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21篇
  免费   9239篇
  国内免费   12896篇
测绘学   4297篇
大气科学   5273篇
地球物理   9809篇
地质学   35701篇
海洋学   5404篇
天文学   4340篇
综合类   3621篇
自然地理   7511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807篇
  2022年   1553篇
  2021年   1729篇
  2020年   1798篇
  2019年   2073篇
  2018年   1656篇
  2017年   1927篇
  2016年   2154篇
  2015年   2347篇
  2014年   2869篇
  2013年   2787篇
  2012年   3184篇
  2011年   3356篇
  2010年   2901篇
  2009年   3547篇
  2008年   3421篇
  2007年   3894篇
  2006年   3725篇
  2005年   3305篇
  2004年   3111篇
  2003年   2982篇
  2002年   2677篇
  2001年   2340篇
  2000年   2163篇
  1999年   2003篇
  1998年   1768篇
  1997年   1537篇
  1996年   1382篇
  1995年   1158篇
  1994年   1196篇
  1993年   999篇
  1992年   805篇
  1991年   565篇
  1990年   515篇
  1989年   423篇
  1988年   312篇
  1987年   205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4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高布锡 《天文学报》2005,46(3):322-330
月日潮汐摩擦和地球惯量矩变化是日长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本文中,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和古生物钟数据,对过去15亿年以来的月日潮汐摩擦、地球惯量矩变化和日长长期变化等作了数值对比研究.由此得到二个重要结论:一是仅利用地球的自转形变不能解释J2的变化,这说明地球的重力分异现象至今仍存在着;其二是在几亿年前的潮汐摩擦比现在大得多,若取潮汐耗散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时,理论结果与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回归年日数和朔望月日数数据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13.
114.
农业自然资源据其在农业利用过程中的地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成农业自然资源的环境,另一类为可资直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即狭义的农业自然资源)。陕西秦巴山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复合山体高峻庞大,地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垂直分异明显。区内有:森林、草场、野生生物、林特产与农作物等多种农业自然资源。据此,提出了本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5.
秦岭凤太矿田层控铅锌(铜)矿床的金属物质、硫和成矿溶液主要来自深部基底的岩石,属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从这一理论认识出发可进一步分析控矿地质条件及今后在该区有效地寻找同类矿床。  相似文献   
116.
在太阳活动区的物理研究中,特别是在二维动力学光谱分析中,迫切需要相应活动区的磁图资料。本文介绍了在太阳光谱仪的入射狭缝后安装一种新型偏振器进行活动区二维磁场观测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获得日面上任一点的磁场强度,且可快速获得活动区的纵向场磁图。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多条谱线的同时观测,获得有关磁力线管结构等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7.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于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8.
119.
We present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formation of massive stars from turbulent cores of density structure  ρ∝ r −1.5  . The results of five hydrodynamical simulations are described, 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core, fragment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small clusters of protostars. We generate two different initial turbulent velocity fields corresponding to power-law spectra   P ∝ k −4  and   P ∝ k −3.5  , and we apply two different initial core radii. Calculations are included for both completely isothermal collapse, and a non-isothermal equation of state above a critical density  (10−14 g cm−3)  . Our calculations reveal the preference of fragmentation over monolithic star formation in turbulent cores. Fragmentation was prevalent in all the isothermal cases. Although disc fragmentation was largely suppressed in the non-isothermal runs due to the small dynamic range between the initial density and the critical density, our results show that some fragmentation still persisted. This is in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uggestions that turbulent cores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single massive star. We conclude that turbulence cannot be measured as an isotropic pressure term.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