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718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白垩纪丹霞红层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长期被认为是在氧化条件下山间盆地河流湖泊环境中形成,其红色为后期次生氧化所致。本文以武夷山山脉中段西麓江西石城盆地一套白垩纪丹霞红层层序为研究对象,选取盆地中建上村(JSC)、工业园(GYY)和花园村(HYC)3个地点,分别进行详细野外特征观测、采样室内测量、微形态和地球化学分析。HYC红层剖面由粗大砾石和细小砂土混杂堆积,分选差,发育层理但并非完全连续,部分地层之下发育钙结核甚至钙板,属干旱区山间盆地边缘相季节河流沉积;而JSC和GYY两剖面均为质地较均匀的红色粉砂粘土,发育钙结核层或钙质淀积层,属干旱区远离洪积山口的盆地相对中心沉积或者长期高出水面台地的风成沉积序列。各剖面粘化层底部均发现淋溶淀积形成的钙积层(钙板层或钙结核层);微形态样品显示有粘土充填的根孔,孔隙壁发育红色粘土和胶体,呈光性定向排列,存在成壤碳酸盐多次淋溶淀积成的多层CaCO3结构,均指示成土发生过程;粒度特征显示粘粒含量高(<2μm含量为10.94%),粒径大小集中分布于2~63μm之间,占65.25%,整体特征与黄土古土壤沉积颗粒相似;石城红层样品存在不同程度元素富集和亏损特征,其中JSC剖面样品常量元素的CIA指数均值为72.95,指示该红层经历了比陕西洛川黄土和甘肃西峰红粘土更强的化学风化,而且地层的红色随地层层理/层次发生深浅变化,是原生颜色,指示沉积物是地表氧化环境,因此认为石城白垩纪红色粘土层与黄土高原第四纪古土壤或新近纪红粘土类似,是长期地表干热氧化环境下形成的红色古土壤。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土壤钙结核发育状况与降水量之间关系、钙结核淀积深度与降水量之间关系、土壤碳酸盐层出现的深度与降水量之间关系和常量元素CIW与降水量之间关系来重建古降水量。  相似文献   
802.
红提葡萄气候区划的制定有助于政府部门科学布局红提葡萄种植区域,提高种植区的红提葡萄品质和产量。还可带动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霍尔果斯市气候资源利用率。利用霍尔果斯市及周边10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插值方法,根据红提葡萄种植的气候生态条件,筛选出≥10℃积温和无霜冻期作为红提葡萄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将霍尔果斯市红提葡萄种植区划分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分布在海拔720 m以下的南部平原地带;次适宜种植区分布在霍尔果斯市中部海拔720~950 m的山前平原;不适宜种植区位于霍尔果斯市域北部海拔高度950 m以上的天山山区。  相似文献   
803.

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伊利石结晶度是东亚夏季风的有效指标,但以前对该指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沉积。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西峰第四纪黄土(0~2.6Ma B.P.)和三趾马红土上部(2.6~3.6Ma B.P.)代表性样品的粘土矿物( < 2μm)进行了测试,结合伊利石化学指数I(002)/I(001)值对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KI值)指示的环境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四纪黄土伊利石结晶度主要继承了原始风尘特征,而第四纪古土壤伊利石结晶度指数KI值均显著高于相邻黄土,与伊利石化学指数I(002)/I(001)值和成壤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KI指数可以有效地指示整个第四纪黄土沉积的风化成壤强度,对研究东亚夏季风长期演化具有重要的潜力;上新世三趾马红土KI值较高的特征表明上新世期间我国北方夏季风环流整体上较第四纪时期强盛。进一步分析KI值与I(002)/I(001)值的关系后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表明伊利石结晶度的变化是由于风尘堆积在风化成壤过程中,伴随着Fe-Mg离子的不断淋失,伊利石晶体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804.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烃汞叠加晕法在红层覆盖区“探深找盲“的可行性,在红岩溪矿段白垩系红层覆盖区面积4.3 km2范围内开展了网度为160 mx20 m的烃汞叠加晕面积性试验工作。通过总结红层土壤成矿元素与烃汞组分异常叠加特征、异常场结构和异常模式、空间对应关系以及在平面上分布规律,得出了以下结论:① 红岩溪矿段红层土壤地球化学场存在深源叠加场和同生叠加场。② 在矿脉走向上,同生叠加异常为无矿段,深源叠加异常为有矿段;在矿脉倾向上,对偶双峰异常模式控制矿体产出位置为有矿段,反之,为无矿段。③ 在平面图上,由对偶双峰异常模式中头部和尾部异常形成的环带异常的展布方向,为矿体侧伏方向;不同环带异常叠加,说明深部有平行盲脉产出,通过深部工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05.

第四纪期间干旱的触发机制及持续时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然而针对东亚夏季风前沿的中国南方地区晚第四纪干旱事件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九江市沙河(SH)红土剖面(厚6.94 m)的环境指标,分析该地区的古植被和古环境信息,重建晚第四纪中国南方地区干旱化历史,解译干旱气候在中国南方红土中的环境效应及关联机制。结果表明:1) SH红土剖面网纹红土层(6.94~4.69 m)到上覆黄棕色土层(4.69~0 m)记录了中国南方地区晚第四纪气候环境逐渐变干的趋势,尤其是黄棕色土层记录的干旱化过程进一步可分为A (下)和B (上)两阶段。B阶段(2.24~0 m)较A阶段(4.69~2.24 m)粘粒含量由27.59%减少至24.37%,粉砂含量由71.36%增至74.52%,CIA指数由81.50降至78.05,风化淋溶指数ba值由0.33增至0.46,风化程度减弱,粒径明显增大。2)孢粉分析表明,0.29~0.23 Ma (带Ⅲ,2.24~0 m),松属花粉相对高含量可能指示本地降温和冬季风增强的过程,陆生草本相对增加,高炭屑浓度指示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加,尤其是在Ⅲ-2(1.50~0 m)各环境指标对干旱气候响应更为明显,区域干旱化过程明显加深;晚第四纪南方地区整体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林下灌木和陆生草本发育,与现在的地带性植被落叶阔叶林相比,当时植被带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南移;3)结合冰期-粉尘-干旱耦合特征,推测0.29 Ma之后冷空气活动增强及空气湿度的下降共同驱动中国南方地区干旱化程度增强,成壤和植被组合变化特征很可能是冬季风增强导致区域干旱化程度加强的表现,该研究为认识中国南方红土植被和气候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06.
四川盆地红层分布广泛,其特殊的工程特性常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通过分析成仁高速文宫连接线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得出边坡在开挖和降雨的影响下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进一步用FLAC3D进行数值分析,显示开挖卸荷和降雨影响导致滑坡灾害,其后缘发生拉裂破坏,并引发滑坡前部发生剪切滑移破坏。针对该类型的边坡,开挖后应对路堑以上部分及时采取加固措施,避免降雨入渗软化土体,加剧滑坡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807.
Abstract: There is a group of variegated marine deposits, including the red beds widespread in the area of Tianba, Kangmar, southern Tibet, which previous works have contributed to Cretaceous Zongzhuo Formation by lithologic associations only, but with poor fossil evidence. Due to the absence of age dating fossils, the red bed age is obscure. Abundant Cretaceous radiolaria were discovered from the Zongzhuo Form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spite of the poor general preservation of some radiolarian specimens as recrystallized quartz infillings, 58 species from 46 genera of radiolaria, extracted from chert and silicous limestone of the Zongzhuo Formation in Kangmar,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hape and ornamentation. Based on the radiolaria, the age of the Zongzhuo Formation of this area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Late Cretaceous. The new radiolarian data from the Zongzhuo Formation of Tianba area provide a local basis to correlate these deposits with other regions of the Tethyan Himalaya.  相似文献   
808.
云南省西部西盟小马撒花岗岩体出露于西盟隆起大黑山复背斜西翼,与上元古界西盟群变质岩呈侵入接触。黑云母Rb-Sr年龄为16.7Ma,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50.5Ma,属喜山期。熔融包体均—温度750—968℃,气液包体均—温度255—405℃。~(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121—0.7183、δ~(18)O值为 9.70— 10.24‰。小马撒花岗岩为陆壳部分熔融的花岗岩浆高侵位结晶的产物,属东南亚含锡S型花岗岩之北延部分。  相似文献   
809.
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长石溶解与其成分、结构、反应的温压条件以及流体性质等有关.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3种长石的稳定性依次为: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且温度升高可加强长石的溶解能力,促进长石的溶解,而压力的变化对长石的溶解影响不大.长石的溶解速率在酸性区域随pH值增大而减小、在中性区域溶解速率低且受影响小、在碱性区域随pH值增大而增大.有机酸通过提供H+、络合金属元素来提高长石的溶解度.长石的溶蚀速率与颗粒的总表面积大小以及颗粒表面粗糙度有关,总表面积越大,表面越粗糙,则反应速率越快,而且溶液的矿化度越低越有利于长石的溶解.长石的溶解过程由表面反应和扩散反应所控制,描述长石溶蚀机理的模型主要包括:表面反应模型和淋滤层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810.
During December 1966, observations were made on the hunting and feeding habits of an individual Weddell seal (Leptonychotes weddelli Lesson) at a fishing hole in the ice above a depth of 300 m of water, near McMurdo Station. The seal appeared regularly every day, usually within 10 minutes of 1800 hours, and started feeding, sometimes for as long as 8 hours. The prey fish, once caught, was killed and eaten underwater, with the seal frequently surfacing to breathe. The fish caught varied in weight between 15 and 65 1b, and were all the same species, identified as Dissostichus mawsoni Norman.

The average daily weight of the seal's catch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150 l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