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3篇
  免费   6714篇
  国内免费   3086篇
测绘学   2125篇
大气科学   2670篇
地球物理   5967篇
地质学   10280篇
海洋学   2648篇
天文学   284篇
综合类   1399篇
自然地理   1690篇
  2025年   79篇
  2024年   593篇
  2023年   485篇
  2022年   673篇
  2021年   864篇
  2020年   876篇
  2019年   1006篇
  2018年   830篇
  2017年   929篇
  2016年   981篇
  2015年   1076篇
  2014年   1293篇
  2013年   1164篇
  2012年   1244篇
  2011年   1273篇
  2010年   1125篇
  2009年   1189篇
  2008年   1098篇
  2007年   1220篇
  2006年   1185篇
  2005年   978篇
  2004年   925篇
  2003年   771篇
  2002年   632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560篇
  1999年   484篇
  1998年   486篇
  1997年   434篇
  1996年   371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307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21.
河南省农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环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乔家君  吴娜琳  李德洗 《地理研究》2012,31(9):1598-1610
采用因子分析法、重心分析法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利用SPSS、ArcGIS和GeoDa,探究了河南省县级尺度农田利用集约度及其空间分布、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河南省农田利用集约度较高的县级单元多分布于河南省东北部;近邻城市的农田利用集约度亦较高;农田利用集约度相近的县级单元呈空间集聚态势,尤其是以较低农田利用集约度的县级单元更为明显;农田利用集约度重心点位于河南省几何中心点的东北方向,且随着时间推移仍不断向东北方向移动。农田利用集约度是农业生产者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人文等环境的约束下,结合劳动力、耕地等自身资源条件,经分析判断后对农田利用效果的评价。探究农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可了解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农户生产决策特征及其变化,为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2.
伪谱法弹性波场数值模拟中的边界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界条件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地震波数值模拟研究者的一个难题,许多人都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但是该问题仍然需要研究.本文针对伪谱法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的特殊要求,即所有网格点相互耦合,且傅立叶变换的周期性使得方程在网格边界上很难得到一个吸收的替代方程,研究衰减边界条件中衰减系数的变化对边界反射波衰减效果的影响.数值实验结果说明,随着衰减系数的增大,振幅衰减加快,用很少的过渡带网格就可以使边界上的反射波能量很小.但是如果衰减率过大,就会在传播区和过渡带产生干扰波场.因此,在衰减系数的选择上应采取折中办法,即在取某一较小的衰减系数的前提下,设置较少的过渡带网格数使边界的能量反射最少.  相似文献   
923.
张丹丽  谢强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259-1265
基于3层普通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能力谱法评估了矩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从实验结果中获取能力曲线,并利用在地面特性条件下的各站记录的地震地面运动建立需求曲线。评估结果表明,3层混凝土框架可以抵抗地面条件为1和2的所有地震带A,B,C,D和E的地震荷载;对于地面条件3,混凝土框架在地震带A,B,C和D中的实验结果令人满意;对于地面条件4,混凝土框架只对地震带A和B有效。  相似文献   
924.
地震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的统一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勇 《岩土力学》2012,33(1):255-261
在非地震主动土压力公式的基础上,用微分薄层法给出了地震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公式,其中填土面倾斜、墙背倾斜、填土为黏性土、墙背与填土间同时存在凝聚力c和内摩擦角? 作用、墙后破裂体存在水平向和竖向的地震加速度,目前所见的地震情况下和非地震情况下的主动土压力均是此公式的特例。对上述同一条件下的挡墙用过墙踵的整块破裂体作静力平衡分析(如库仑分析),得到的总土压力与文中微分薄层法得到的总土压力大小相等,但微分薄层法作用点位置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设计抗震和非抗震各类挡墙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25.
任伟  金胜 《现代地质》2011,25(6):1167-1173
巴丹吉林沙漠拥有世界罕见的高大沙山群。为了解巴丹吉林高大沙山结构与成因,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测量,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二维反演得到了沙山的横截电性剖面。沙山电性剖面深部呈现明显的低阻,而沙山中部存在一定规模高阻区域。判断巴丹吉林沙漠众多高大沙山群的形成是由其稳定的西北风作用、源源不断的地下水补给机制和特殊的地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下水由于蒸腾作用上升遇到古老沙丘的钙质层阻挡,由背风坡底部蒸发出来。水蒸气凝结在顶部滚落的沙子表面,使其抗风蚀能力增强,起到固沙作用;随着时间推移,沙山越来越大,形成高大沙山。  相似文献   
926.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隧洞围岩变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森  杨圣奇 《岩土力学》2011,32(1):63-69
由于在许多实际条件下,比如节理岩体中,线性的M-C准则不太适用,非线性的Hoek-Brown比较适用,因此,可以尝试使用这一非线性屈服准则对洞室变形进行研究。研究隧洞变形时,将围岩分为弹性区、应变软化区、塑性流动区。采用Hoek-Brown准则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对洞室变形进行了理论推导;软化区域围岩参数随着塑性变形增加而变化,解析法难以求得应力,采用龙格-库塔方法进行数值计算,求解得到塑性软化区和流动区半径,并最终求得洞室变形。通过算例计算表明,在不考虑软化区和流动区时,方法和Carranza-Torres计算结果相差甚小;随着原岩应力的增加,膨胀角对洞室变形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927.
获取了2020年4-7月新疆于田Ms6.4地震区周边约400 km范围内连续的中国气象卫星FY-2G遥感热红外资料,选取北京时间凌晨1:00~5:00时的分钟值数据,经过小波变换和功率谱估计法进行处理,得到研究区地震前后相对功率谱异常演化过程,对比分析了 2019年相同频率同期的相对功率谱幅值,并讨论了异常时间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28.
程春泉  黄国满  杨杰 《测绘学报》2015,44(5):510-517
由于机载SAR多普勒参数受载机不稳定飞行和复杂地形影响明显,目前仍缺少有效的矢量估计法。本文对POS和DEM数据及其误差对机载多普勒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距离-共面方程构建的SAR几何关系为基础,在POS和DEM数据支持下,建立了一种多普勒参数矢量估计法,并通过仿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理论和仿真表明,本文方法在高山地形、不稳飞行及大斜视角等复杂条件下,亦能够为机载SAR瞬时多普勒中心提供高精度估计。  相似文献   
929.
本文提出了在τ-P域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把地震道集由时-空域变换到τ-P域,然后对共P数据体进行相移或相移加插值偏移,将偏移后的各共P数据体叠加得到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该算法能够实现陡倾地层的正确归位,降低偏移处理维数,减少计算机内存需求,易于并行处理,但是计算量和所花费的计算机时间仍然很大.为此我们又提出了针对目的层的分时(层)偏移方法,由于只考虑目的层,可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文中以二维实际地震资料及三维数值模型资料的处理说明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0.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基于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指数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指数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中国省域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呈波动变化,略有下降,东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度呈现“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发展态势,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格局; 相对发展阶段呈现“新型城镇化滞后→同步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滞后”的演变态势,东部地区处于城乡融合发展滞后状态,中部和西部地区逐步迈向同步发展状态; ③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科技投入、教育投入对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度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