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142.
143.
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对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了断错地貌填图和古地震探槽揭露,共揭露出6次古地震事件,它们的年龄分别为10302±651aB.P. , 8650±500aB.P. , 7160±506aB.P. , 2830±170aB.P. , 1985±121aB.P.和1540±92aB.P. ;古地震重复间隔分别为1652±820a,1490±711a,4330±534a,845±209a和445±152a。研究发现,西大滩段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具有丛集现象和重复间隔时间的分段性,第1丛集期在10300~7100aB.P.期间,平均重复间隔1571±543a,第2丛集期在2800~1500aB.P.期间,重复间隔400~800a左右,平均重复间隔645±129a,两个丛集期间隔4300a。西大滩段全新世地震活动规律对昆仑山地区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4.
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记录了地球古流体的形成和演化、矿物的形成环境等各种地质信息。利用微区微量测量技术测定断裂带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可以获得断层和地震活动的信息,延长认识地震复发周期的时间,对确定地震活动规律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地震流体研究主要是关于宏观区域流体(水和气体)变化规律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对微区微量流体的研究很少。本文扼要介绍了地震和构造活动中流体作用与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测量技术,综述了流体包裹体(FI)分析在地震与断裂活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领域,以期促进微区微量地震流体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5.
基于最大熵原理,得到地震时间间隔和地震震级的概率分布函数。根据时间间隔分布,得到地震发震概率,当概率上升达到警界值时,可对云南5级以上中强地震做出预测。6个月以内中短期预测对应率为91%;3个月以内,短临期预测对应率为73%。根据震级分布,得到用最大熵原理求出的地震理论发生次数,理论发震次数与实际较为接近。用最大熵原理求出了云南不同地区不同震级档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的复发周期。分析认为,云南7级以上大震危险性在逐步逼近,西部危险性高于东部。  相似文献   
146.
云南强震活动间隔时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云南丰富的历史和现代强震活动资料,通过深入分析强震活动间隔时间的特点,建立了强震活动的时间预测方程tf=a+bβα.根据云南地区M≥6地震的数据,分时段、分区域拟合了时间预测方程.以该方程式模拟公元1500~2008年500余年的强震活动的时间特征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次,选用云南500余年的M≥6.5地震资料,用T(M)=D(T)/N(M)定义估算强震活动的复发周期,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分析认为,云南地区今后几年可能进入强震活动的危险时段.  相似文献   
147.
台湾与长-南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板块运动的学说,在分析台湾与长-南(长江中下游-南黄海,下同)地震带地质构造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极值理论对1970年至2005年间台湾和长-南地震带的地震分别进行统计研究。得出了相应震级地震的复发周期T(M)和发震概率(P)及其概率阈值(Po)。通过对T(M)的同比分析,发现两地中强地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用以上研究结果对长-南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发震时间和地震强度进行了综合判定,收到了较好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48.
The Xianshuihe Fault, the boundary of Bayan Har active tectonic block and Sichuan-Yunnan active tectonic block,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fault zones in the world. In the past nearly 300 years, 9 historical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 7 have been recorded. Since 2008, several catastrophic earthquakes, such as Wenchuan MS8 earthquake, Yushu MS7.1 earthquake and Lushan MS7 earthquake, have occurred on the other Bayan Har block boundary fault zones. However, only the Kangding MS6.3 earthquake in 2014 was documented on the Xianshuihe Fault. Thus, the study of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rupture behavior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late Quaternary on the Xianshuihe Fault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future seismic risk of this fault, and even the entire western Sichuan reg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work, combined with our detailed geomorphic and geological survey, we excavated a combined trench on the Qianning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 zone which has a long elapse time. Charcoal and woods in the trench are abundant. 30 samples were dated to constrain the ages of the paleoseismic events. Five ev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past 9  000 years, whose ages are:8070-6395 BC, 5445-5125 BC, 4355-4180 BC, 625-1240 AD and the Qianning earthquake in 1893. The large earthquake recurrence behavior on this segment does not follow the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 recurrence model. The recurrence interval is 1000~2000 years in early period and in turn there is a quiet period of about 5 000 years after 4355-4180 BC event. Then it enters the active period again. Two earthquakes with surface rupture occurred in the past 1000 years and the latest two earthquakes may have lower magnitude. The left-lateral coseismic displacement of the 1893 Qianning earthquake is about 2.9m.  相似文献   
149.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MS7.0地震。震前我们实验室主要做出以下预测:(1)根据我国强震的空间分布有序性规律,在2015年曾做出预测:甘肃省东南部、四川交界处将来可能会发生8级地震;(2)根据44年周期和7年周期,2016年预测四川区域在2017年会有7.5级地震发生;(3)依据地磁仪器观测到的数据异常,2017年7月28日认为近期将有6~7级地震发生。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经综合分析我们的三次预测,以及6—7月在四川茂县出现的多次滑坡事件,认为若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短临预测方式。  相似文献   
150.
地震中长期预测研究的进展和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地震中长期预测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地震中长期预测研究大体可以发为确定性预测研究和概率性预测研究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已有的预测模型和方法在地昨发模式、不确定性分析、断裂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一学科面临的资料缺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内,地震中长期预测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粉:建立地震复发模式、建立大陆板内地震复发间隔的通用概率分布模型、活动断裂定量研究资料的应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