因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