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2篇
  免费   1253篇
  国内免费   1177篇
测绘学   392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1245篇
地质学   5093篇
海洋学   490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372篇
自然地理   45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树轮重建小兴安岭五营1796年以来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五营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红松 (Pinus koraiensis) 树轮宽度年表与五营气象站的气候要素响应分析表明,树轮年表与生长季上一年10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由此重建了1796-2004年五营10月份平均温度。此外,4月下旬的温度变化对五营红松树木的径向生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796-2004年,五营共经历了4个偏冷和4个偏暖期。周期分析表明,重建序列以3.33 a的周期最为显著,对重建序列30 a尺度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871年和1900年前后,五营地区10月份平均温度出现了显著的均值突变,1851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方差突变。  相似文献   
102.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浅层天然气藏是一种伴随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油气藏, 具有埋藏浅、规模大的特点, 其埋藏深度一般小于300m。浅层天然气藏由深部裂解气沿断裂上升被天然气水合物封盖而形成, 识别似海底反射(BSR)是寻找浅层天然气藏有效方法。浅层天然气藏的气源主要有热解气、生物气和混合气, 陆坡张性断裂是气体运移的主要通道, 水合物下部的砂层是浅层天然气藏的主要储集层, 水合物层则是封盖层。从南海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看, 浅层天然气藏在陆坡深水区广泛分布且气藏厚度大, 潜在资源量非常可观, 是一种新型的开采成本相对低廉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3.
伊拉克A油田白垩系孔隙型碳酸盐岩高渗透储层具有分布普遍、类型复杂、成因多样等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泥晶生屑砂屑灰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及泥晶生屑灰岩;生物扰动加剧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导致高渗透储层在全油田广泛分布。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的观察和测量,孔隙度、渗透率和毛管压力的测定,综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发现高渗层的形成受层序演化、次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环境、硬底形成、生物扰动及(准)同生期暴露淋滤等复杂多因素共同控制。高渗透储层形成模式表现为Khasib组沉积时期为晚高位域期,在Kh2-1-2L段上部沉积过程中,发生首次次级相对海平面下降,形成沉积间断。沉积间断期间硬底和区域规模性的生物扰动同时发育,在Kh2-1-2L段硬底尚未被胶结的相对疏松的基质中掘穴,形成厚几十厘米、迂曲状互相贯通的生物扰动通道。沉积间断结束后,在晚期高位域层序背景下,次级相对海平面上升,松散生屑砂屑充填扰动通道。由于沉积物堆积速率较快,限制了胶结作用的发生,使扰动通道内充填物能够发育连通性好的粒间孔,而后次级相对海平面再次下降,发生(准)同生期暴露淋滤。由于扰动部位连通性好,成为溶蚀流体优势通道,导致沿扰动部位发育溶孔及扩溶缝,形成了“粒间孔+溶孔+溶缝”高渗透网络。A油田高渗透储层物性表现出发育强烈生物扰动的部位具有明显高渗特征,其孔喉较粗,排驱压力低,孔喉配位数高、连通性好。高渗层全区稳定发育,由西至东厚度逐渐增大,高渗层的分布对油田单井产量、含水上升和油田采出程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在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下伏和上覆调整油气藏之间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及形成条件之间关系,对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聚集圈闭类型和侧向运移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互补分布的主要原因;反转断裂沟通与下伏油气藏调整程度是造成下伏与上覆调整油气藏剖面互补分布的主要原因。利用地层砂地比值大小可以确定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互补分布范围。当地层砂地比大于40%时,主要形成以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当地层砂地比小于20%时,主要形成以地层-岩性为主的油气藏。利用下伏油气藏内反转断裂分布范围便可以确定出上覆调整油气藏范围,上覆调整油气藏分布范围即为其与下伏油气藏剖面互补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05.
随着油气藏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准确识别复杂储层变得愈发重要,地震反演已成为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本文对蒙占国塔木察格盆地南部凹陷1 800 km2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研究,研究工作包括测井曲线的标准化校正、地质框架模型的准确建立及其它反演参数的正确选取.波阻抗反演结果为研究沉积相划分、砂体空问展布的认识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区主要日的层南屯组沉积物源多、相变快和在地震剖面上无法追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储层预测的精度直接制约着油气开发的经济性与有效性,而低频信息的补偿是改善储层反演效果的有利途径之一.常规的测井曲线内插低通滤波建模方法难以精细表征复杂地质背景下的低频模型.为降低研究区特殊地质体对储层反演带来的影响,采用迭代法建立低频模型,建模中分步考虑压实作用、特殊岩性等因素影响,并通过反演效果不断迭代更新低频模型,最终准确建立反映不同岩性(包含火山岩)的反演低频模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保证储层反演结果的可靠性,为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了资料;同时基于反演结果,对东海西湖凹陷W气田主力层(P1)有利储层进行重新刻画,优化了开发井水平段的位置,该井实施结果证实钻遇了优质储层.用迭代法建立的低频模型为复杂地质背景地区储层预测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利用最新处理完成的轮古东300 km2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多手段识别出轮古东气田发育3期4组断裂。断裂控制了裂缝走向与裂缝发育密度,裂缝主要为高角度(45°~75°)构造窄裂缝,沿裂缝存在溶蚀,走向主要为NESW。纵向上,一间房组裂缝发育密度最大(14条/100 m),其次为鹰山组(6条/100 m)和良里塔格组(4条/100 m);平面上,裂缝主要分布在主干断裂周边1 km范围内,随着距断裂距离增大,裂缝发育强度(裂缝线密度)呈指数降低。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主干断裂及伴生裂缝发育特征,将轮古东断裂破碎带平面上划分为"羽状破碎带、转换破碎带、斜列破碎带、复合破碎带"4种结构,羽状破碎带分布面积最广,是油气最富集的区域,是目前高效井的集中分布区,围绕羽状破碎带的钻探为走滑断裂控储控藏研究和寻找新的油气富集区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8.
The Middle Jurassic Khatatba Formation acts as a hydrocarbon reservoir in the subsurface in the Western Desert, Egypt. This study, which is based on core samples from two exploration boreholes, describes the lithological and dia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hatatba Formation sandstones. The sandstones are fine‐ to coarse‐grained, moderately to well‐sorted quartz arenites, deposited in fluvial channels and in a shallow‐marine setting. Diagenetic components include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compaction, cementation (calcite, clay minerals, quartz overgrowths, and a minor amount of pyrite), and dissolution of calcite cements and feldspar grains. 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an early calcite cement suggests that the Khatatba sandstones los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primary porosity at an early stage of its diagenetic history. In addition to calcite, several different cements including kaolinite and syntaxial quartz overgrowth occur as pore‐filling and pore‐lining cements. Kaolinite (largely vermicular) fills pore spaces and causes reduction in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Based on framework grain–cement relationships, precipitation of the early calcite cement was either accompanied by or fo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part of the pore‐lining and pore‐filling cements. Secondary porosity development occurred due to partial to complete dissolution of early calcite cements and feldspar. Late kaolinite clay cement occurs due to dissolved feldspar and has an impact on the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Khatatba sandstones. Open hydraulic fractures also generated significant secondary porosity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where both fractures and dissolution took place in multiple phases during late diagenetic stages. The diagenesi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help control the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Khatatba sandstones. Fluvial channel sandstones have the highest porosities and permeabilities, in part because of calcite cementation, which inhibited authigenic clays or was later dissolved, creating intergranular secondary porosity. Fluvial crevasse‐splay and marine sandstones have the lowest reservoir quality because of an abundance of depositional kaolinite matrix and pervasive, shallow‐burial calcite and quartz overgrowth cements, respectively.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9.
基于陆上油田密井网的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经过数十年积累,理论基础及表征方法已比较成熟,然而,将其应用于海上油田稀疏井网条件时,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笔者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基于海上油田开发地质研究方法,形成了井震结合、以"复合砂体"为核心的海上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理论与表征方法,其特点在于运用三维原型建模、地震构型相预测及地震驱动确定性建模等技术,重点表征影响海上油田开发的五、六、七级构型单元(复合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复合点坝),针对开发阶段的小层细分对比及不连续渗流屏障刻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应用这套理论及方法开展精细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依然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发挥地震资料作用并探索人工智能的地震解释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0.
辽宁滨海河谷地下水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辽宁滨海河谷区进行地下储水空间分类的基础上,从地下储水空间的结构特征、边界条件、库容确定及补给源方面论证了重点滨海河谷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可行性.通过对构建地下水库的重点要素的分析,认为六股河、兴城河、复州河、登沙河滨海河谷区初步具备建设地下水库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