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60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61.
围填海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向海洋谋求发展空间的一种基本手段。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之一,探索其近岸河口区域围填海时空过程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对海岸带综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多源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为数据源,通过影像数据处理分析探讨了珠江口围填海历史变迁过程,并对其围填海生命周期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珠江口围填海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后,其中1978—1988年围填海面积为18 572hm2,1988—1996年间围填海面积为25 528hm2,1996—2005年间围填海面积为13 911hm2,2005—2015年间围填海面积6 723hm2。截至2015年,珠江口共围填海面积64 753hm2,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岸段。基于历史围填海时空演变过程,通过围填海生命周期图进一步对珠江口未来的围填海工程实施潜力进行形式预判。结果显示,珠海岸段和深圳前海岸段是珠江口今后实施围填海热点区域,其他区域围填海速度会相对减缓,但随着珠江口海岛逐渐与陆地海岸带相接,该区域围填海过程也将会终止。围填海生命周期分析可为海岸带实施围填海工程规划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62.
针对传统的风力发电教学实验平台功能单一、难以完全满足新工科建设对学生多维能力培养需求的现状,基于半实物仿真技术,设计了一种产学研一体化的风力发电控制装置研发及教学实验平台。以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为指导,依托贵州大学通用实时仿真平台,以培养科学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三位一体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参考企业实际产品研发测试流程,通过采用先进的实时仿真技术,构建了适用于新工科建设的新一代实验教学平台,探索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363.
利用1975、1985、1995、2005和2015年5期Landsat影像对烟台芝罘湾海岸线40年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围填海活动进行开发强度评价和潜力预测,结果表明,(1)40年间,芝罘湾岸线以向海方向运动为主,岸线长度增加13.09 km,湾顶部岸线变化强烈,海湾面积以大约0.19 km2/a的速度持续缩小;(2)岸线类型已由最初自然岸线为主转变为以人工岸线占绝对优势,其中,港口、码头类型岸线长度增速为0.52km/a,是引起岸线向海变化的主要岸线类型;(3)沿岸开发活动长期以围填海为主导,利用强度持续增强。至2015年,芝罘湾围填海可利用面积约为2.57 km2,照目前的开发速度,预计大约15~16 a后到达围填海潜力极限,节约、集约用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64.
为了对填海造地工程效应进行测算,以福建省厦门市五缘湾为例,运用模糊数学综合决策模型,从社会、经济、环境和联动等4个方面构建效应测算指标体系,并根据五缘湾填海造地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利用专家估测法确定指标权重,分别得到各层次的评价指标向量,再对评价集V进行赋分,得到五缘湾填海造地工程"好"和"较好"的隶属度达到0.80,说明该填海造地工程综合效应较好,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填海造地案例.从一级评价指标分析来看,该案例在社会效应和联动效应方面比较成功,"好"的隶属度分别达到0.73和0.90.从二级评价指标分析来看,该案例在社会效益、社会适应性、环境质量和地区适应性方面比较好,"好"的隶属度分别达到0.76、0.71、0.51和0.90;而在冲淤环境和资源环境方面有所不足,隶属度的最大值分别位于"一般"或"较差".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5.
根据浙江省滩涂资源情况,结合浙江省滩涂围垦现状及规划,分析了围垦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以及滩涂湿地承受的其它压力因素,并从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滩涂的再生速率角度,提出"滩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永续利用、区域环境质量维持不变甚至好转"意义上的围垦工程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并结合荷兰滩涂围垦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的经验,提出浙江省滩涂围垦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66.
建筑物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是评价采空区新建建筑是否会破坏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内的应力平衡状态,进而引发破碎岩体"二次沉降"的重要依据。该文介绍分析了矩形基底建筑在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对地下影响深度的计算原理,提出了使用线性逼近的方法,分别将复杂、非线性的土层自重应力函数及建筑物附加应力函数转化为线段微元,通过计算两直线段交点来获得建筑物附加应力影响深度的方法,并使用C#语言编制了相关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建筑物附加应力影响深度与土(岩)层容重、建筑物荷载、地基面积、地基形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7.
基于多目标决策模型的如东近岸浅滩适宜围填规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宜的围填海规模能够最大限度的协调岸滩围填和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江苏辐射沙脊海域如东近岸浅滩围填海为例,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综合考虑围填海对动力泥沙环境、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社会经济影响,建立围填海适宜规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适宜围填规模评价决策模型。并对该岸段不同的围填规模方案进行计算,据此推荐围堤前沿线位于+5 m的围填海方案是该岸段的适宜围填规模。对围填海适宜规模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提出的研究方法及推荐的如东岸段近岸浅滩适宜围填规模可为江苏滩涂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8.
为了更加客观地认识区域围填海存量特征、提高围填海存量处置的科学性,作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设计围填海存量分析方法,用围填海存量的年龄反映其持续历史、用围填海存量的时空规模反映围填海存量处置压力,选择曹妃甸经济区和天津南港工业区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曹妃甸经济区围填海存量的空间规模虽大于天津南港工业区,但后者的时空规模即围填海存量的处置压力要大于前者。这一结果与人们的普遍认识相悖,说明在制定围填海存量处置策略时不仅要从空间上关注围填海存量空间规模,还要从时间维度关注其持续历史。  相似文献   
369.
人类活动对射阳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柯长青 《湖泊科学》2001,13(2):111-117
本文通过对众多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资料的分析来研究人类活动对射阳湖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秦汉至南宋时期,范公堤,运河对射阳湖由古泄湖向淡水湖的演变影响很大,其中以范公堤尤甚,由于运河决堤次数少,河流堆积于湖区的泥沙量有限,对射阳湖的淤积作用不大;围湖造田对射阳湖的影响也不大,因此古射阳湖的面积还很大,黄河大规模夺淮的700多年间,尤其是明嘉隆以后射阳湖接受了大量黄河所携泥沙的沉积,不断缩小,运堤与湖堤的修建,使射阳湖洪患不绝,填淤加速,开挖河道宣泄内水,以及围湖造田等地使射阳湖日益萎缩,走向分化,解体,至清末射阳湖已成了一个长条状的河道型湖泊,大部分地区已被淤为荡滩沼泽或者被开垦为农田。  相似文献   
370.
杨帆  何凡能  李美娇 《地理研究》2020,39(7):1667-1679
历史草地面积重建作为历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区域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但受研究客体特性与重建资料多寡的制约,目前无论是数量估算上还是空间格局重建上均非常薄弱。本文试图在客观把握中国西部地区历史草地变化趋势与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潜在植被数据,确定土地垦殖前草地植被潜在分布范围;并结合历史耕地网格数据,构建以间接扣减为核心的草地面积重建方法;重建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省区过去300年的草地网格数据。结果表明:土地垦殖前,案例区草地覆被率高达40.87%。受土地垦殖的影响,在过去300年草地面积呈持续减少的态势。草地面积由1661年的1.11亿 hm2下降到1980年的1.03亿 hm2,并经历了1661—1724年的急剧减少、1724—1873年的缓慢减少和1873—1980年的快速减少三个时段,草地年均减少量分别为4.76万 hm2、0.75万 hm2和3.38万 hm2。在空间上,研究时段内草地垦殖区呈现出由甘肃、宁夏向青海、新疆转移的特点。以历史文献资料和1980年遥感草地网格数据为基础,对重建的草地数据开展了可靠性评估。评估显示,重建结果能够较好的再现草地变迁过程。本文构建的重建方法可被用于中国西部地区长时段的草地面积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