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篇 |
大气科学 | 7篇 |
地球物理 | 28篇 |
地质学 | 69篇 |
海洋学 | 8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是反映岩体工程特性的重要参数。通过对鄂西恩施地区典型滑坡区白垩系砂岩、三叠系粉砂岩、三叠系薄层泥灰岩、三叠系粉砂质泥岩、泥盆系石英砂岩和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灰岩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弹性模量E、泊松比µ、岩块的块体密度ρ和纵波速度Vp等试验数据的聚类和相关分析,表明白垩系砂岩和三叠系粉砂岩、三叠系粉砂质泥岩和二叠系灰岩参数间关联模式完全一致,其中岩块密度和纵波速度的关系最密切,将两者的乘积作为组合参数进行参数关联式拟合可提高拟合精度。分别对各地层岩石拟合出考虑多种因素且形式简明的参数关联式,并对拟合残差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拟合出的参数关联式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2.
自从相干地震数据体概念被提出以来,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基于相干性检测地质结构不连续性的算法。例如,基于特征结构的相干算法,局部结构熵算法以及第二与第一特征值比值算法等。本文基于小波变换具有多尺度多分辨率分析的优点,提出了在特定的小波变换分频瞬时属性上,利用局部结构熵算法来检测地震数据的局部不连续性。实际地震资料检测结果表明,基于分频瞬时相位的局部结构熵算法更能有效地检测到地震数据的细微变化,对于油气藏的精细刻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鄱阳湖氮磷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2008-10至2009-07之间4次的记录资料,阐述了鄱阳湖区氮磷营养盐的时间以及空间变化特征,并对硝氮、氨氮、磷酸盐和pH进行了相关分析,对鄱阳湖区进行了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该湖区氮磷营养盐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湖区水质受河流径流以及浮游植物的影响较大.在时间分布上表现出4月份的N/P比值最小,说明该季节正是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最主要时期.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鄱阳湖的上游污染物浓度远小于下游污染值,湖区向出湖口浓度有增高趋势.N/P值从10月份的7.8上升至1月份的31.2,随后下降到4月份的7.4,在7月份又上升至8.9.氮磷营养盐和pH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如在4月份无机氮和pH的相关系数达0.5.综合各项因子的分析可以得出,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是鄱阳湖在调查期间为磷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5.
影响黄土湿陷性等级的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理论研究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分析模型。选用天然重度、干重度、孔隙比、含水率、塑性指数5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以湿陷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黄土的天然重度、干重度、孔隙比对黄土湿陷性等级影响具有共性,可归为一类因子;含水率和塑性指数分别为一类,这样就将相关的原始因子转换为相互独立的因子。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引入黄土湿陷性系数等级评价中,不仅保留了原始因子的信息,而且还消除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减小了误差,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分析模型与实际工程相吻合,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6.
利用遥感的手段来研究城市现象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使用这种方法首先需要从遥感图像中提取一些定量描述城市的统计指标。本文根据EJ.Heikkila对模糊城市系统理论的描述,首先分析了提取描述该模糊城市系统的指标困难之所在,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逐步侵蚀算法,来解决模糊城市系统中遥感图像在像素级精度中“城市用地”概念难于理解和计算的问题,并在VCA.0 下编程实现了这种算法,提取出了描述模糊城市的三个遥感信息指标。 相似文献
97.
空间多维数据模型及OLAP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维数据模型定义了数据仓库的度量和维度结构,是OLAP和某些数据挖掘模型的基础和数据仓库应用的重要手段,但用传统的多维数据模型和OLAP技术处理空间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文中尝试在传统多维数据模型中引入空间维度,在度量中引入指向空间聚合结果的空间聚合索引,并引入空间算子集合,从而构造出空间多维数据模型和空间立方体,在模型物理实现的基础上,试验了空间立方体的OLAP操作。 相似文献
98.
相干体解释技术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讨论相干体技术在鲍店煤矿十采区实际地震资料中的应用。利用相干体的时间切片来分析相邻道地震信号的相似性,进而探测小断层和分析地质构造。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解释可以看出,相干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断层解释方法,可以提高解释精度,缩短勘探周期。 相似文献
99.
Anisotropy and heterogeneity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 are suspected of greatly affecting rates and patterns of ground‐water seepage in peats. A new laboratory method, termed here the modified cube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h and Kv) of 400 samples of bog peat. The new method avoids many of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xisting field and laboratory methods, and is shown to give relatively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K. In the majority of samples tested, Kh was much greater than Kv, indicating that the bog peat was strongly anisotropic. Log10Kh, log10Kv, and log10 (Kh/Kv) were found to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depth, although none of the relationships was simple. We comment on the scale dependency of our measurement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
Quantitative trends in sponge ecology research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Mikel A. Becerro 《Marine Ecology》2008,29(2):167-177
Abstract It is almost dogmatic that sponges are one of the most relevant groups in benthic marine communities, a statement generally based upon their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in natural communities. But beyond their conspicuousness, do we really know the role that sponges play in nature? Using a series of productivity indicators, this review evaluates the relevance of sponge research to the general scientific community, particularly the contribution of sponge ecology to the broader science of ecology. The relevance of sponge research ranked second out of eight taxonomic groups. Ecology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sponge research output but it ranked poorly compared to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ecological literature in the remaining taxonomic groups. Sponge ecology focused primarily on the species level of organization even though the relevance of these studies fell well below expected. This review suggests that the ecological relevance of sponges is insufficiently supported by ecological data and would benefit from better scientific support. Sponge ecology has the opportunity to contribute to the broader science of ecology in numerous topics where sponge research may be particularly relevant. Broader ecological contributions will help verify the ecological relevance that the great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sponges sugges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