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549篇
海洋学   344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is paper proposes a red tide monitoring method based on clustering and modular neural networks. To obtain the features of red tide from a mass of aerial remote sensing hyperspectral data, first the Log Residual Correction (LRC) is used to normalize the data, and then clustering analysis is adopted to select and form the training samples for the neural networks. For rapid monitoring, the discriminator is composed of modular neural networks, whose structure and learning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by an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AGA).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can monitor red tide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992.
徐永  李建星  潘峰  岳乐平 《第四纪研究》2016,36(5):1114-1124
新近纪中晚期吕梁山西麓堆积了厚层红粘土。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选择卫家洼、复兴和石楼红粘土剖面进行古地磁定年及区域分布研究,认为吕梁山西麓大部分红粘土剖面底界年龄与黄土高原腹地相同,约为7~8Ma;不同的是,石楼地区红粘土起始堆积时间较早,达到11Ma,与黄土高原南部边缘相当。自此时起鄂尔多斯高原内部出现差异隆升,吕梁山西麓开始堆积红粘土,但由于构造和地貌位置不同导致红粘土的厚度、沉积特征差异较大,其物质组成也明显不同。低洼地带,粉尘物质沉降在其四周,在水流的作用下向洼地中心汇集,如果水流作用较强,汇集过程中会将山体的剥蚀物和部分哺乳动物一同卷入,也有可能将已经沉积的部分红粘土重新搬运至局部汇水中心堆积。另外,在红粘土堆积早期吕梁山存在快速隆升,产生了大量剥蚀物加入到红粘土中,导致红粘土厚度较大。但由于早期堆积的红粘土可能受构造抬升或者后期水流作用影响而不复存在,或者以红粘土泥砾的形式出现在更晚的红粘土地层中,因此没有保存更老的红粘土;而在构造稳定区山麓或者山脊两侧高地或者平台,粉尘物质受水流作用影响小,沉降在其周围的粉尘物质稳定,因此红粘土堆积厚度不大,但年龄较老。  相似文献   
993.
唐南奇 《山地学报》2002,20(4):421-426
福建具有丰富的山地赤红壤和红壤资源,且在我国亚热带山地土壤中具有代表性。本研究根据对不同母质发育的赤红壤和红壤典型剖面样本的稀土容量和强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测定和分析,从5个方面阐明了这两类土壤稀土的剖面变异,母质差别及土壤环境因素的影响规律,为山地赤红壤和红壤开发中稀土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江西九江庐山地区JL剖面红土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1.典型网纹红土的磁化率远小于弱网纹红土和棕黄色黄土-古土壤,数值上,棕黄色黄土-古土壤是网纹红土的2.33倍.剖面各层段频率磁化率均值变化于10.09%~ 13.71%,且与磁化率显著正相关,表明风化成土作用中形成的超顺磁性颗粒对红土磁性增强具有重要贡献.2.湿润气候和土壤渍水的假潜育环境下铁磁性矿物易于分解、转化、淋失,这可能是导致网纹红土磁化率异常偏小的主因.从而在剖面上磁化率与CIA变化趋势相反,两者峰谷波动又基本一致.3.结合ESR年代,JL红土磁化率沿剖面自下而上分为4个波动式增大的阶段,可与早更新世以来季风环流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转折期对应,记录了大尺度内的古环境变化信息.早更新世以来该区环境湿润程度波动式减弱,气候自中更新世以来由湿热向干冷转变.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南方红土古环境重建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冯志刚  王世杰 《山地学报》2003,21(6):641-646
随着黄土-古土壤系列在中国北方第四纪古环境演变的成功恢复,对中国南方红土所记录的古环境和全球变化信息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然而,纵观最近10多年来对中国南方红土古环境变化的研究现状,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结论尚难以令人满意,从成因机理上未能给予有力的理论支持。对在风化壳形成机理的认识、风化壳剖面记载环境变化的历史、红土-沉积旋回所反映的古气候变迁、红土和黄土的古环境记录的对比等方面的研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剖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6.
以黔东某机场为例 ,探讨了红粘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特性 ,并重点探讨了其承载力 ,胀缩特性、结构特性及评价方法。研究表明 ,场区红粘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塑性、低膨胀 ,强收缩、中高压缩性、较高承载力的特性 ,总体上是一种良好的天然地基土。但往往受网状裂隙、厚度分布变化剧烈等影响 ,沉降变形大 ,是一种不均匀的地基。  相似文献   
997.
1Introduction The mangrove red snapper,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Forsskal,1775)is a carnivorous,warm-watereuryhaline fish that is considerably cultured in South-east Asia,Souther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Le-ung et al.,1999;Estudillo et at.,2000;Ng et al.,2000;Catacutan et al.,2001).In Pakistan,it isknown for its good quality meat and also for its highconsumption rate.Although it fetches a premiumprice at local markets(Anonymous,2002),the in-creasing demand has generated interest towar…  相似文献   
998.
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分析及火灾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TM 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及火灾对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生境的影响。采用火灾前、后的ETM 影像数据,计算差异性归一化燃烧率(dNBR)和制作扎龙火烧严重度分布图,用综合燃烧指数(CBI)分析植被死亡率对生境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利用两种燃烧指数与对应的高程、植被类型、坡度、功能分区和丹顶鹤巢位等因子叠加分析作为火烧区的评价指标;再根据火烧严重度分类图定量化分析火灾对丹顶鹤生境和巢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BI与dNBR之间有非线性关系(n=59,R2=0.8724);判定高程在148.3~154.6m和坡度在0°~0.185°之间,且分布有大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核心区低洼地易发生火灾;在火烧强度较高的情况下,迫使丹顶鹤选择次适宜的栖息环境,降低了丹顶鹤对隐蔽条件和食物资源的标准,导致丹顶鹤重新选择巢址的位置,其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研究结果对扎龙湿地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在万州侏罗纪红层中,连续分布多层产状稳定、厚度较大的软弱夹层,容易成为岩质滑坡的滑动面。万州区近水平滑坡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为了从力学角度阐明万州区滑坡的成因机制,对万州区红层软弱夹层进行了排水蠕变试验,以研究软弱夹层的流变性能。采用Singh-Mitchell模型描述了软弱夹层的蠕变特性,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探讨,为从力学机制研究万州区近水平滑坡的成因机制提供模型和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The paper shows that a phenomenological model of inertial induction based on a proposed extension of Mach’s Principle can produce the observed cosmological red shift in a quasi-static infinite universe. Unlike all other theories (except the Doppler effect)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red shift this model can be verified from other local effects predicted by this mechanism. A number of such phenomen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these expected effects are not only found to be present but they also explain a number of unexplained or ill explained observational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that attempts should be made to verify the model through further tests and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