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2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359篇
地质学   1022篇
海洋学   283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8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动力地貌过程是河口与海岸滩涂研究的基础和关键。从动力地貌作用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河口与海岸滩涂动力地貌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强调采用先进仪器进行现场原型观测、加强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协同作用下的滩涂动力地貌过程及灾害研究、加强当前滩涂开发已移至中低滩背景下的滩涂动力地貌过程演变趋势研究、加强不同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滩涂区域粘性泥沙运动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重视国内外滩涂动力地貌过程的对比研究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数量可以较为可靠地反映基础研究队伍情况。2001—2011年地质学科基金申请数量不断增加,显示基础研究队伍得到新生力量的补充,从事地质学基础研究的单位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分析揭示,目前地质学基础研究队伍结构存在如下主要问题:①地质学科基础研究队伍青年人才比例相对偏低,青年人才的补充滞后;②地质学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连续性差,具有明显分段特征,可能会导致在某个时期科研资源和岗位竞争加剧,或是缺少特定层次的人才,引发科研工作的"瓶颈效应";③地质学申请项目增长在专业上不均衡,反映目前地质学科研队伍向侧重于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方面转移的趋势,长远发展不利于基础科学的源头创新和知识积累。分析了上状现象的原因,并初步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继续推进区域化探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在区域化探方面,完成调查面积82.93万km2(累计完成756.62万km2),发现异常4 708处,经验证发现各类矿产411处,其中有色金属矿产273处,占66.4%,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开展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通过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来圈定找矿靶区和进行资源潜力定量预测。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面,完成调查面积26.56万km2(累积完成165.66万km2),建立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重金属元素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与变化趋势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表明,中国土地达到优质级占53%,优良级占33%,较差等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表明,全国表层土壤(0~0.2m)平均碳密度仅为3 186t/km2,且各地区碳密度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中国土壤有机碳处于低水平和不稳定状态。"十一五"期间勘查地球化学针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深化和延拓地质工作内涵,逐步形成矿产资源评价、生态地质科学研究、土地质量与生态评价、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及基础地学研究等现代地质工作若干重要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994.
碳酸盐与硅质碎屑的混合沉积机理和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沉积作用是一类特殊而又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沉积现象,混合沉积作用的研究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国内对其沉积机理、控制因素等方面的认识仍不够深入,经典的范例较少.本文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等近期的研究成果,阐述和总结了混积岩产出的沉积环境,混合沉积的4种类型、4种剖面结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沉积机理与控制因素等混合沉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以下刚果盆地Albian阶Sendji组混积岩的研究为例,利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求得混积地层较好地保存了米兰科维奇旋回,证实了受米兰科维奇旋回影响的气候因素对混合沉积作用的发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影响,同时混合沉积作用强弱及其旋回性变化也是区域构造活动的响应,构造活动的强弱与混积作用范围、规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惠 《地质与勘探》2013,49(1):154-161
构造叠加晕法已在50多个矿山开展了深部盲矿预测应用,取得了显著找矿效果.本文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的概念及典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的研究思路、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关键,介绍了具体工作方法,包括野外工作布置及特殊的采样方法及要求,构造叠加晕研究中需计算的地球化学参数、图件,构造叠加晕叠加结构的识别依据和方法、建模要求和成矿预测靶位圈定方法.只有掌握构造叠加晕方法技术,才能建立起具有本矿区特色、预测准确性较高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模型对本矿区深部及外围预测,才会取得显著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陈斯伦  朱维科 《水文》2013,33(1):94-96
阐述了武江“2006·07”洪水的成因、规模、灾害以及对这场洪水的查测、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等情况,并就这些成果的价值在学术上、实际应用上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7.
余震活动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曲均浩  蒋海昆 《中国地震》2012,28(2):109-120
从介质和应力的不均匀性、力学加载、流体侵入及应力腐蚀、速率-状态依从等几方面对余震活动机理研究进行综述.已有的研究表明,介质和应力的不均匀性是余震产生的基本前提.瞬时蠕变和余滑观点能够从力学的角度解释震后极短时间内余震的快速衰减,而应力松弛过程更有利于解释长时期的余震活动特征.流体侵入及应力腐蚀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余震的演化过程.受主震应力扰动影响的断层间的相互作用,始终存在于余震的活动过程之中.各类模型和理论解释都在努力寻求与G-R关系和修改的大森公式这两个统计地震学基本关系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8.
随着旅游地学研究的深入和地质公园建设的不断完善,作为地质公园建设核心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本文是作者几年来从事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的总结,主要目的是在对地质遗迹保护进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的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出科学的对策与措施,实现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收集与考证以及历史地震传言调查,得到如下认识:(1)1329年在福建闽江口曾发生过1次震级约为51/2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26.1o,东经119.7o。(2)1517年5月10日福州市附近曾发生过1次43/4级震群地震,其等震线呈北东向,震中位置为:北纬26.0o,东经119.2o。  相似文献   
1000.
西北地区特色作物对气候变化响应及应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白兰瓜、 大樱桃、 酿酒葡萄、 苹果、 桃、 当归、 党参、 黄芪、 甘草、 枸杞等10种特色作物的生长发育、 种植区域、 气象灾害、 生物量、 产量与品质等对现代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 气候暖干化使多年生特色作物萌芽或返青提早, 生长发育速度提前加快; 瓜果类作物全生育期缩短, 根类作物全生育期延长; 使种植区的高度提高150 m左右, 向更高纬度扩展,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对旱作农业区的特色作物气候产量下降, 对灌溉农业区的影响较少, 有利于喜温凉特色作物气候产量增加, 对较耐旱的影响较轻, 对不够耐旱受到较大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瓜果类作物的品质, 尤其含糖量提高. 提出了建立特色作物种植基地或示范区, 实现农工商产业系列服务, 创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管理新模式适应气候变化; 制定精细化综合农业自然资源区划,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根据未来气候预测和不同气候年型调整作物种植比例;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 评估、 预警与防御工作等4个方面的措施应对气候暖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