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9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570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486篇
地球物理   970篇
地质学   1512篇
海洋学   36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56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研究了北京市海淀区2004~2006年全年逐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与地面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细菌性痢疾发病与水汽压(空气绝对湿度)高度相关,单相关系数平均可达0.85以上.在所有候选预报因子中,它的方差贡献可占80%.采用多元回归概率分级技术,建立了细菌性痢疾医疗气象预报及风险水平评估模式.该模式预报结果可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广大城乡居民卫生防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谢平  刘媛  杨桂莲  章树安  许斌  刘静君 《水文》2012,32(2):40-43,39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越来越显著,大量水文序列的统计规律不再满足一致性要求而出现了变异。水资源日益重要的社会地位,要求在对水文变异进行检测的同时,需进一步量化影响其变异的因素,但目前归因分析的研究仍以定性或半定量为主。由于降雨和径流是水循环中关键的水文要素,且分别可以反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利用降雨-径流关系提出了定量研究水资源变异的归因分析方法。结合乌力吉木仁河三级区1956~2000的年径流和年降雨序列,在对其分别进行变异诊断的基础上,定量地分析了造成该区水文变异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乌力吉木仁河三级区水资源变异的贡献率为24%,而人类活动影响的贡献率为76%,可见人类活动是造成该区水资源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小白洋淀水-沉积物系统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以端村小白洋淀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测定了6个样点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15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了其组成与来源特征,探讨了不同多环芳烃单体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15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总含量(PAH15),水相为40.1-74.0ng/L,算术均值51.0ng/L;悬浮物为2438.0-5927.0ng/g,算术均值4528ng/g;沉积物为466.9-1366.4ng/g,算术均值为755.6ng/g;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相比,污染较轻,(2)三相中均以2、3环PAHs为主,其比例均高于80%;并且,从水相、悬浮物相到沉积物相,2环PAHs依次降低,3环、4环依次升高,高环检出率和含量也依次升高,(3)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以生物质燃料(秸秆、薪材)和煤的燃烧为主,以液体化石燃料(汽油、柴油和原油)的燃烧为辅,(4)沉积物中的芴(FLO)、菲(PHE)含量在潜在生态风险效应区间低值(ERL)与中值(ERM)之间,其生态风险几率介于10%-50%之间;其他PAHs单体的含量均低于ERL,其生态风险几率均低于10%.  相似文献   
14.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对各种生态风险及环境问题进行评价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雅安地震灾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及生态环境特征,选取芦山县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GIS及SPSS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风险源、风险受体、暴露和易损性分析,建立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划分生态风险区类型,进而提出生态风险管理对策。结果表明:1)微度和低度生态风险区集中分布在高海拔的森林及草地生态系统,该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抗干扰能力较强,地质灾害及人类活动影响较小;2)中度和高度生态风险区具有沿农田及建设用地生态系统集聚分布的特征,该区地质灾害频繁,地壳活动性较强,生态系统抵抗灾害的能力较差。研究结果可为地震灾区防御、规避风险及安全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ncrease pressure on challenges to sustain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cities. Conventional, “hard” adaptation measure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gh costs, inflexibility and conflicting interests related to the dense urban fabric, and 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 (EbA) has emerged as a potentially cost-efficient, comprehensive, and multifunctional approach.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ystematises research on urban EbA. We propos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hat draws on theory from ecosystem service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science. It conceptualises EbA in terms of five linked components: ecological structures, ecological functions, adaptation benefits, valuation,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practices.Our review identified 110 articles, reporting on 112 cities, and analysed them using both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and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We found that EbA research in an urban context is fragmented due to different 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nd concepts. Most articles focus on heat or flooding, and the most studied ecological structures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such hazards are green space, wetlands, trees and parks. EbA is usually evaluated in bio-geophysical terms and the use of economic or social valuations are rare. While most articles do not mention specific practices for managing ecological structures, those that do imply that urban EbA strategie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integrated into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Few articles considered issues of equity or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in EbA.W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challenges for future EbA research. First, while the large amount of data generated by isolated case studies contributes to systems knowledge,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s perspectives that position EbA in relation to the wider socio-economic and bio-geophysical context. Second, normative and ethical aspects of EbA require more thought, such as who are the winners and losers,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processes that put people at risk from climate-related hazards. Third, there is room for more forward-looking EbA research, including consideration of future scenarios, experiment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new ecological structures and the role of EbA in transformative adaptation.  相似文献   
16.
Chen  Qiong  Liu  Fenggui  Chen  Ruijie  Zhao  Zhilong  Zhang  Yili  Cui  Peng  Zheng  Du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11):1859-1875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The risk po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can be largely reflected by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The analysis of long-term hazard series can reveal the mechanisms by...  相似文献   
17.
罗源湾船舶溢油风险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罗源湾远期油轮的发展预测,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罗源湾海域未来 S 年中发生船舶溢油事故的概率基础值为 0.361×10-4/S,进而对罗源湾船舶溢油风险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罗源湾海域船舶溢油概率约为每 10 a 一次,每次产生的溢油量约为 57.3 t 原油,经过一个潮周期,油膜面积理论估算值为 0.64 km2.针对罗源湾海域的实际情况,还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J2EE和ArcIM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备案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J2EE和ArcIM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备案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系统三层体系结构、模块化思想设计要点和实现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系统应用Struts技术、数据库技术、ArcIMS的WebGIS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通用地理信息功能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备案自动审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备案的自动审批、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一体化平台。该系统为有关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省域煤矿事故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科学把握煤矿事故发生的宏观规律及区域煤矿安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本文尝试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开展区域煤矿事故的研究,基于空间自相关性、时空演化规律方法研究了2006-2015年中国省域煤矿事故的时空分异特点,并分析了省域煤矿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相对风险度。主要结论:①中国各省区之间煤矿事故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随着各省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改善情况的不同,其自相关性在不断下降;②以空间重心转移曲线分析中国煤矿事故发生的时空演化规律,10年间煤矿事故空间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③重特大事故频发的省区由于监管措施的有力执行往往具有较低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平均煤矿生产能力低的省区具有较高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④建立基于解释变量的贝叶斯空间模型,以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指标评估中国各省区煤矿事故相对风险度,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相对危险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各省区差异较大,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省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包括湖北、福建等,危险度较低的省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等。  相似文献   
20.
扬子板块俯冲加积杂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大别—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系的地质产状,本文将其与高压—超高压岩石一起作为大陆板块俯冲的加积杂岩来考虑,发现它们在岩石类型、变质时代和原岩性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可看作为扬子板块大陆俯冲的加积杂岩。由此根据板块俯冲的加积楔模型,对浅变质岩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地球动力学解释,结果对扬子板块俯冲及其与华北板块碰撞的俯冲带和缝合带位置提供了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