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16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632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树根桩加固地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根桩加固处理地基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结合树根桩施工实践,论述了树根桩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22.
黄理兴  陈平 《岩土力学》1996,17(4):70-77
介绍了安阳电厂冷却塔碎石桩复合地基静载、动力触探、瑞利波法系列原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冷却塔地基加固与改良效果及施工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3.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介绍了用自行编制的适用于群桩地基基础应力、变形分析的三维非线性程序对一种有代表性的群桩进行分析的情况。讨论了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制和应力、变形分布特点,并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就不同的荷载水平、桩长、桩上置换率、土层分布、桩身变形模量等诸因素对地基沉降、桩端应力、桩的承载率的影响和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4.
深基坑排桩—圈梁支护结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排桩-圈梁的协同作用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对深基坑排极支护结构进行了弹性地基梁有限元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以广珠准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粉喷桩处理段的变形及孔压测试数据为基础 ,对用粉喷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沉降、基底横向差异沉降、边桩变形、孔压分布规律及固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
水流冲击管道内滞留气团的刚性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学分析证明,在不计局部水头损失时,目前常用的几种简化刚性数学模型的最大气压计算结果相等,并与管道内初始充水段长度无关。但算例表明,对于初始充水段较短或滞留气团体积很小情况,这些简化模型的计算误差将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甚至导出错误结论。笔者导出的完整刚性数学模型,弥补了简化模型的不足,同时指出了刚性模型的理论缺陷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7.
水泥搅拌桩与锚杆组合支护结构的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豪  陈振建  方家强 《岩土力学》2004,25(Z2):265-270
水泥搅拌桩--锚杆组合支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组合支护结构,笔者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各相关力学参数研究,分析了该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变形性态.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表明本文所得结论对该组合支护结构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温州世贸中心大厦钻孔灌注桩的主要特点和施工难点,以及在生产施工中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特别针对该工程中风化残留体施工难度大、桩孔深的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处理办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9.
采用小动力无加压旋挖钻机在粒径较大的卵砾石地层和泥页岩地层中进行1500 mm以上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由于钻机动力小且不能加压,用常规嵌岩短螺旋钻头钻进出现进尺慢或不进尺现象。通过对河南西峡县宛西制药责任有限公司新厂房桩孔施工过程中出现此种现象的分析和处理,提出了嵌岩短螺旋钻头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0.
Rec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response of rigid passive piles is dominated by elastic pile–soil interaction and may be estimated using theory for lateral piles. 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at passive piles normally are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scatter of the ratio of maximum bending moment over maximum shear force and induce a limiting pressure that is ~1/3 that on laterally loaded piles. This disparity prompts this study. This paper proposes pressure‐based pile–soil models and develops their associated solutions to capture response of rigid piles subjected to soil movement. The impact of soil movement was encapsulated into a power‐law distributed loading over a sliding depth, and load transfer model was adopted to mimic the pile–soil interaction. The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in explicit expressions and can be readily obtained. They are capable of capturing responses of model piles in a sliding soil owing to the impact of sliding depth and relative strength between sliding and stable layer on limiting force prior to ultimate state. In comparison with available solutions for ultimate state, this study reveals the 1/3 limiting pressure (of the active piles) on passive piles was induced by elastic interaction. The current models employing distributed pressure for moving soil are more pertinent to passive piles (rather than plastic soil flow). An example calculation against instrumented model piles is provided, which demonstrates the accuracy of the current solutions for design slope stabilising pil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