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8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1186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4091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组建和发展空间图形数据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IS的核心是建立空间图形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联动关系.在"辽宁省1/20万空间图形数据库"项目建库及系统结构设计中,利用国产GIS基础软件平台MAPGIS进行系统图层分类、数据输入和图形编辑,最终建立起空间图形数据库.利用GIS创建的空间图形数据库是进行其他地质研究的基础,可为下一步进行矿产预测提供多源图层及空间信息资料.GIS在矿产资源预测和其他地质领域,尤其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资源与环境评价、矿产资源与矿权管理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2.
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及其系统构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余敬  姚书振 《地球科学》2002,27(1):85-89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系统论为基石, 在前人矿产资源承载力、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融数量维、质量维和时空维, 强调发展、代际公平和协调于一体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力新概念, 并围绕可持续力将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和智力等要素系统化, 采用“聚焦法”构建出以“发展力”和“协调力”为两大支撑功能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力系统.   相似文献   
933.
德兴铜矿矿山污染高光谱遥感直接识别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利用高光谱图谱结合特征开展矿山污染直接识别研究.首先详细分析了德兴铜矿矿山污染(废矿、废水以及植被) 地物的光谱特征, 总结出可利用于直接识别和提取这些污染物的特征光谱, 从而利用矿区航天Hyperion高光谱数据并以矿物识别谱系技术为主有效地识别出矿区的污染类型及其分布.对于以黄铁矿等含铁矿物为主的围岩或贫矿矿石的氧化污染利用70 0nm、10 0 0nm以及2 2 0 0nm附近的特征吸收分别识别出含Fe3 + 矿物及其Fe2 + 和Fe3 + 混合矿物, 并进一步根据光谱特征识别出赤铁矿和针铁矿; 根据矿区水体在6 0 0nm附近吸收特征的差异相对区分出酸性水、碱性水和中性水; 根据植被在6 85nm附近的最大吸收深度相对地划分植被污染程度.最后建议建立矿山污染地物光谱数据库.该研究为利用高光谱的技术优势快速且有效地直接识别与提取出污染源的种类、类型并分析其潜在的污染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矿山污染监测、治理规划和复垦提供了新技术和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934.
李红红  周云轩 《世界地质》2000,19(4):385-391
为扩大布敦花铜矿远景储量,寻找陷伏矿床,对布敦花铜矿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已知矿体的地球物理特征,建立成矿地球物理模型,进而利用已获得的各种物探信息对矿区及其外围进行找矿远景和靶区的预测。  相似文献   
935.
绢云母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绢云母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流动性、吸水性、耐磨性、消光性及白度,根据这些性质分析探讨了绢云母的陶瓷、橡胶、橡胶、造纸等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绢云母作为一种新型的优质多功能性矿物材料,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存在着资金、但同时也存在着资金、技术、资源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36.
地幔矿物岩石的电导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有生 《地学前缘》2000,7(1):229-237
电导率高压测量技术的完善 ,使得人们在就位测量条件下获得了一系列地幔高压相矿物的电导率。由此 ,在回顾近几年地幔矿物岩石电导率的测量结果时 ,重点介绍了地幔高压相矿物的电导率研究。文中还介绍了根据地幔矿物岩石电导率数据而获得的电传导机制研究结果以及基于实验室电导率数据建立的电导率模型。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在实验条件控制较好的高压装置上测量电导率时 ,实验室的电导率数据应该可以用来帮助电磁学家约束对野外数据的解释。  相似文献   
937.
斜方蓝辉铜矿在我国的发现及其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我国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铜矿中发现了一种具有页片构造的Cu-S矿物。其基质相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u1.756S,与1969年在日本发现的斜方蓝辉铜矿的化学式一致,这是该矿物在我国的首次发现;该矿物页片相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u1.684S,是笔者未曾描述过的一种新的Cu-S矿物相,该矿物基质相和页片相混合的X射线衍射图谱上的绝大多数峰与合成斜方蓝辉铜矿的衍射峰可对应。由此,笔者认为上述成分略有差异的连  相似文献   
938.
氟铁云母——“姑苏城外”发现的新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铁云母是三八面体云母类矿物新种 ,属铁云母的富氟类似物。新矿物产于“姑苏城外”近郊苏州A型花岗岩上部氟铁云母分异岩中。矿物呈自形 -半自形板片状 ;铁黑色 ,半透明。密度 3.18g/cm3(实测 )和 3.2 3g/cm3(计算 )。二轴负晶 ;钠光下测得折光率 :Ng =Nm =1.648,Np =1.596;2V(实测 )≈ 0° ,2V(计算 ) =0° ;Y =b =Nm。矿物多色性强 :Ng棕褐色 ,Nm暗绿色 ,Np浅棕色。由电子探针、湿法和原子吸收分析等手段提供的氟铁云母化学成分均值(wB% ) :SiO2 34 .12 ,Al2 O313.89,FeO 2 6.19,Fe2 O37.86,MgO 1.4 9,MnO 0 .68,Li2 O 0 .4 7,TiO21.2 9,ZnO 0 .2 7,NiO 0 .0 1,K2 O 8.73,Na2 O 0 .19,Rb2 O 0 .4 2 ,CaO 0 .0 2 ,BaO 0 .4 4 ,SrO 0 .0 1,H2 O 0 .91,F 3.91,Cl痕量 ,S 0 .0 0 ,O =F 1.65,总量 99.2 5。按O OH F Cl S =12及四面体阳离子数之和为 4计算的氟铁云母经验化学式为 :(K0 .92 Na0 .0 3 Rb0 .0 2 Ba0 .0 1) 0 .98(Fe2 1.82 Fe3 0 .4 9Al0 .19Mg0 .18Li0 .16Ti0 .0 8Mn0 .0 5Zn0 .0 2 ) 2 .99(Al1.17Si2 .83) 4 .0 0 O10 (F1.0 3OH0 .50 O0 .4 7) 2 .0 0 。其理想化学式为 :KFe2 3 AlSi3O10 F2 。氟铁云母属单斜晶系 1M型 ,空间群C2 /m。晶胞参数 :a =0 .5369( 8)nm、b =0 .92 89( 3)nm、  相似文献   
939.
报道了金伯利岩的橄榄岩捕虏体中自然铁-偏离正常矿物化学成分的矿物(NSM)文象交生体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该交生体可能是含自然铁和偏离正常矿物化学成分的方铁矿组合构成的深源流体作用于岩石圈地幔并经过固溶体分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0.
岩石圈深部的水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水的相图、典型地区的地温曲线、矿物的脱水行为及一些矿物和岩石的含水量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以15.5~25.1km深度为界,在该深度以上的岩石圈浅部水是液态,而在该深度以下的岩石圈深部水是气态,水以矿物的结构水形式被带入到15.5~25.1km深度以下的岩石圈中,若矿物结构水完全脱出,在储冲带中水临界温度至矿物脱结构水的极限温度相对应的的区域内(如秦岭15.5~64.0km),平均含水量的0.5~1.0%,讨论了在岩石圈深部矿物脱水作用与局高压环境、高导低速带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