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160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3422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8 毫秒
971.
中条山区前寒武纪铜矿床地质历史演化及成矿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条山区铜矿床是在中条古裂谷地质构造环境中演化形成的。本文从涑水杂岩期-绛县期-中条期-西阳河期等不同时代地质历史演化,分别探讨了中条山区不同类型铜矿床时空分布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它们早期形成的矿源层受不同时代的层位和岩性控制,但在后期的2000~2100Ma和1800~1900Ma较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对不同类型铜矿床进行了叠加和改造,使铜质进一步富集,最终形成工业矿床  相似文献   
972.
杨斜断裂以南元古代古侵入体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商州杨斜断裂以南,天井湾断裂(商丹断裂带分枝断裂)以北地区发育的一套片麻杂岩体是中带(户县—兰田地区)秦岭岩群中解体出的最古老的变质侵入体,而秦岭岩群变质地层仅部分残留其中。依据侵入体产状、成分特点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岩石单元。岩石化学特征表明,该变质侵入体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洋壳向陆壳俯冲的构造环境,推断其形成时代为早晋宁期。  相似文献   
973.
中天山基底岩系的韧性-脆韧性改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自成  刘良 《地质科学》1996,31(4):391-396
造山带核部往往都存在一些古老的中深变质岩系,后期都受到多次构造作用的叠加,从而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面貌。夹于中东阿尔卑斯造山带中的门德雷斯、克谢希尔、尼德、阿拉尼亚和比特利斯等变质地块(阿达米亚等,1976),以及我国大别群(陈江峰等,1993)、秦岭群(游振东等,1994)等都是如此。中天山地区存在类似情况,这里存在两类基底岩系,一类基本未变质,另一类则由中深变质岩系所组成。前一类以伊犁地块的基底为代表(车自成等,1994),出露地层由中晚元古界浅海碎屑岩、叠层石碳酸岩和上覆的冰债层组成,构成区内稳定型基底;另一类以巴伦台群为代表(车自成等,1994),由各类结晶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和不同时代的岩体组成活动型基底。后者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并受到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除明显的多期变形外,其同位素年龄也从元古代直至中生代呈现连续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4.
略论泰州组及其时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孢粉系统学方法研究前人发表的江苏北部海安凹陷和盆地西缘钦30井泰州组的孢粉组合,并由此对这两个地区泰州组的地质年代和区域对比提出不同的看法:即海安凹陷的泰州组应是白垩纪最晚的马斯特里赫特期的沉积,而钦30井泰州组则为坎佩尼或部分为前坎佩尼期的沉积。结合介形类动物群的产出,将上述两地区的泰州组与泰州组建组的泰1井泰州组等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75.
武金岗  高苹  汤志成  陶炳炎 《气象》1996,22(10):51-53
分析冬小麦越冬前叶龄变化,温度有效性随播期,发育期变化及其对叶龄的影响。用样条回归方法,建立了叶龄与有效积温模式,并用该模式确定冬小麦适播期以及插补缺测的叶龄。  相似文献   
976.
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夷平过程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讨论了高原隆起的早第三纪至现代青藏高原的7次抬升过程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应用气象学理论分析了当时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结论;(1)高原隆起前的干热气候是由于隆起全球地势平坦,致使大气热机效率很低之效;(2)渐新世初高原的水平尺度达到斜压大气地转适应的临界尺度,大气环流从南北两极“两涡对峙”突变成地球三极的“三涡鼎立”气候发生突变;(3)分析了2.5Ma时高原抬升到2000m这一重要临界高度后大  相似文献   
977.
Regional metamorphic belts of the Japanese Islan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kashi  Nakajima 《Island Arc》1997,6(1):69-90
Abstract An overview of the regional metamorphic belts of Japan is given in the context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Japanese Islands. The Japanese Islands were situated on an active margin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or its constituent landmass before their assembly during the Phanerozoic. The Japanese Island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metamorphosed and unmetamorphosed accretionary complexes, granitoids and their effusive equivalents that were formed by the Cordilleran-type orogeny. The metamorphic belts are regarded essentially as a deep-seated portion of an accretionary complex. In spite of continuous subduction of oceanic plates beneath the continents, these orogenic rocks were formed quite episodically, as evidenced by discontinuous matrix ages of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es and a striking concentration of isotopic ages of the granitoids. A systematic along-arc age shift of Cretaceous large-scaled granitic magmatism and regional metamorphism suggests a tectonic control such as ridge subduction, which triggered the episodic orogeny. A tectonic model based on the paired metamorphic belts, combined with the non-steady tectonic control, works well to explain this magmatism and metamorphism in a single arc-trench system as a continental margin process. However, the juxtapositional process of the paired metamorphic belts is still a problem. Two possible cases, namely transcurrent displacement and back-arc overthrust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78.
华南某些含钨花岗岩的K-Ar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华南某些与钨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和钨矿脉样品的K—Ar年龄,共37件。这些花岗岩的表观年龄自183Ma至99.5Ma(年龄值为715Ma的岩体与钨矿无关),其中68%以上样品值域在150Ma左右。~(40)Ar/~(36)Ar—40K/~(36)Ar等时线图解给出的等时年龄为132.1Ma,说明这些花岗岩在形成时代上属中侏罗到早白垩世。我们发现在华南钨矿成矿域内,有一个从中心带向外年龄逐渐变青的趋势。用矿脉中和矿脉侧云英岩中云母类矿物所做的K—Ar定年得到的矿化作用的年龄,与各自相关的花岗岩的年龄非常接近,以至于很难用K—Ar定年法加以区别。即成矿作用和成岩作用有一种准同期性。等时线对应的~(40)Ar/~(36)Ar初始比高于现今大气Ar的比值,表明花岗岩在固结时有继承Ar存在。  相似文献   
979.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幕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中国东北地区分布着约690个火山锥和火山口,50000km~2的玄武岩和粗面岩。自白垩纪晚期到现代可分为10个火山幕,即大屯幕(86—61Ma)、双辽幕(49—39Ma)、下辽河幕(37—27Ma)、甑峰山幕(23—19Ma)、奶头山幕(16—13Ma)、老爷岭幕(11—7Ma)、军舰山幕(4.5—2.0Ma)、龙岗幕(1.5—0.8Ma),白头山幕(0.58—0.06Ma)和五大连池幕(近10000年以来)。火山活动的高潮在中新世和第四纪。早期火山活动发生在松辽地堑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山活动逐渐向两侧呈递叠式发展,在大陆边缘一例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80.
天然热释光测量方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寻找隐伏铀矿体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地质研究手段。经多种类型铀矿床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发现埋深几十米至二百多米深的盲矿体。此外,还可划分复式岩体不同侵入期和确定其侵入时代;区分产铀岩体与非产铀岩体;划分硅化带中各期石英岩的先后活动序次,进而确定与矿化有关的断裂带及各种热液铀矿脉的成矿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