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1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536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610篇
地球物理   333篇
地质学   1133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58篇
自然地理   187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Pasta is as much an institution as a food in Italy, where it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national culture. Its historical geography is one of strong regional variations based on climate, social factors, and diffusion patterns. These are considered herein; a taxonomy of pasta types is presented and illustrated in a series of maps that show regional variations.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divides pasta into eight classes based on morphology and, where appropriate, filling. These include the spaghetti and tubular families, pasta shells, ribbon forms, short pasta, very small or “micropasta” types, the ravioli family of filled pasta, and the dumpling family, which includes gnocchi. Three patterns of diffusion of pasta types are identified: by sea, usually from the Mezzogiorno and Sicily, locally through adjacent regions, and outwards from the main centers of adoption. Many dry pasta forms are native to the south and center of Italy, while filled pasta of the ravioli family predominates north of the Apennines. Changes in the geography of pasta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modern duality of culture and commercialism.  相似文献   
82.
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自1999年建成以来,记录了大量地震波形资料,从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云南省及邻区共发生ML≥4.0地震168次,对这些地震的震级重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于云南省的区域地震,近震的体波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之间不满足昆明地震台网多年使用的MS=1.13ML-1.08这一换算公式,且发现ML也不一定大于MS。  相似文献   
83.
中国转型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婧  李诚固 《地理学报》2012,67(8):1021-1030
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进入城乡互动与统筹发展的转型期.以中国中心城市为样本,城乡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为研究视角,中心与外围区域为空间范围,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多元变量分析模型方法,对中国区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要素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建立了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模型,划分了中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地域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城市外围县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总量、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中心市区,经济要素过度集聚中心市区的格局发生转变.但中心城市外围县区的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与中心市区仍有较大差距,公共设施与服务的非均等化是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因素.依据城乡要素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空间变化,中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可以划分为中心市区集聚型、外围县区快速成长型、中心外围相对均衡型、中心外围整体发展型等4种类型,反映出中国各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阶段、城乡结构特征与空间形态的地域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84.
大庆油田嫩江组二段底部与嫩江组一段顶部成片套损严重,从前一直认为泥岩吸水膨胀、蠕变是导致成片套损的主要因素。成片套损位置研究发现,嫩江组二段底部与嫩江组一段顶部成片套损实际集中于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内,而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矿物学特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其不含遇水膨胀的蒙脱石,且粘土矿物含量也低于其上下相邻岩石,表明其遇水膨胀与蠕变较弱,岩石遇水膨胀与蠕变不会构成成片套损的主要原因。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岩心观察描述、镜下鉴定、矿物成分综合测试和岩石强度性质研究发现,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泥岩为富含长英质的质地坚硬岩石,含粘土矿物较少,不含蒙脱石,岩石吸水能力差、膨胀与蠕变能力弱;标志层中存在多个化石富集带,化石沿岩石层理分布形成沿层理方向的区域性力学薄弱面;沿化石层层理的抗张强度与抗剪强度远低于其他层位和垂直于层理方向的强度性质。因此,一旦注入水进入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富含化石的岩石沿岩石层理优先发生破坏,并迅速扩展,形成成片套损现象。  相似文献   
85.
本文了三峡工程前期勘察研究的几个问题,即区域稳定性及地震活动,水库工程地质,库岸稳定性,水库移民迁建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坝址及建筑物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天然建筑材料等,还阐述了前期主要地质结论的验证,最后,论述了对断裂构造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采用了种省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的离差和比离两个指标,分别判断1990 ̄1995年我国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的空间状态,并进一步阐明了其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7.
古特提斯东昆仑活动陆缘及其区域成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昆仑地质构造特征、石炭—三叠系火山 -沉积建造及区域岩浆作用研究显示 ,海西 -印支期 ,该区属于古特提斯北侧活动陆缘的组成部分。活动陆缘区特殊的沉积环境、区域岩浆活动及构造变形动力等作用 ,构成了区域矿产形成的主要背景和控制因素 ,从而使不同类型和元素组成的矿床得以形成 ,并表现区域成矿的总体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88.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大陆经济中心之一的上海市来说,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方面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产业空间结构调整计划延期,但另一方面却同时也为上海市宏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政策调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从上海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上海市应该重新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重视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济合作,重视新技术研究开发,重视工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89.
辽河群广布于辽东地区,为一套古元古代层状中浅变质岩系.由于原岩存在沉积相变,加之后期变质变形的改造,各地岩性组合差异较大.经多年野外实地考察,将辽河群大致划分为两区、四相段,并进行较深入的建造与改造的研究,不仅解决了辽河群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问题,而且也解决了与邻区同时代地层对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社会经济情景的设定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关键环节.本文回顾了社会经济情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主要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介绍了区域社会经济情景的构建及在灾害风险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